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吸附脱附溶剂回收系统及其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80956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吸附脱附溶剂回收系统及其工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用于进行废气吸附的废气处理机构,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废气处理机构的后部安装有与废气处理机构相配合使用的冷凝机构,且冷凝机构用于蒸汽冷凝,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溶剂回收技术领域。该碳纤维吸附脱附溶剂回收系统及其工艺,通过在底板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处理箱和第二处理箱,并且搭配冷凝机构进行使用,这些结构的设置能够让第一处理箱和第二处理箱可以交替工作,一组进行吸附一组进行脱附,使设备能够连续运行,不影响废气的处理,提高工作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吸附脱附溶剂回收系统及其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溶剂回收
,具体为一种碳纤维吸附脱附溶剂回收系统及其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石油化工,制药工业,印刷工业,涂料装饰业,表面防腐等行业排放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会破坏大气臭氧层,产生光化学烟雾及导致大气酸性化,因此需要对VOC进行处理,一般来说,会借助活性炭吸附装置对废气中的VOC进行吸附,使废气能够达到排放标准,但是现有的脱附装置在使用时,无法对活性炭的状态进行分析,盲目地进行脱附会影响到装置的使用进程,同时在进行脱附时,装置内部会有一部分VOC造成影响,当前已有专利文件对此进行了改进。
[0003]如中国专利CN215962847U,活性炭脱附再生及有机溶剂回收设备,涉及活性炭脱附
,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的一侧安装有补充管,所述底座顶端的补充管一侧安装有第一溶媒泵回收器,所述第一溶媒泵回收器的输出端安装有三通管,且三通管的顶端安装有加热器,所述三通管的另一端与补充管的一侧相连通,所述第一溶媒泵回收器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一冷凝器,所述底座顶端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溶媒泵回收器,且第二溶媒泵回收器的输入端安装有第二冷凝器。本技术通过借助数据分析模块对实时监测的两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判断出活性炭是否饱和,在尽量不干扰装置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对装置进行及时的脱附。
[0004]上述文件虽然能够通过传感器的作用对活性炭的饱和度进行检测,并自动进行脱附工序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然具有明显的缺陷,如:虽然设备能够自动进行活性炭的饱和检测以及脱附工序,一般活性炭的脱附时间为3至5个小时,这也就导致设备也会相应的停止对废气的吸附,从而降低对废气的处理效率,并且大量传感器的设置,在脱附过程中容易受加热高温的影响发生损伤,影响灵敏度;因此现在设计能够同时进行脱附与吸附的一种碳纤维吸附脱附溶剂回收系统来解决此类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吸附脱附溶剂回收系统及其工艺,解决了当前的设备进行脱附工序时影响对废气处理效率的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碳纤维吸附脱附溶剂回收系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用于进行废气吸附的废气处理机构,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废气处理机构的后部安装有与废气处理机构相配合使用的冷凝机构,且冷凝机构用于蒸汽冷凝。
[0007]优选的,所述废气处理机构包括第一处理箱和第二处理箱,所述第一处理箱和第二处理箱均通过支架安装于底板的顶部,所述第一处理箱和第二处理箱的内壁均固定连接
有回型框,所述第二处理箱的内侧设置有与回型框相配合使用的第一承料框,且第一承料框的内侧放置有第二承料框,所述第一处理箱的内侧设置有与回型框相配合使用的第三承料框,且第三承料框的内侧放置有第四承料框。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处理箱和第二处理箱的顶部分别通过开设开口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气管和第二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管和第二输气管的顶部之间连通有废气管,所述第一处理箱和第二处理箱的后部均通过开设开口并分别连接有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的后端之间连通有排气管,所述第一处理箱和第二处理箱顶部的后部均通过开设开口并分别连接有第三输气管与第四输气管,所述第三输气管和第四输气管的顶端之间连通有蒸汽管。
[0009]优选的,同组两侧所述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第三输气管、第四输气管、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相对的一侧均通过开设开口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位于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第三输气管、第四输气管、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内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盘。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输气管和第二输气管的表面以及第三输气管和第四输气管的后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槽板,所述第一滑槽板的内侧滑动安装有滑块,前部与后部同侧两个所述滑块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对一侧的两边均固定连接有与齿轮盘相啮合的第一齿牙板,所述排气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槽板,所述第二滑槽板的内侧滑动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且第二连接杆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齿轮盘相啮合的第二齿牙板。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处理箱和第二处理箱之间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气缸,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均通过支架与气缸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气缸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杆,且升降杆的一端贯穿第二处理箱并与第二承料框固定连接,所述气缸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弯型杆,且弯型杆的底端贯穿第二处理箱的底部并与第三承料框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冷凝机构包括冷凝箱,所述冷凝箱上下设置有两个且安装于废气处理机构的后部,上部所述冷凝箱的右侧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顶部与底部均连接有输水管,所述冷凝箱的左侧通过支架安装有排水管,所述冷凝箱内腔的两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冷凝架,且冷凝架的两端均贯穿冷凝箱并分别与输水管和排水管相连通。
