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1514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音频装置,音频装置包括发声部,发声部包括壳体和至少一个扬声器单元,扬声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振膜,第一出音孔、第二出音孔、第三出音孔以及第四出音孔分别投影在垂直于振膜振动方向的平面上形成第一投影区域、第二投影区域、第三投影区域以及第四投影区域,且第一投影区域和第二投影区域均位于第三投影区域和第四投影区域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上,或者均位于第三投影区域和第四投影区域中心点之间的连线的同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利用多极声源对中低频段,尤其是人耳敏感的中频段有更好的衰减,利用在不入耳式的音频装置上,能够有效的防止声音外泄,提高用户私密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音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音频
,特别涉及一种音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开放式音频装置都是采用扬声器单元振膜前后或者驱动两个独立振膜形成偶极声源进行消音以防止声音泄露,但是相比于多极声源(如四极声源),偶极声源无法达到多极声源防漏音的效果,存在干扰别人或者私密性差的问题,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0003]其中,偶极构成多极原理如下:多极声源可以看做是极性互为相反的偶极声源组合构成。偶极声源以及纵向四极声源构成,如图1、2所示。偶极声源有如图中点声源1和点声源2构成。点声源1和点声源2振幅相同,相位相反,距离为d。在距离偶极声源的声场r处的声压P
far
表达式如式1所示。
[0004][0005]四极声源有两个相位相反的的偶极声源构成,如图2所示,点声源1和点声源2振幅相同,相位相反,距离为d,构成第一偶极声源;点声源3和点声源4振幅相同相位相反,距离为d,构成第二偶极声源;第一偶极声源和第二偶极声源相位相反,距离为D,如图2所示的空间布局,构成纵向四极声源,距离纵向四极声源某r处的声压P
far
如式2所示。
[0006][0007]上述表达式1、2中:C——声速
[0008]ρ——介质密度
[0009]r——声场某位置到声源的距离
[0010]d——偶极声源间距
[0011]D——两偶极声源间距
[0012]Q——声源表面体积速度
[0013]k——波节,k=2*π/λ
[0014]θ——声源辐射角。
[0015]通过对表达式1、2的对比,四极声源和偶极声源存在比值如式3:
[0016]4kDcosθ
ꢀꢀꢀ
(3)
[0017]对于中低频声波,波长λ非常大,当两对偶极子间的距离较小时,满足
[0018]4kDcosθ<1
[0019]在点声源幅值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相比偶极声源,四极声源所辐射的声压更小,因此,可知四极声源和偶极声源向外泄漏的声音就更小。
[0020]同时在此还需要了解耳廓的结构,因为本音频装置佩戴在耳廓上,需要了解耳廓的部位名称,具体的如图3所示。
[0021]所述耳廓模型都是符合IEC:60318

7标准或者ANSI:S3.36,S3.25标准设计制成的
含头部以及其耳廓的模拟器,例如B&K的4128C型仿真头与躯干模拟器或者GRAS的45BC KEMAR型仿真头与躯干。

