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亮膜和显示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189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显示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增亮膜和显示基板。显示基板结构依次包括发光面板、增亮膜、相位延迟膜、线性偏光板。增亮膜包括蓝光增亮膜层、绿光增亮膜层、红光增亮膜层。通过调控红光增亮膜、绿光增亮膜的厚度,使得红光增亮膜、绿光增亮膜在保证增亮反射对应波长光的情况下,单独或整体作为蓝光的整数波片使用,红光增亮膜作为绿光增亮膜的整数波片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增亮膜显著提高OLED显示基板的出光效率。光效率。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亮膜和显示基板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显示器
,具体涉及一种增亮膜和显示基板。

技术介绍

[0002]有机电致发光(OLED)显示技术具备构造简单、自发光无需背光源、对比度高、厚度薄、视角广、反应速度快、可用于挠曲性面板、使用温度范围广等优点,因此OLED显示器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电视等显示器领域。OLED显示器通常由发光面板、相位延迟膜及线偏光板组成。但由于线偏光板自身结构决定了理论上最大只能利用发光面板发出的50%的光,其余部分被偏光板吸收,使得显示面板中的发光面板发出光的利用效率小于50%。
[0003]公开号为CN110268290B的专利就某一波段颜色的光进行增亮,不能对整个可见光波段光进行增亮;公开号为CN113985673A、CN217181267U、CN114582950A、CN216622753U、CN115079332A的专利中为实现对整个可见光波段的增亮,其中均设置了多层具有不同螺距大小的胆甾相液晶膜,基于液晶自身具有较大的双折射率,胆甾相液晶膜层相对于小波长的可见光具有很大的相位延迟作用,导致其他出光效率大幅下降。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提高OLED显示器中光的利用效率、提高显示屏幕亮度的显示面板及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亮膜,所述增亮膜能够提高OLED显示基板的出光效率。
[000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亮膜,所述增亮膜为具有不同螺距结构的多层胆甾相液晶聚合物,胆甾相反射增亮膜依据自身螺距大小及旋向的不同,其选择性地通过左旋圆偏振光、反射右旋圆偏振光;或者通过右旋圆偏振光、反射左旋圆偏振光。针对自然光、线偏振光,胆甾相反射增亮膜由自身的圆偏振二向性,将入射光转变为约50%的左旋圆偏振光和约50%的右旋圆偏振光,其允许其中一个通过而反射另外一个,被反射回的圆偏振光经发光面板的反射电极再次反射后,圆偏振光旋向发生改变,旋向发生改变的圆偏振光可以通过增亮层。通过增亮层的圆偏振光经相位延迟层转变为可通过线性偏光层的线性偏振光,到达视角侧。增亮原理示意图见图8。
[0006]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亮膜,其包括蓝光增亮膜层,螺距为P1、绿光增亮膜层,螺距为P2、红光增亮膜层,螺距为P3,所述P1、P2、P3的关系为:P3≥P2≥P1。
[0007]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亮膜中,所述蓝光增亮膜层、所述绿光增亮膜层和所述红光增亮膜层有六种排列组合顺序,排列顺序为a~f的任一项:a.所述蓝光增亮膜层靠近发光面板的出光侧,所述红光增亮膜层位于远离发光面板的出光侧,绿光增亮膜层位于所述红光增亮膜层和所述蓝光增亮膜层中间,绿光增亮膜层和所述红光增亮膜层整体相对发光面板发出蓝光中心波长的A波片,所述红光增亮膜层相对发光面板发出绿光中心波长的B波片;
b.绿光增亮膜层靠近发光面板的出光侧,所述红光增亮膜层位于远离发光面板的出光侧,所述蓝光增亮膜层位于所述红光增亮膜层和绿光增亮膜层中间,所述红光增亮膜层相对发光面板发出蓝光中心波长的C波片、相对发光面板发出绿光中心波长的D波片,绿光增亮膜层相对发光面板发出蓝光中心波长的E波片;c.所述蓝光增亮膜层靠近发光面板的出光侧,绿光增亮膜层位于远离发光面板的出光侧,所述红光增亮膜层位于所述蓝光增亮膜层和绿光增亮膜层中间,所述红光增亮膜层和绿光增亮膜层整体相对发光面板发出蓝光中心波长的F波片,所述红光增亮膜层相对发光面板发出绿光中心波长的G波片;d.绿光增亮膜层靠近发光面板的出光侧,所述蓝光增亮膜层位于远离发光面板的出光侧,所述红光增亮膜层位于所述蓝光增亮膜层和绿光增亮膜层中间,所述红光增亮膜层相对发光面板发出绿光中心波长的H波片,所述红光增亮膜层和绿光增亮膜层整体相对发光面板发出蓝光中心波长的I波片;e.所述红光增亮膜层靠近发光面板的出光侧,绿光增亮膜层位于远离发光面板的出光侧,所述蓝光增亮膜层位于所述红光增亮膜层和绿光增亮膜层中间,所述红光增亮膜层相对发光面板发出绿光中心波长的J波片,所述红光增亮膜层相对发光面板发出蓝光中心波长的K波片,所述绿光增亮膜层相对发光面板发出蓝光中心波长的L波片;f.所述红光增亮膜层靠近发光面板的出光侧,所述蓝光增亮膜层位于远离发光面板的出光侧,绿光增亮膜层位于所述蓝光增亮膜层和所述红光增亮膜层中间,所述红光增亮膜层相对发光面板发出绿光中心波长的M波片,所述红光增亮膜层和绿光增亮膜层整体相对发光面板发出蓝光中心波长的N波片;所述蓝光指波长在380~480nm之间的光,所述绿光指波长在500~580nm之间的光,所述红光指波长在580~680nm之间的光,所述蓝光中心波长为460nm,所述绿光中心波长为530nm,所述红光中心波长为620nm;对于上述A~N波片均为对应光波长的全波片。