[0013]优选的,两个所述冷凝箱的表面之间通过开设开口固定连接有切换框,所述切换框的两侧均通过开设开口固定连接有导气管,两个所述导气管相背的一端分别贯穿第一处理箱和第二处理箱并延伸至内部,所述气缸顶端的后部固定连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顶端贯穿切换框并延伸至切换框的内侧,所述联动杆延伸至切换框内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型杆,且U型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与导气管相配合使用的封堵板,两个所述封堵板交错设置。
[0014]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吸附脱附溶剂回收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使用前,将废气管与废气出口进行连接,蒸汽管与蒸汽接口进行连接,同时启动水泵将水抽入冷凝架然后从排水管排出,在冷凝架内侧形成流动水,同时冷凝箱连接外接排气管,此时的初始状态为第二处理箱进行吸附工作,第一处理箱进行脱附工作,第一输气管、第四输气管以及第二出气管内侧的密封板为打开状态保证第一输气管、第四输气管
以及第二出气管的通畅性,而第一出气管、第三输气管和第二输气管内侧的密封板为闭合状态对第一出气管、第三输气管和第二输气管进行封闭,同时右侧的封堵板将右侧的导气管封住,随后转至S2步骤进行工作;S2、废气处理时,废气首先经过废气管的输送只能够通过打开的第一输气管进入第二处理箱的内侧,废气穿过第二承料框和第一承料框流入第二处理箱的底部,在这个过程中,第一承料框内部的活性炭颗粒将废气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完成吸附的气体通过打开的第二出气管以及排气管排出,废气吸附的同时,第三承料框和第四承料框为上下分离状态不在对内部的活性炭颗粒进行加压使其保持松散性,蒸汽经过蒸汽管进入第一处理箱内侧并依次穿过第四承料框和第三承料框,随后通过左侧的导气管进入两个冷凝箱的内部,蒸汽经过活性炭颗粒后对其进行加热使其发生脱附,脱附后的有机物跟随蒸汽也进入冷凝箱,蒸汽进入冷凝箱后上浮与冷凝架接触,发生冷凝,有机溶剂积攒在冷凝箱的底部,待第二处理箱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吸附脱附溶剂回收系统,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安装有用于进行废气吸附的废气处理机构(2),所述底板(1)的顶部且位于废气处理机构(2)的后部安装有与废气处理机构(2)相配合使用的冷凝机构(3),且冷凝机构(3)用于蒸汽冷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吸附脱附溶剂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处理机构(2)包括第一处理箱(201)和第二处理箱(202),所述第一处理箱(201)和第二处理箱(202)均通过支架安装于底板(1)的顶部,所述第一处理箱(201)和第二处理箱(202)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回型框(203),所述第二处理箱(202)的内侧设置有与回型框(203)相配合使用的第一承料框(204),且第一承料框(204)的内侧放置有第二承料框(205),所述第一处理箱(201)的内侧设置有与回型框(203)相配合使用的第三承料框(206),且第三承料框(206)的内侧放置有第四承料框(20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吸附脱附溶剂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箱(201)和第二处理箱(202)的顶部分别通过开设开口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气管(209)和第二输气管(210),所述第一输气管(209)和第二输气管(210)的顶部之间连通有废气管(208),所述第一处理箱(201)和第二处理箱(202)的后部均通过开设开口并分别连接有第一出气管(211)和第二出气管(212),所述第一出气管(211)和第二出气管(212)的后端之间连通有排气管(213),所述第一处理箱(201)和第二处理箱(202)顶部的后部均通过开设开口并分别连接有第三输气管(215)与第四输气管(216),所述第三输气管(215)和第四输气管(216)的顶端之间连通有蒸汽管(2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吸附脱附溶剂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同组两侧所述第一输气管(209)、第二输气管(210)、第三输气管(215)、第四输气管(216)、第一出气管(211)和第二出气管(212)相对的一侧均通过开设开口转动连接有转动杆(217),所述转动杆(217)位于第一输气管(209)、第二输气管(210)、第三输气管(215)、第四输气管(216)、第一出气管(211)和第二出气管(212)内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密封板(219),所述转动杆(21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盘(21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吸附脱附溶剂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气管(209)和第二输气管(210)的表面以及第三输气管(215)和第四输气管(216)的后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槽板(220),所述第一滑槽板(220)的内侧滑动安装有滑块(221),前部与后部同侧两个所述滑块(221)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22),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222)相对一侧的两边均固定连接有与齿轮盘(218)相啮合的第一齿牙板(223),所述排气管(2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槽板(224),所述第二滑槽板(224)的内侧滑动安装有第二滑块(225),所述第二滑块(22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226),且第二连接杆(226)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齿轮盘(218)相啮合的第二齿牙板(227)。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吸附脱附溶剂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箱(201)和第二处理箱(202)之间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气缸(228),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222)以及第二连接杆(226)均通过支架与气缸(228)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气缸(228)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杆(229),且升降杆(229)的一端贯穿第二处理箱(202)并与第二承料框(205)固定连接,所述气缸(228)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弯型杆(230),且弯型杆(230)的底端贯穿第二处理箱(202)的底部并与第三承料框(206)的底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吸附脱附溶剂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机构(3)包括冷凝箱(301),所述冷凝箱(301)上下设置有两个且安装于废气处理机构(2)的后部,上部所述冷凝箱(301)的右侧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水泵(302),所述水泵(302)的顶部与底部均连接有输水管(303),所述冷凝箱(301)的左侧通过支架安装有排水管(304),所述冷凝箱(301)内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俊栋冯震孙传明许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龙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