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规划的建筑物排水综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81062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规划的建筑物排水综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建筑物顶部的顶排水子系统、设置于地面的地排水子系统、设置于地下的循环净化子系统、监控子系统和主控子系统,顶排水子系统包括设置于建筑物天台上的顶排水结构和顶排水管路,顶排水结构通过顶排水管路与循环净化子系统连接,顶排水结构在天台上的积水超过预设量时打开将积水通过顶排水管道排入循环净化子系统中;循环净化子系统包括净化装置、蓄水装置、排水装置及连通管路,净化装置、蓄水装置、排水装置通过连通管路与地排水子系统及顶排水子系统连通;地排水子系统包括地排水口和地排水管路。排水子系统包括地排水口和地排水管路。排水子系统包括地排水口和地排水管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规划的建筑物排水综合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
,特别涉及一种海绵城市规划的建筑物排水综合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以称之为“水弹性城市”,而从生态系统服务出发,通过跨尺度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并结合多类具体技术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的核心,在新形势下,海绵城市是推动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创新表现,是新时代特色背景下,现代绿色新技术与社会、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下的有机结合。
[0003]现有技术中的海绵城市中地面上的积水通过下水井排入下水管道后输送到净水装置进行净化达到标准后再进行储蓄或者排放,但是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以及不同时间段进入下水管道内的水的杂质成分含量都不同,如果统一进行净化处理的话大大浪费了资源,原本只需简单过滤的经过混合也需要复杂的净化过程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规划的建筑物排水综合系统,其具有针对不同成分的污水选择性使用不同的过滤装置进行预处理,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的优点。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海绵城市规划的建筑物排水综合系统,包括:设置于建筑物顶部的顶排水子系统、设置于地面的地排水子系统、设置于地下的循环净化子系统、监控子系统和主控子系统,
[0007]所述顶排水子系统包括设置于建筑物天台上的顶排水结构和顶排水管路,所述顶排水结构通过顶排水管路与循环净化子系统连接,所述顶排水结构在天台上的积水超过预设量时打开将积水通过顶排水管道排入循环净化子系统中;
[0008]所述循环净化子系统包括净化装置、蓄水装置、排水装置及连通管路,所述净化装置、蓄水装置、排水装置通过连通管路与所述地排水子系统及顶排水子系统连通;
[0009]所述地排水子系统包括地排水口和地排水管路,所述地排水口用于供地面的水通过地排水管路进入循环净化子系统中;所述地排水管路内设置有多级过滤装置用于对不同标准的杂质进行过滤;
[0010]所述监控子系统包括地监控模块,所述地监控模块设置于所述地排水口处用于监测积水中的杂质成分;
[0011]所述地监控模块、多级过滤装置、净化装置均与主控子系统电性连接。
[0012]进一步设置:所述地排水管路包括上管段壁和下管段壁,所述下管段壁上形成有若干阶梯状的过滤区域,所述多级过滤装置包括若干个净化单元,所述净化单元与所述过
滤区域一一对应,所述净化单元包括过滤转板和驱动所述过滤转板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过滤转板包括过滤态和封闭态,所述过滤转板处于过滤态时用于过滤水中杂质,此时所述过滤转板远离所述过滤区域的一边与所述上管段壁抵触,每块所述过滤转板与对应的过滤区域形成多个独立的过滤腔室;所述过滤转板处于封闭态时,所述过滤转板遮盖于所述过滤区域的顶部,此时所述过滤转板于上管段壁之间形成过水流道。
[0013]进一步设置:所述过滤转板具有单向滤过结构,若干所述过滤转板分别用于过滤颗粒直径不同的杂质,且沿积水的流动方向过滤的颗粒直径不断减小。
[0014]进一步设置:所述主控子系统包括滤过调节模块,所述滤过调节模块每间隔预设采样时间获取地监控模块采集的成分数据,并对成分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杂质信息,并根据杂质信息控制对应的过滤转板处于过滤态,其余过滤转板处于封闭态;所述杂质信息包括杂质种类及颗粒直径。
[0015]进一步设置:所述单向过滤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过滤转板上的若干单向孔,所述单向孔的其中一侧转动连接有挡流盖,所述过滤转板处于过滤态时,所述挡流盖处于积水流向的一侧;所述过滤转板处于封闭态时,所述挡流盖位于所述过滤转板上方。
[0016]进一步设置:所述顶排水结构包括排水口、排水阀和液位检测模块,所述液位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积水深度,在达到预设深度时控制所述排水阀打开使积水通过顶排水管道排入循环净化子系统中。
