一种贵州黑山羊淘汰母羊放牧转舍饲育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2231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贵州黑山羊淘汰母羊放牧转舍饲育肥方法,饲料包括按重量计,紫苏原料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贵州黑山羊淘汰母羊放牧转舍饲育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淘汰母羊饲喂
,具体涉及一种贵州黑山羊淘汰母羊放牧转舍饲育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更换饲料和变更养殖模式是家畜养殖过程中主要的应激反应之一,贵州黑山羊种母羊因养殖模式和采食特性90%以上以放牧为主,淘汰后转舍饲育肥因羊只年龄大、骨架已成形、饲料和饲养模式的变化导致育肥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贵州黑山羊淘汰母羊由放牧转舍饲过程中,通过不同阶段添加的紫苏原料,实现淘汰母羊高效育肥,提升肉羊养殖效益。
[0004]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以不同的紫苏原料作为添加组分配合商品精饲料、饲草等加工成配合饲料,其中紫苏组分包括:紫苏籽,紫苏饼粕,紫苏秸秆草粉,建议日粮配方为按重量配比,取紫苏原料5

20份,商品精饲料65

80份,干草或秸秆类草粉5

20份,加工成全混合日粮颗粒。在由放牧转舍饲的前期1

30天饲喂,紫苏籽添加组分的配方饲料,在第31

60天,饲喂以紫苏饼粕和紫苏秸秆为添加组分的配方饲料,通过测定生产性能指标、血清抗氧化能力、瘤胃发酵参数以及微生物区系等相关性状,评价不同饲料在各个阶段的功效,建立不同紫苏组分在肉用黑山羊淘汰母羊放牧转舍饲育肥中的利用方法和配套技术。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按照一定顺序添加不同紫苏组分的方式,实现淘汰母羊放牧转舍饲的高效育肥技术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07]1,本方法与直接饲喂商品料相比,能提升育肥前期生长性能40

60%,降低饲料成本10%以上;
[0008]2,与商用添加剂相比,添加组分简单且易于获得,成本低廉,可以有效实现养殖的节本增效;
[0009]3、60天饲养周期内紫苏籽,紫苏秸秆均能够改善淘汰母羊血清抗氧化酶活性,尤其是紫苏籽在放牧转舍饲的前期1

30天对母羊血清抗氧化能力的提高尤其显著,前期血清抗氧化能力强说明母羊放牧转舍饲环境变化带来的应激小,对母羊的存活和体重增长至关重要,紫苏秸秆在后期31

60天的对母羊血清抗氧化能力的提高显著,接近紫苏籽对母羊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考虑到紫苏秸秆比紫苏籽成本低得多,且饲喂紫苏秸秆瘤胃微生物菌群中潜在致病菌和胁迫应激相关菌群丰度显著低于其余组,后期使用紫苏秸秆。考虑母羊体重得增长,后期也可使用紫苏秸秆和紫苏饼粕的组合使用,紫苏饼粕和紫苏秸秆重量比为5

95:5

95。
[0010]4、本专利技术能够改善淘汰母羊瘤胃发酵指标,减少了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10

25%,降低了乙酸和丙酸比值。
[0011]5、能够改善淘汰母羊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微生物种类差异不显著,但不同物种的丰度发生显著改变,检测出OUT增加10

20%,与代谢相关的细菌菌群数量增加,改变了瘤胃液中好氧性细菌、厌氧性细菌和兼性厌氧细菌的组成和丰度,增加了具有运动能力和能够形成生物膜的细菌的比例,与胁迫应急相关的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显著降低,潜在的致病菌的种类和丰度显著减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CK组、S1、S2和S3组瘤胃微生物物种丰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覆盖度指数比较分析;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CK组、S1、S2和S3组瘤胃微生物功能预测比较分析;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CK组、S1、S2和S3组瘤胃微生物需氧性比较分析;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CK组、S1、S2和S3组瘤胃微生物需氧性比较分析。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1:添加不同组紫苏组分饲喂黑山羊淘汰母羊效果评价。
[0013]选取健康且体重相近(28.21
±
0.26Kg)的26.5
±
1.2月龄的贵州黑山羊淘汰母羊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羊。分别饲喂4种不同的全混合颗粒饲料。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制作的全混合颗粒饲料,而试验组分别以10%紫苏秸秆、10%紫苏饼粕、10%破碎后的紫苏籽替代基础日粮的谷壳和苜蓿草粉,参照《肉羊饲养标准》(NY/T816

2004)微调对照组和试验组日粮配方使其能量和蛋白处于相近水平,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见表1。全混合颗粒饲料直径为6mm,平均长度为8

12mm。
[0014]表1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干物质基础)
[0015][0016]1)预混料为每千克精料提供Fe 66mg,Cu 18mg,Zn 30mg,Se 0.5mg,I 0.5mg,Co 0.25mg,Mn 48mg,VA 22 000IU,VD 4 800IU,VE 50IU。
[0017]2)消化能和代谢能为计算值,其余为实测值。
[0018]试验前种母羊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养方式,试验采用全舍饲方式,饲养实验期为74d,预试期14d,正试期60d。预饲期采用青草+全混合颗粒饲料逐量增加方式完成养殖方式过渡,并对羊群进行驱虫和健胃,对实验羊群采用分栏饲养,每日定时饲喂(8:30Am和16:30Pm),每天自由采食2h后收集剩料并称重记录,自由饮水。
[0019]以正式饲养试验第1天的体重作为初始体重,每30d分别对各组羊进行空腹称重,试验结束时称重重为末重,记录每组羊每天的给料量和剩料量。饲养的前30d为育肥期前期,后30d为育肥后期,分别计算育肥前期、后期和全期平均每日干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
[0020]从表2可以得知,S1组、S2组和S3组淘汰母羊的结束体重均比CK组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1

30d育肥阶段,S1组、S2组和S3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K组(p<0.05)。在30

60d育肥阶段,与CK组相比,S1组、S2组和S3组平均日增重表现各不相同,其中S2组与CK组相当,S1比CK组低,而S3组高于CK组,但组别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整个育肥期分析,从优到差差,依次为S3组、S2组、S1组和CK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0021]表2不同紫苏原料对贵州黑山羊淘汰母羊采食和育肥效果的影响
[0022][0023]同行数据肩标无字母或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表同。
[0024]试验结论:在淘汰母羊的育肥前期,添加不同紫苏组分都具有显著的正效果,其中添加紫苏籽的效果优于紫苏饼粕优于紫苏秸秆粉。在育肥后期,因为添加不同紫苏组分的饲料间能量、蛋白差异不显著,稳定后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但S1组和S2组的饲料成本低于常规饲料,且利于抗氧化和瘤胃发酵(见下文),能够实现节本增效。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贵州黑山羊淘汰母羊放牧转舍饲育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饲料包括按重量计,紫苏原料5

20份,商品精饲料65

80份,干草或秸秆类草粉5

20份,加工成全混合日粮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苏原料:包括紫苏籽,紫苏饼粕和紫苏秸秆草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饲喂顺序为在淘汰母羊由放牧转舍饲的第1

30天饲喂以紫苏籽添加组分的配方饲料,在第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冬于二汝孙光周云昊骆金红李世歌裴成江刘凤丹熊先勤尚以顺陈光吉陈强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油料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