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两床RTO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132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式两床RTO,包括蓄热体,所述蓄热体下方与外壳连接,所述外壳内部连接有转阀组件,所述转阀组件用于将废气通入到蓄热体中并将燃烧后的废气通出,所述外壳一侧设置有进气管,所述外壳另一侧设置有出气管。该旋转式两床RTO通过驱动组件控制转轴转动,实现转轴带动,转子板进行转动,实现转子板上的第一通气槽和第二通气槽进行切换,废气通过出气通槽进入到蓄热体中,并通过出气通槽流出,使用旋转阀调节废气流通相比于采用四个切换阀调节,在操作稳定性、维护成本、工作效率和能耗方面都具备明显的优势。能耗方面都具备明显的优势。能耗方面都具备明显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式两床RTO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两床RTO
,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两床RTO。

技术介绍

[0002]RTO,即蓄热式热力焚化炉,其在有机废气净化中的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技术成熟,应用普遍。其原理是把有机废气加热到760℃以上,使废气中的VOC在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其中两床式RTO是常见的蓄热式热力焚化炉,两床式RTO中的蓄热式陶瓷填充床换热器可使热能得到限度的回收,热回收率大于90%;处理VOC时不用或使用很少的燃料。
[0003]公开号为CN210861133U一种多床变换式RTO控制阀,包括RTO炉本体,所述RTO炉本体包括燃烧室、第一蓄热床、第二蓄热床、第三蓄热床、第四蓄热床和第五蓄热床,所述第一蓄热床位于第二蓄热床左侧,所述第二蓄热床位于第三蓄热床左侧,所述第三蓄热床位于第四蓄热床的左侧,且第三蓄热床和第四蓄热床之间安装有液压插闸阀,所述液压插闸阀的上端连接有油泵,所述油泵的两端通过油管连接有油缸。本多床变换式RTO控制阀,通过启动油缸带动液压插闸阀向下移动,从而使液压插闸阀处于关闭状态,可把五床变换成三床及两床,从而减少或增大处理能力,减少因风量变化导致的RTO不稳定,节省运行成本,减少安全隐患。
[0004]目前现有的两床式RTO主体结构都是由一个燃烧室、两个陶瓷填料床和四个切换阀组成,切换阀采用提升阀或者蝶阀进行废气的流通与关闭,且四个切换阀一般是安装在陶瓷填料床两侧,但是四个切换阀调节过程中可能由于阀门切换不当等原因造成回火波动,影响操作稳定性,并且检修成本较高,占地面积较大,不利于对RTO进行组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旋转式两床RTO,包括蓄热体,所述蓄热体下方与外壳连接,所述外壳内部连接有转阀组件,所述转阀组件用于将废气通入到蓄热体中并将燃烧后的废气通出,所述外壳一侧设置有进气管,所述外壳另一侧设置有出气管;
[0006]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在所述转阀组件下方,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控制转阀组件切换进气与出气;
[0007]均流组件,所述均流组件设置在所述蓄热体下方,所述均流组件用于使得废气均与进入蓄热体中。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驱动组件下方与安装架连接,所述安装架上方与蓄热体连接,所述出气管与外壳之间形成进气流道,所述外壳一侧设置有检修口。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转阀组件包括锥形转子,所述锥形转子上方设置有转子板,所述转子板下方与转轴连接,所述转子板开设有第一通气槽和第二通气槽,所述锥形转子内开设有出气通槽,所述锥形转子与外壳之间形成进气通槽,所述出气通槽下方与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管下方与出气管连接。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锥形转子还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位于出气通槽与进气通槽之间。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齿轮组,所述驱动电机与驱动齿轮组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下方与安装架连接,所述驱动齿轮组套设在转轴外侧。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均流组件包括均流框体,所述均流框体上方与蓄热体连接,所述均流框体内部设置有均流板,所述均流板呈“米”字形,所述均流板与均流框体之间形成进气腔和出气腔。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所述驱动电机与支撑架一侧连接,所述支撑架另一侧与连接安装架连接,所述驱动齿轮组外侧套设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上方与外壳连接。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均流框体下方设置有连接板体,所述连接板体与转子板相适配,所述连接板体外侧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通过螺钉与外壳可拆卸连接。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进气腔和出气腔均设置有四个,所述连接板体和转阀组件均位于蓄热体正下方。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检修口外侧设置有检修板,所述安装架与蓄热体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
[0017]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通过驱动组件控制转轴转动,实现转轴带动,转子板进行转动,实现转子板上的第一通气槽和第二通气槽进行切换,废气通过出气通槽进入到蓄热体中,并通过出气通槽流出,使用旋转阀调节废气流通相比于采用四个切换阀调节,在操作稳定性、维护成本、工作效率和能耗方面都具备明显的优势。
[0019]2、本专利技术通过分隔板可以导热,使得从废气燃烧后出口流出的热废气可对分隔板另一侧废气进口通道的待燃烧废气进行预热,使得可对待处理废气进行干燥,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0]3、本专利技术通过待燃烧的废气通过均流框体一侧进入到蓄热体中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气通过均流框体的另一侧流出,通过在蓄热体下方安装的均流框体内设置均流板,通过均流板设置成“米”字形,使得废气可均匀进入到蓄热体中,在蓄热体中可以使废气的燃烧过程更加充分,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燃料的浪费。
[0021]4、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连接板体和转阀组件设置在蓄热体的正下方,相对于传统两床RTO将控制废气流通的提升阀和蝶阀设置有蓄热体两侧,减小了两床RTO的占地面积,可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旋转式两床RTO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旋转式两床RTO中转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4]图3为图1旋转式两床RTO中转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5]图4为图1旋转式两床RTO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2转阀组件中锥形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图2转阀组件中锥形转子的剖视图;
[0028]图7为图1旋转式两床RTO中均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9]图8为图1旋转式两床RTO中均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0]图例说明:
[0031]1、蓄热体;2、外壳;3、转阀组件;4、驱动组件;5、均流组件;6、进气管;7、出气管;8、安装架;9、进气流道;10、检修口;11、支撑架;12、防护网;13、连接板体;14、固定环;15、检修板;31、锥形转子;32、转子板;33、转轴;34、第一通气槽;35、第二通气槽;36、出气通槽;37、进气通槽;38、连接管;39、分隔板;41、驱动电机;42、驱动齿轮组;51、均流框体;52、均流板;53、进气腔;54、出气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实施例一:
[0034]如图1