[0017]进一步设置:所述监控子系统还包括顶监控模块,所述顶监控模块设置于所述顶排水管道内,用于监测顶排水管道内的流量数据发送至主控子系统,所述主控子系统还包括预警模块,所述预警模块接收顶监控模块发送的流量数据并在预设单位周期内通过顶排水管道的水流量超过预设阈值时生成预警信号,所述监控子系统检测到预警信号生成后控制所有过滤转板处于封闭态。
[0018]进一步设置:所述地排水管路下方还设置有杂质收集箱,所述过滤区域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底壁处开设有排出口,所述排出口处设置有排杂机构,所述排杂机构包括排杂管道、转动连接于排出口处的排杂板和用于驱动所述排杂板转动的动力源机构,所述过滤转板处于封闭态时,所述动力源机构驱动所述排杂板向下翻转使过滤区域内的杂质通过排杂管道进入杂质收集箱内。
[0019]进一步设置:所述侧壁上还设置有冲洗机构,所述冲洗机构包括存水腔和冲洗喷头,所述冲洗喷头与所述存水腔连接用于将存水腔内的水向过滤转板喷出。
[0020]进一步设置:所述侧壁上开设有连通过滤区域和存水腔的存水口,所述存水口处设置有过滤网。
[002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设置的顶排水子系统和地排水子系统分别用于疏导建筑物顶部和地面的积水,雨水在经过地面复杂的环境后进入地排水口时具有不同的杂质和成分,通过设置在地排水口的地监控模块检测水中杂质的成分,滤过调节模块每间隔预设采样时间获取地监控模块采集的成分数据,并对成分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杂质信息,并根据杂质信息控制对应的过滤转板处于过滤态,其余过滤转板处于封闭态,即根据水中蕴含的不同杂质成分来开启过滤对应颗粒直径杂质的过滤转板来对积水进行过滤,且经过积水流向一道道经过过滤腔室后,经过该预处理后不同的地区时间的水均能够达到近似的水准然后集中进入净化装置中进行净化,节约了成本,同时由于是在每个地排水口进行
检测并处理,针对性的过滤操作提高了过水的效率。顶监控模块的设置是为了实时监控建筑物顶部天台上的积水情况,由于建筑物顶部的情况往往比较简单直接,在突发大降雨量时,天台上往往会更快积累雨水通过顶排水管道排出,而地面情况复杂,且建设有大量防止积水的设施和植被,往往不易发生积水,但是一旦积水往往难以及时处理,因此以顶排水管道内单位时间内的流量作为报警,超过正常数据时代表该地区短时间降雨量过大,生成预警信号,控制装置可以及时将对应地区的地排水管路内的过滤转板均调节到封闭态,使过滤转板与上管段壁之间形成过水流道,最大限度让水快速通过避免发生堵塞使地面积水。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实施例中地排水管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实施例中过滤转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实施例中冲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顶排水结构;2、顶排水管路;3、净化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规划的建筑物排水综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建筑物顶部的顶排水子系统、设置于地面的地排水子系统、设置于地下的循环净化子系统、监控子系统和主控子系统,所述顶排水子系统包括设置于建筑物天台上的顶排水结构和顶排水管路,所述顶排水结构通过顶排水管路与循环净化子系统连接,所述顶排水结构在天台上的积水超过预设量时打开将积水通过顶排水管道排入循环净化子系统中;所述循环净化子系统包括净化装置、蓄水装置、排水装置及连通管路,所述净化装置、蓄水装置、排水装置通过连通管路与所述地排水子系统及顶排水子系统连通;所述地排水子系统包括地排水口和地排水管路,所述地排水口用于供地面的水通过地排水管路进入循环净化子系统中;所述地排水管路内设置有多级过滤装置用于对不同标准的杂质进行过滤;所述监控子系统包括地监控模块,所述地监控模块设置于所述地排水口处用于监测积水中的杂质成分;所述地监控模块、多级过滤装置、净化装置均与主控子系统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规划的建筑物排水综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排水管路包括上管段壁和下管段壁,所述下管段壁上形成有若干阶梯状的过滤区域,所述多级过滤装置包括若干个净化单元,所述净化单元与所述过滤区域一一对应,所述净化单元包括过滤转板和驱动所述过滤转板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过滤转板包括过滤态和封闭态,所述过滤转板处于过滤态时用于过滤水中杂质,此时所述过滤转板远离所述过滤区域的一边与所述上管段壁抵触,每块所述过滤转板与对应的过滤区域形成多个独立的过滤腔室;所述过滤转板处于封闭态时,所述过滤转板遮盖于所述过滤区域的顶部,此时所述过滤转板于上管段壁之间形成过水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规划的建筑物排水综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转板具有单向滤过结构,若干所述过滤转板分别用于过滤颗粒直径不同的杂质,且沿积水的流动方向过滤的颗粒直径不断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规划的建筑物排水综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子系统包括滤过调节模块,所述滤过调节模块每间隔预设采样时间获取地监控模块采集的成分数据,并对成分数据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子刚庞艳叶秀敏李少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同增规划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