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及空调器的制冷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1413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及空调器的制冷控制方法。本申请旨在解决现有换热器分流手段存在的系统复杂、流程固定的问题。为此目的,本申请的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内换热器,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内换热器通过冷媒管路连接,室外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管段,室外换热器内还设置有通断阀组,通断阀组包括多个通断阀,通断阀组被设置成能够控制多个换热管段之间的连通形式。可以利用通断阀组来调节多个换热管段之间的连通形式,从而在不明显增加系统复杂度的前提下,实现室外换热器多种分流方式的调节和多样化应用场景的适配。的调节和多样化应用场景的适配。的调节和多样化应用场景的适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制冷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及空调器的制冷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家用空调的发展已经进入高能效、小型化、低资源消耗的时代,要求提高换热器效率,并节约资源。目前的换热器制冷制热时所流经的管路和管长是相同的,但实际上换热器在制冷和制热时管内侧的冷媒状态、管内侧与环境的换热温差、冷媒流动速度、压降大小、换热系数等均不相同。
[0003]申请人经研究发现,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使用时,沿着冷媒流动方向,气态冷媒不断液化,液态冷媒越来越多,至出口完全转化为液态冷媒。根据流动的连续性原理,沿着冷媒流动方向,冷媒的质量流量是不变的,而气态冷媒的比容是其液态的十几倍(以R410A为例,40℃时饱和蒸汽比容为0.01003m3/kg,饱和液体的比容为0.00106m3/kg,气态比容为液态的9.5倍,也就是说液态密度是气态密度的9.5倍),由此冷媒液化后体积大大缩小,冷媒流速会大大降低。又根据冷媒在管内的做紊流流动的换热系数方程α=Bf*W
0.8
/D<br/>0.2...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室内换热器通过冷媒管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管段,所述室外换热器内还设置有通断阀组,所述通断阀组包括多个通断阀,所述通断阀组被设置成能够控制所述多个换热管段之间的连通形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管段、第二换热管段和第三换热管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还包括第一支管、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换热管段之间的冷媒管路,所述第一支管的第二端连通于所述第二换热管段与所述第三换热管段之间的冷媒管路,所述第二支管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换热管段与所述第二换热管段之间的冷媒管路,所述第二支管的第二端连通于所述第三换热管段的靠近所述第二换热管段的一端,所述通断阀组包括第一通断阀、第二通断阀和第三通断阀,所述第一通断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通断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管段与所述第三换热管段之间的冷媒管路且位于所述第一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换热管段之间,所述第三通断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支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还包括第三支管,所述第三支管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换热管段与所述第二换热管段之间的冷媒管路,所述第三支管的第二端连通于所述第三换热管段与所述节流装置的之间的冷媒管路,所述第二支管的第一端进一步连通在所述第三支管,所述通断阀组还包括第四通断阀,所述第四通断阀设置于所述第三支管且位于所述第二支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支管的第二端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为变容压缩机,所述变容压缩机具有两个压缩缸。6.一种空调器的制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通过冷媒管路连接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管段,所述室外换热器内还设置有通断阀组,所述通断阀组包括多个通断阀,所述通断阀组被设置成能够控制所述多个换热管段之间的连通形式,所述制冷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基于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运行频率,确定所述通断阀组的开闭模式;基于所述开闭模式,控制所述通断阀组动作。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的制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管段、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萍罗荣邦崔俊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