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9599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耳机,包括主体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机


[0001]本技术涉及消费性电子产品
,特别涉及一种耳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耳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办公室环境中以及在任何地方听音乐或娱乐时都被广泛使用

[0003]目前的蓝牙耳机都是在耳机上设置充电触点,将耳机放置于耳机盒后通过耳机盒给耳机充电

[0004]为了保证耳机的外观,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将充电触点设置于耳机的耳挂的与皮肤相贴合的一侧,通过增加两个充电电极之间的最短距离以防止充电电极之间因汗液

水滴

灰尘等造成的短路,例如公开号为
CN217159949U
,名称为一种耳机的技术专利第
137
段的记载:两个充电电极可以设置成在佩戴状态下不可见,例如均朝向用户的皮肤,以兼顾耳机的外观品质

[0005]但是,由于两个充电电极均朝向用户的皮肤,导致在用户流汗时,很容易会由于汗液的作用造成耳机出现短路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耳机,旨在避免用户汗液打湿充电结构而造成短路,避免用户皮肤上的污垢弄脏充电结构造成充电时接触不良,进而提升耳机的使用寿命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主体部

连接部和电池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电池部;所述电池部包括电池壳体

电池和充电结构,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充电结构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上;佩戴所述耳机时,所述电池壳体的第一表面与皮肤的耳廓背面接触,所述电池壳体的第二表面与皮肤中靠近耳廓背面的头皮接触,所述充电结构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上不与皮肤接触的表面上;所述充电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充电连接器和第二充电连接器,所述第一充电连接器和第二充电连接器中的一个充电连接器为正极充电连接器,另一个充电连接器为负极充电连接器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电池壳体包括第三表面

第四表面和第五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为所述电池壳体中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面,所述第四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所述第五表面为所述电池壳体的下底面,所述充电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三表面

第四表面和第五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电池壳体上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充电结构卡接在所述卡接槽上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充电结构与所述电池壳体一体成型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电池壳体内设置有磁吸结构,所述磁吸结
构靠近所述充电结构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磁吸结构至少包括一磁块,所述磁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充电连接器和第二充电连接器之间,所述第一充电连接器和第二充电连接器之间间距大于所述磁块的长度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充电连接器和第二充电连接器的充电触点上设置有金属镀膜

[0014]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电池部整体呈四面体结构

或者圆柱体结构

或者截面呈椭圆形结构

[0015]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部为耳挂,所述耳挂包括耳挂本体,所述耳挂本体内设置有金属支撑件

[0016]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金属支撑件为镍钛合金或钛丝

[0017]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耳挂内还设置有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靠近所述的金属支撑件

[0018]本技术耳机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充电结构设置于电池壳体上不与皮肤接触的表面上,在佩戴时,由于该充电结构不与用户皮肤接触,由此可以避免用户汗液打湿充电结构而造成短路,也可以避免用户皮肤上的污垢弄脏充电结构造成充电时接触不良,进而提升耳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技术耳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耳机的佩戴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耳机另一角度的佩戴示意图;
[0023]图4是充电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充电结构的俯视图;
[0025]图6是充电结构的主视图;
[0026]图7是本技术耳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号说明:
[0028]主体部1;连接部2;电池部3;充电结构4;第一充电连接器5;第二充电连接器6;卡接结构7;磁块8;充电触点9;金属支撑件
10。
[0029]本技术目的的实现

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本技术提出一种耳机,请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耳机第一实施例包括主体部
1、
连接部2和电池部3,连接部2连接主体部1和电池部3,电池部3包括电池壳体

电池
(
图中未示出
)
和充电结构4,电池设置在电池壳体内,充电结构4设置在电池壳体上

[0032]在佩戴耳机时,电池壳体的第一表面与皮肤的耳廓背面接触,电池壳体的第二表面与皮肤中靠近耳廓背面的头皮接触,充电结构4设置在电池壳体上不与皮肤接触的表面上

在佩戴时,由于该充电结构4不与用户皮肤接触,由此可以避免用户汗液打湿充电结构4而造成短路,也可以避免用户皮肤上的污垢弄脏充电结构4,造成充不进去电,或者充电时接触不良,进而提升耳机的使用寿命

[0033]请参照图4至图6,充电结构4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充电连接器5和第二充电连接器6,第一充电连接器5和第二充电连接器6中的一个充电连接器为正极充电连接器,另一个充电连接器为负极充电连接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包括主体部

连接部和电池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电池部;所述电池部包括电池壳体

电池和充电结构,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充电结构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上;佩戴所述耳机时,所述电池壳体的第一表面与皮肤的耳廓背面接触,所述电池壳体的第二表面与皮肤中靠近耳廓背面的头皮接触,所述充电结构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上不与皮肤接触的表面上;所述充电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充电连接器和第二充电连接器,所述第一充电连接器和第二充电连接器中的一个充电连接器为正极充电连接器,另一个充电连接器为负极充电连接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包括第三表面

第四表面和第五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为所述电池壳体中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面,所述第四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所述第五表面为所述电池壳体的下底面,所述充电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三表面

第四表面和第五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上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充电结构卡接在所述卡接槽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炬廖礼进刘水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十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