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基坑支护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1108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0
一种建筑基坑支护模板,包括底座和相互垂直的护板,在底座内部开设有空腔,在空腔中具有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其中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多个第一转杆和相互垂直多个钻杆,通过旋转第一转杆带动多个钻杆向垂直方向旋转,从而固定底座;第二驱动装置与护板传动连接,用于推动护板靠近或者远离底座。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护板与多个钻杆分开进行驱动,从而使得整个装置在对一个方向安装后便于对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置进行移动,在便于安装的前提下有效保证了支护效果,通过第二传动机构,提高装置的整体固定效能;通过设置的多个加强杆、多个限位杆与对应的限位槽之间的活动插接,实现对护板的上端部的强力支撑,有效保证了护板对基坑侧壁的支护效果。护效果。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基坑支护模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灵活的建筑基坑支护模板,能够安装固定后,仍然对相互垂直的两个侧壁进行移动,提高支护效果。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0003]在工程施工中,通常需要基坑的支护模板对竖直方向以及与基坑侧壁垂直的方向分别进行安装固定,但现有的支护模板在对一个方向安装后不便于对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置进行移动,从而影响支护效果。
[0004]因此,如何能够灵活的同时对相互垂直的两个侧壁进行移动,以便进行安装固定,加强安装的灵活性,提高支护效果,成为现有技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的支护模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灵活的建筑基坑支护模板,在两个方向上都设置了独立的驱动机构,在安装过程中在对一个方向安装后不便于对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置进行移动,且增加了对护板的只能效果。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建筑基坑支护模板,包括底座、护板,其中所述底座横向放置,所述护板位于底座的一边,并与所述底座相互垂直;
[0009]在所述底座内部开设有空腔,在所述空腔中具有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
[0010]其中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多个第一转杆和多个钻杆,所述第一转杆与所述钻杆的方向相互垂直,每根第一转杆与多个钻杆通过第一传动机构相互啮合,通过旋转第一转杆带动多个钻杆向垂直方向旋转,从而固定底座;
[0011]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护板传动连接,用于推动所述护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底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相互独立。
[0012]优选的,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中,多个第一转杆在所述空腔内部彼此横向设置,每个第一转杆的两端杆壁均与空腔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多个第二锥齿轮和多个第一锥齿轮,每个第一转杆的杆壁均固定套接有多个所述第二锥齿轮,在所述钻杆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一锥齿轮,每个第二锥齿轮均位于对应的第一锥齿轮的上方且均与对应的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丝杆、内螺纹管、第一连接板和多个连接杆,所述丝杆横向设置于空腔的内部且一端杆壁与空腔的内壁转动连接,内螺纹管的一端与丝杆的杆壁螺纹套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所
述多个连接杆,每个连接杆活动穿设于对应的第一通孔的内部且两端均与护板以及第一连接板的侧壁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多个第一转杆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包括安装板、至少一个第二转杆,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转杆两端的两个第三锥齿轮,所述安装板设置于空腔的内部且与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转杆与安装板转动套接,两个第三锥齿轮对称固定连接于第二转杆的两端且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护板的顶部靠近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加强杆,所述多个加强杆的另一端共同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底座的上表面滑动连接且内部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每个第二通孔的内部均活动穿设有限位杆,底座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每个限位杆均与对应的限位槽活动插接。
[0016]优选的,一个第一转杆远离护板的一端贯穿至底座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
[0017]优选的,所述丝杆远离护板的一端贯穿至底座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
[0018]优选的,多个限位杆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每个限位杆的杆壁均活动套接有弹簧,每个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的侧壁固定连接。
[0019]优选的,每个限位杆均为45号钢,且下端靠近护板的一侧设置为楔形端面。
[0020]综上,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0021]1.本专利技术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将护板与多个钻杆分开进行驱动,从而使得整个装置在对一个方向安装后便于对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置进行移动,在便于安装的前提下有效保证了支护效果。
[0022]2.本专利技术在多个第一转杆5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机构,使得多个第一转杆5的同时转动而对底座1进行安装固定,提高装置的整体固定效能。
[0023]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多个加强杆、多个限位杆与对应的限位槽之间的活动插接,实现对护板的上端部的强力支撑,有效保证了护板对基坑侧壁的支护效果。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建筑基坑支护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建筑基坑支护模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图2的B部放大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建筑基坑支护模板的传动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底座;2、护板;3、钻杆;4、第一锥齿轮;5、第一转杆;6、第二锥齿轮;7、安装板;8、第二转杆;9、第三锥齿轮;10、丝杆;11、内螺纹管;12、第一连接板;13、连接杆;14、加强杆;15、第二连接板;16、限位杆;17、第一旋钮;18、第二旋钮;19、第三连接板;2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33]本专利技术主要在于:在基坑支护模板中设立了两套独立的驱动机构,一组用于对竖直方向的侧壁的驱动,一组用于与侧壁垂直的底部的驱动,从而分别在两个方向进行安装固定,使得整个装置在一个方向安装后能够对另外一个方向的位置进行移动,在便于安装的前提下保证了支护效果;并且进一步的,在活动插接中,灵活设置加强杆、限位杆、楔形端面等结构提高固定的效果。
[0034]具体的,参见图1

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建筑基坑支护模板的整体视图、剖视图以及局部视图。
[0035]一种建筑基坑支护模板,包括底座1、护板2,其中所述底座1横向放置,所述护板2位于底座1的一边,并与所述底座1相互垂直;
[0036]在所述底座1内部开设有空腔,在所述空腔中具有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
[0037]其中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多个第一转杆5和多个钻杆3,所述第一转杆5与所述钻杆3的方向相互垂直,例如,第一转杆5水平放置,钻杆3垂直放置,每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基坑支护模板,包括底座、护板,其中所述底座横向放置,所述护板位于底座的一边,并与所述底座相互垂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内部开设有空腔,在所述空腔中具有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其中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多个第一转杆和多个钻杆,所述第一转杆与所述钻杆的方向相互垂直,每根第一转杆与多个钻杆通过第一传动机构相互啮合,通过旋转第一转杆带动多个钻杆向垂直方向旋转,从而固定底座;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护板传动连接,用于推动所述护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底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相互独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基坑支护模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中,多个第一转杆在所述空腔内部彼此横向设置,每个第一转杆的两端杆壁均与空腔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多个第二锥齿轮和多个第一锥齿轮,每个第一转杆的杆壁均固定套接有多个所述第二锥齿轮,在所述钻杆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一锥齿轮,每个第二锥齿轮均位于对应的第一锥齿轮的上方且均与对应的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基坑支护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丝杆、内螺纹管、第一连接板和多个连接杆,所述丝杆横向设置于空腔的内部且一端杆壁与空腔的内壁转动连接,内螺纹管的一端与丝杆的杆壁螺纹套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所述多个连接杆,每个连接杆活动穿设于对应的第一通孔的内部且两端均与护板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东汤章灿祖轶刘明智刘洪波李仁锋李希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六局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