8所示,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两床RTO,包括蓄热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体(1)下方与外壳(2)连接,所述外壳(2)内部连接有转阀组件(3),所述转阀组件(3)用于将废气通入到蓄热体(1)中并将燃烧后的废气通出,所述外壳(2)一侧设置有进气管(6),所述外壳(2)另一侧设置有出气管(7);驱动组件(4),所述驱动组件(4)连接在所述转阀组件(3)下方,所述驱动组件(4)用于控制转阀组件(3)切换进气与出气;均流组件(5),所述均流组件(5)设置在所述蓄热体(1)下方,所述均流组件(5)用于使得废气均与进入蓄热体(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两床RTO,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下方与安装架(8)连接,所述安装架(8)上方与蓄热体(1)连接,所述出气管(7)与外壳(2)之间形成进气流道(9),所述外壳(2)一侧设置有检修口(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两床RTO,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阀组件(3)包括锥形转子(31),所述锥形转子(31)上方设置有转子板(32),所述转子板(32)下方与转轴(33)连接,所述转子板(32)开设有第一通气槽(34)和第二通气槽(35),所述锥形转子(31)内开设有出气通槽(36),所述锥形转子(31)与外壳(2)之间形成进气通槽(37),所述出气通槽(36)下方与连接管(38)连接,所述连接管(38)下方与出气管(7)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转式两床RTO,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转子(31)还包括分隔板(39),所述分隔板(39)位于出气通槽(36)与进气通槽(37)之间。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百源
申请(专利权)人:宁新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