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排出装置、液体排出方法、物品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104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液体排出装置、液体排出方法、物品的制造方法。需要一种在具备用于调整墨的粘度的加热部的液体排出装置中能够稳定地持续排出的方法。一种液体排出装置,其中,具备沿着墨循环地流动的方向依次连接有第一容器、脱气模块、第一头单元的第一环流路,在所述第一头单元,沿着墨流动的方向依次配置有第二容器和排出头,连接有对贮存于所述第二容器的墨进行加热的加热部,对由所述加热部加热后的墨中的未被所述排出头排出的墨进行冷却,使冷却后的所述墨流入所述脱气模块。的所述墨流入所述脱气模块。的所述墨流入所述脱气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排出装置、液体排出方法、物品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体排出装置、使用液体排出装置的液体排出方法等。

技术介绍

[0002]在所谓的喷墨打印机等液体排出装置的领域中,已知有如下装置:具备贮存液体的主容器和向排出头供给液体的副容器,根据需要而从主容器向副容器补给液体。
[0003]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排出装置,该排出装置在使墨循环的循环流路中,依次配置用于将紫外线固化型墨调整成适于排出的粘度的加热部、对气泡进行脱气的脱气模块以及排出头。在该装置中,循环泵的发热温度为75℃的高温,因此,为了抑制UV墨在通过循环泵时聚合,在循环泵的上游配置供气模块,使墨的溶解氧量为5ppm以上。
[0004]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液体排出装置,该液体排出装置为了防止液体所含有的固体成分的沉降等,具备向排出头供给液体的供给侧液体循环路和补充液体的液体补充循环路。
[0005]另外,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有粘度根据温度而变化的墨。为了将墨从副容器输送至排出头并从排出头稳定地排出,需要预先对排出前的墨进行加热而将墨保持为适当的温度范围。
[0006]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对使多个副容器一体化而成的容器进行加热来调整墨的温度的装置。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在排出头搭载作为加热源的加热器的装置。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75291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9-162731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6/056450号
[0012]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6/024455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13]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14]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中,在墨的循环流路中,从上游向下游按照供气模块、泵、加热部、脱气模块、排出头的顺序配置。也就是说,在该装置中,由加热部加热后的高温的墨经由脱气模块供给到排出头。但是,若加热到高温的状态的墨在脱气模块中进行脱气处理,则存在溶剂等挥发成分会从墨中蒸发的趋势。例如,在含有以无机微粒为代表的不溶成分的墨中,若溶剂蒸发,则有时不溶成分的浓度会产生偏差或者无机微粒会凝集。这样,若供给到排出部的墨的物性发生变化,则无法持续稳定的排出。
[0015]因此,需要一种在具备用于调整墨的粘度的加热部的液体排出装置中,能够稳定地持续排出的方法。
[0016]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装置中,在液体补充循环路中液体的品质产生了变化的情况
下,可能发生品质产生变化的液体直接补充到连接有排出头的循环路中的情况。于是,品质变差的液体会供给到排出头,因此,有时无法稳定地持续液体的排出。
[0017]因此,需要一种在具备多个循环路的液体排出装置中,能够将在向排出头供给液体的循环路中流动的液体的品质管理为适于排出的状态的方法。
[0018]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装置中,即使在副容器中将墨调整为期望的温度,也有可能在输送到排出头之后墨的温度降低,无法持续稳定的排出。
[0019]在专利文献4记载的装置中,需要对每个排出头进行温度调整,若排出头的数量增加,则加热器的数量也增加,各加热器的温度调整的控制变得复杂。因此,制造成本和运转时的耗电量有可能变大。
[0020]另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装置中,在向排出头供给液体的供给侧液体循环路中,在副容器内无法使液体的流速足够大,存在墨的固体成分在副容器内沉降的可能性。于是,物性发生变化的墨会供给到排出头,因此,有时无法稳定地持续墨的排出。
[0021]因此,需要一种在具备多个循环路的液体排出装置中,能够将在向排出头供给液体的循环路中流动的液体的品质管理为适于排出的状态的方法。
[0022]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2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是一种液体排出装置,其中,所述液体排出装置具备沿着墨循环地流动的方向依次连接有第一容器、脱气模块、第一头单元的第一环流路,在所述第一头单元,沿着墨流动的方向依次配置有第二容器和排出头,连接有对贮存于所述第二容器的墨进行加热的加热部,对由所述加热部加热后的墨中的未被所述排出头排出的墨进行冷却,使冷却后的所述墨流入所述脱气模块。
[0024]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是一种使用液体排出装置的液体排出方法,所述液体排出装置具备沿着墨循环地流动的方向依次连接有第一容器、脱气模块、第一头单元的第一环流路,在所述第一头单元,沿着墨流动的方向依次配置有第二容器和排出头,连接有对贮存于所述第二容器的墨进行加热的加热部,其中,利用所述加热部对贮存于所述第二容器的墨进行加热,将加热后的墨供给到所述排出头,对所述加热后的墨中的未被所述排出头排出的墨进行冷却,使冷却后的所述墨流入所述脱气模块。
[0025]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是一种液体排出装置,其中,所述液体排出装置具备:第一循环路,其具备排出液体的排出头和第一脱气模块,一边使液体循环一边向所述排出头供给液体;第二循环路,其具备第一容器、第二脱气模块以及测定液体的状态的液体状态测定部,使液体循环;连接路,其将所述第一循环路与所述第二循环路连接;以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液体状态测定部的测定结果,控制所述连接路的开闭。