[0008]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亮膜中,所述红光增亮膜层、所述绿光增亮膜层和所述蓝光增亮膜层厚度为2~50个螺距,每个螺距为200~600nm。
[0009]反射波长与螺距关系如下式:λ=n * P * cos θ上式中,λ为反射波长,n为胆甾相液晶聚合物折射率,P为胆甾相液晶聚合物螺距,为入射光与胆甾相液晶聚合物螺旋轴间夹角。
[0010]单个螺距反射波长带宽由下式计算:Δλ=Δn * P * cos θ上式中Δλ为反射带宽,Δn为胆甾相液晶增亮膜的面内双折射率。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亮膜中,在增亮膜用于显示基板时,对于自发光显示基板,其内部的发光器件发出的光波长为380~760nm之间,因此针对波长为380~760nm之间光,在制备胆甾相液晶增亮膜时需要多种胆甾相液晶螺距,在胆甾相液晶增亮膜具有多个螺距或具有连续的螺距梯度分布时,增亮膜反射波长带宽为各螺距反射波长带宽的并集:Δλ=Δn1* P1* cos θ1∪Δn2* P2* cos θ2∪...Δn
n
* P
n
* cos θ
n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亮膜中,所述胆甾相液晶增亮膜双折射率为0.03~0.5之间,优选
地,0.05~0.3之间,进一步优选地,0.1~0.25之间。
[0012]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亮膜中,所述增亮膜中具有反射该波长的螺距层厚度为2~30个螺距,进一步优选地,厚度为5~10个螺距。
[0013]当光波长大于胆甾相液晶所能调控的波长带宽范围时,即λ>n * P * cos θ此时光可通过胆甾相液晶膜而不受影响;当光波长小于胆甾相液晶所能调控的波长带宽范围时,即λ<n * P * cos θ此时胆甾相液晶膜层针对光而言为一相位延迟作用功能层。
[0014]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亮膜中,所述增亮膜通过紫外线照射聚合而成,以质量份数计,聚合组分包括:可聚合向列相液晶0~98份、可聚合盘状液晶0~98份、手性化合物1~20份、紫外光吸收剂0.05~5份、光引发剂0.1~10份。
[0015]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其依次包括发光面板、本专利技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亮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蓝光增亮膜层,螺距为P1、绿光增亮膜层,螺距为P2、红光增亮膜层,螺距为P3,所述P1、P2、P3的关系为:P3≥P2≥P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膜,用于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增亮膜层、所述绿光增亮膜层和所述红光增亮膜层的排列顺序为a~f的任一种:a.所述蓝光增亮膜层靠近所述发光面板的出光侧,所述红光增亮膜层位于远离所述发光面板的出光侧,所述绿光增亮膜层位于所述红光增亮膜层和所述蓝光增亮膜层中间,所述绿光增亮膜层和所述红光增亮膜层整体相对所述发光面板发出蓝光中心波长的A波片,所述红光增亮膜层相对所述发光面板发出绿光中心波长的B波片;b.所述绿光增亮膜层靠近所述发光面板的出光侧,所述红光增亮膜层位于远离所述发光面板的出光侧,所述蓝光增亮膜层位于所述红光增亮膜层和所述绿光增亮膜层中间,所述红光增亮膜层相对所述发光面板发出蓝光中心波长的C波片、相对所述发光面板发出绿光中心波长的D波片,所述绿光增亮膜层相对所述发光面板发出蓝光中心波长的E波片;c.所述蓝光增亮膜层靠近所述发光面板的出光侧,所述绿光增亮膜层位于远离所述发光面板的出光侧,所述红光增亮膜层位于所述蓝光增亮膜层和所述绿光增亮膜层中间,所述红光增亮膜层和绿光增亮膜层整体相对所述发光面板发出蓝光中心波长的F波片,所述红光增亮膜层相对所述发光面板发出绿光中心波长的G波片;d.所述绿光增亮膜层靠近所述发光面板的出光侧,所述蓝光增亮膜层位于远离所述发光面板的出光侧,所述红光增亮膜层位于所述蓝光增亮膜层和所述绿光增亮膜层中间,所述红光增亮膜层相对所述发光面板发出绿光中心波长的H波片,所述红光增亮膜层和所述绿光增亮膜层整体相对所述发光面板发出蓝光中心波长的I波片;e.所述红光增亮膜层靠近所述发光面板的出光侧,所述绿光增亮膜层位于远离所述发光面板的出光侧,所述蓝光增亮膜层位于所述红光增亮膜层和所述绿光增亮膜层中间,所述红光增亮膜层相对所述发光面板发出绿光中心波长的J波片,所述红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彦全李克轩郑茹静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晶彩明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