技术实现思路

[0022]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音频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开放式音频装置防漏音效果不够理想,声音容易外泄,容易干扰别人或者私密性差,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问题。
[002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音频装置,音频装置包括发声部,发声部包括壳体和至少一个扬声器单元,所述扬声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振膜,所述扬声器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振膜的前端壁与壳体前端部的内周壁之间合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振膜的后端壁与壳体后端部的内周壁合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设有第一出音孔和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二腔体的后端壁设有第三出音孔和第四出音孔,所述第一出音孔、第二出音孔、第三出音孔以及第四出音孔分别投影在垂直于所述振膜振动方向的平面上,形成第一投影区域、第二投影区域、第三投影区域以及第四投影区域,所述第一投影区域、第二投影区域、第三投影区域以及第四投影区域两两之间的中心点连线的距离大小范围均为0mm~25mm,且所述第一投影区域和第二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三投影区域和所述第四投影区域中心点之间的连线所在直线上,或者位于所述第三投影区域和所述第四投影区域中心点之间的连线所在直线的同一侧。
[0024]可选地,所述第一投影区域和第三投影区域的中心点之间连线的中点设为第一中点,所述第二投影区域和第三投影区域的中心点之间连线的中点设为第二中点,所述第一中点和第二中点之间的距离范围大小为7mm~25mm。
[0025]可选地,所述第一投影区域和第三投影区域中心点的距离与所述第二投影区域和第三投影区域中心点距离之间的差值大小范围为0m m~5m m。
[0026]可选地,所述第一投影区域和第二投影区域的中心点到第三投影区域和第四投影区域的中心点连线的垂直距离的差值小于10mm。
[0027]可选地,所述第三投影区域和第四投影区域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投影区域和第二投影区域中心点之间连线的距离。
[0028]可选地,所述第三出音孔在平行于扬声器单元的振膜振动方向所在平面的投影与第一出音孔在平行于扬声器单元的振膜振动方向所在平面的投影的中心点连线的距离小于13mm。
[0029]可选地,所述扬声器单元设置有一个振膜,所述第一腔体设置于所述振膜的前端部,所述第二腔体设置于所述振膜的后端部。
[0030]可选地,所述扬声器单元设置有两个振膜,分别设为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所述第一振膜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振膜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0031]可选地,所述扬声器单元为双振膜双音圈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单元设置有第一振膜、第二振膜、第一音圈以及第二音圈,所述第一振膜与所述第一音圈固定连接,第二振膜与所述第二音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振膜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振膜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0032]可选地,所述扬声器单元为双振膜单音圈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单元设置有第一振
膜、第二振膜以及第一音圈,所述第一振膜和/或第二振膜设置于所述第一音圈上,所述第一振膜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振膜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0033]可选地,所述扬声器单元为二个扬声器形成,二个扬声器相背安装,其中一个扬声器的振膜为第一振膜,另外一个扬声器的振膜为第二振膜,所述第一振膜设置于第一腔体,第二振膜设置于第二腔体。
[0034]可选地,所述扬声器单元包括一扬声器和一被动振膜,所述扬声器的振膜为第一振膜,所述被动振膜为第二振膜,所述被动振膜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被动振膜位于所述扬声器的后侧,所述第一振膜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被动振膜设置于第二腔体内。
[0035]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所述扬声器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面与第二装配面之间,且所述第一振膜位于第一装配面上,所述第二振膜位于第二装配面上。
[0036]可选地,所述壳体外表面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侧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第一腔体的外侧面,所述第二表面为第二腔体的外侧面。
[0037]可选地,所述侧表面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及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为所述壳体底部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为设置在第三侧面两侧的侧面,且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连接在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的侧边。
[0038]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音孔及第二出音孔同时设置于第一表面上,或者同时设置于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装置包括发声部,所述发声部包括壳体和至少一个扬声器单元,所述扬声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振膜,所述扬声器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振膜的前端壁与壳体前端部的内周壁之间合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振膜的后端壁与壳体后端部的内周壁合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设有第一出音孔和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二腔体设有第三出音孔和第四出音孔,所述第一出音孔、第二出音孔、第三出音孔以及第四出音孔分别投影在垂直于所述振膜振动方向的平面上,形成第一投影区域、第二投影区域、第三投影区域以及第四投影区域,所述第一投影区域、第二投影区域、第三投影区域以及第四投影区域两两之间的中心点连线的距离大小范围均为0mm~25mm,且所述第一投影区域和第二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三投影区域和所述第四投影区域中心点之间的连线所在直线上,或者位于所述第三投影区域和所述第四投影区域中心点之间的连线所在直线的同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音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投影区域和第三投影区域的中心点之间连线的中点设为第一中点,所述第二投影区域和第三投影区域的中心点之间连线的中点设为第二中点,所述第一中点和第二中点之间的距离范围大小为7mm~2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音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投影区域和第三投影区域中心点的距离与所述第二投影区域和第三投影区域中心点距离之间的差值大小范围为0mm~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音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投影区域和第二投影区域的中心点到第三投影区域和第四投影区域的中心点连线的垂直距离的差值小于1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音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投影区域和第四投影区域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投影区域和第二投影区域中心点之间连线的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音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音孔在平行于扬声器单元的振膜振动方向所在平面的投影与第一出音孔在平行于扬声器单元的振膜振动方向所在平面的投影的中心点连线的距离小于13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音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单元设置有一个振膜,所述第一腔体设置于所述振膜的前端部,所述第二腔体设置于所述振膜的后端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音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单元设置有两个振膜,分别设为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所述第一振膜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振膜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音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单元为双振膜双音圈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单元设置有第一振膜、第二振膜、第一音圈以及第二音圈,所述第一振膜与所述第一音圈固定连接,第二振膜与所述第二音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振膜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振膜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音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单元为双振膜单音圈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单元设置有第一振膜、第二振膜以及第一音圈,所述第一振膜和/或第二振膜设置于所述第一音圈上,所述第一振膜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振
膜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音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单元为二个扬声器形成,二个扬声器相背安装,其中一个扬声器的振膜为第一振膜,另外一个扬声器的振膜为第二振膜,所述第一振膜设置于第一腔体,第二振膜设置于第二腔体。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音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单元包括一扬声器和一被动振膜,所述扬声器的振膜为第一振膜,所述被动振膜为第二振膜,所述被动振膜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被动振膜位于所述扬声器的后侧,所述第一振膜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被动振膜设置于第二腔体内。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音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所述扬声器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面与第二装配面之间,且所述第一振膜位于第一装配面上,所述第二振膜位于第二装配面上。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音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表面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侧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第一腔体的外侧面,所述第二表面为第二腔体的外侧面。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防漏音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表面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及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为所述壳体底部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为设置在第三侧面两侧的侧面,且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连接在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的侧边。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防漏音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音孔及第二出音孔同时设置于第一表面上,或者同时设置于侧表面上,或者分别设置于第一表面和侧表面上,或同时设置于第二表面上,或者分别设置于第二表面和侧表面上。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防漏音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音孔及第四出音孔同时设置于第二表面上,或者同时设置于侧表面上,或者分别设置于第二表面和侧表面上,或者同时设置于第一表面上,或者分别设置于第一表面或者侧表面上。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防漏音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设有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出音孔和第二出音孔均设置于所述凸起结构端面上。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音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投影区域和第三投影区域的中心点之间连线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5mm。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音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音孔在平行于扬声器单元的振膜振动方向所在平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出音孔在平行于扬声器单元的振膜振动方向所在平面的投影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距离小于13mm。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音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音孔及第三出音孔的中心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0mm。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音的音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装置还包括勾状带,所述勾状带用于将所述音频装置佩戴在人耳上,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均设置于所述发声部内,所述第一出音孔、第二出音孔、第三出音孔及第四出音孔均设置于发声部的外侧壁上,所述音频装置处于佩戴在耳廓上的状态时,以耳道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传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十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