[0026]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是一种液体排出装置的液体排出方法,所述液体排出装置具备:第一循环路,其具备排出墨的排出头和第一脱气模块,一边使墨循环一边向所述排出头供给墨;第二循环路,其具备第一容器、第二脱气模块以及测定墨的状态的液体状态测定部;连接路,其将所述第一循环路与所述第二循环路之间连接为能够开闭;以及控制部,其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液体状态测定部的测定结果,控制所述连接路的开闭。
[0027]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是一种液体排出装置,其中,所述液体排出装置具有:贮存液体的容器;排出液体的排出头;从所述容器向所述排出头供给液体的流路;以及对所述容器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件,在与所述流路及所述加热部件不同的位置设置有从所述容器向所述排
出头传递热的导热路径。
[0028]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式是一种液体排出方法,经由流路从具备加热部件的容器向排出墨的排出头供给墨,其中,经由设置于与所述加热部件及所述流路不同的位置的导热路径,从所述容器向所述排出头传递热。
附图说明
[0029]图1的(a)是实施方式1的液体排出装置的示意性的俯视图。(b)是实施方式1的液体排出装置10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0030]图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液体排出装置的墨供给系统的结构和动作的图。
[0031]图3是用于说明液体排出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0032]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液体排出装置的墨供给系统的结构和动作的图。
[0033]图5的(a)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中的墨的流动的一方式的图。(b)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中的墨的流动的另一方式的图。
[0034]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的液体排出装置的墨供给系统的结构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排出装置具备沿着墨循环地流动的方向依次连接有第一容器、脱气模块、第一头单元的第一环流路,在所述第一头单元,沿着墨流动的方向依次配置有第二容器和排出头,连接有对贮存于所述第二容器的墨进行加热的加热部,对由所述加热部加热后的墨中的未被所述排出头排出的墨进行冷却,使冷却后的所述墨流入所述脱气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由所述加热部加热后的墨回流到所述第一容器,从主容器向所述第一容器注入温度比由所述加热部加热后的墨的温度低的墨,调整从所述第一容器流入所述脱气模块的墨的温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容器与第二环流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环流路连接有异物去除过滤器和/或第二脱气模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排出装置还具有对由所述加热部加热后的墨进行冷却的冷却机构,使由所述冷却机构冷却后的墨流入所述脱气模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排出装置具有能够贮存由所述加热部加热后的墨中的未被所述排出头排出的墨的第三容器,使贮存于所述第三容器的墨流入所述脱气模块。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环流路附设有使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脱气模块旁通的旁通流路以及能够开闭所述旁通流路的开闭部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对如下模式进行切换:关闭所述开闭部件而使墨在所述第一环流路中环流,实施脱气处理的模式;以及打开所述开闭部件而使墨通过所述第二容器、所述排出头、所述旁通流路环流,不实施脱气处理的模式。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依次连接有所述第一容器、所述脱气模块、第二头单元的第三环流路,使墨在所述第一环流路和/或所述第三环流路中环流而实施脱气处理。10.一种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排出装置具备:第一循环路,其具备排出液体的排出头和第一脱气模块,一边使液体循环一边向所述排出头供给液体;第二循环路,其具备第一容器、第二脱气模块以及测定液体的状态的液体状态测定部,使液体循环;连接路,其将所述第一循环路与所述第二循环路连接;以及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液体状态测定部的测定结果,控制所述连接路的开闭。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液体状态测定部测定的溶解气体浓度处于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连接路,以从所述第二循环路向所述第一循环路供给液体。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规定范围内的情况是由所述液体状态测定部测定的溶解气体浓度比存在于所述第一循环路的液体的温度下的溶解饱和气体浓度低的情况。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液体状态测定部测定的液体的粘度处于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连接路,以从所述第二循环路向所述第一循环路供给液体。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液体状态测定部测定的溶解气体浓度不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连接路,以一边使液体在所述第二循环路中循环一边由所述第二脱气模块进行脱气,若由所述液体状态测定部测定的溶解气体浓度达到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志岐美佳藤村秀彦关谷任史饭村晶子山口岳人矶川友邦浮世典孝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