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载人平台储能型无功耗温度调节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1240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深海载人平台储能型无功耗温度调节装置,包括载人潜水器的舱室,所述舱室的一旁设置有太阳能集热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通过管路连接蓄热水箱,所述蓄热水箱的通过热管连接发生器,蓄热水箱的热量传输给发生器,所述发生器内部盛装溴化锂稀溶液,所述发生器连接换热器,同时换热器与舱室内的空气连通;所述换热器依次连接节流阀、冷板换热设备和吸收器,所述吸收器与发生器之间通过支管连通,支管上安装泵,所述蓄热水箱与吸收器之间并联安装一号换向三通阀和二号换向三通阀,同时一号换向三通阀和二号换向三通阀均连接至舱室内,无损耗、无噪声,大大提高了工作可靠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深海载人平台储能型无功耗温度调节装置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深海装备
,尤其是一种深海载人平台储能型无功耗温度调节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潜艇,水下载人平台、水下潜器在下潜过程中均面临环境温度的问题。
[0003]海水温度随下潜深度的增大骤然下降,温差高达至二十多摄氏度,为了创造适宜乘员作业和休息的环境温度,常采用在舱壁辐射保温层和机械制冷/制热诸多措施。
[0004]随着水下设备不断向多功能、智能化、长续航和大深度方向发展,散热问题日益严峻,为了创造适宜设备运行的环境温度,常设置水冷机组对运行设备进行散热。其中,机械制冷/制热即水冷机组为大型耗能设备,运行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且由机械做功产生的噪声成为舱室噪声的主要来源。对于常规动力深海载人平台,电能储量和舱室噪声为两大重要考量因素,应当从低功耗、低噪声的角度出发,进行通风空调系统的开发和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深海载人平台储能型无功耗温度调节装置及使用方法,从而使其无损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海载人平台储能型无功耗温度调节装置,包括载人潜水器的舱室(11),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室(11)的一旁设置有太阳能集热器(1),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通过管路连接蓄热水箱(2),所述蓄热水箱(2)的通过热管连接发生器(3),蓄热水箱(2)的热量传输给发生器(3),所述发生器(3)内部盛装溴化锂稀溶液,所述发生器(3)连接换热器(4),同时换热器(4)与舱室(11)内的空气连通;所述换热器(4)依次连接节流阀(5)、冷板换热设备(6)和吸收器(7),所述吸收器(7)与发生器(3)之间通过支管连通,支管上安装泵(10),所述蓄热水箱(2)与吸收器(7)之间并联安装一号换向三通阀(8)和二号换向三通阀(9),同时一号换向三通阀(8)和二号换向三通阀(9)均连接至舱室(11)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载人平台储能型无功耗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4)为舱室(11)内空气和制冷剂蒸汽热进行热交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载人平台储能型无功耗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4)的结构为:包括外壳(401),所述外壳(401)的内部设置有管束(403),所述外壳(401)和管束(403)均为气密结构,所述管束(403)内部流通舱室(11)的空气,管束(403)外部流通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所述外壳(40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一号制冷剂入口(402)和一号制冷剂出口(405),所述外壳(4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管束入口(406)和管束出口(404),管束入口(406)和管束出口(404)分别连接舱室(11)的回风口和送风口,舱室(11)内的空气在管束(403)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后返回舱室(1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海载人平台储能型无功耗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401)呈薄壁圆柱体结构。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海载人平台储能型无功耗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403)采用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外壳(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杨阳
申请(专利权)人: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