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号反馈抑制电路、系统以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069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信号反馈抑制电路、系统以及装置,电路包括信号输入单元、第一数模转换单元、数字处理单元、第二数模转换单元、信号输出单元和电脑控制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数字处理单元,可以提供信号反相技术、信号移相技术、数字陷波技术三种可选择的话筒防啸叫技术,解决了现在话筒技术使用单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电脑控制单元,采用的电脑网页控制,无需安装软件,解决了电脑操作系统不兼容的问题,并且可以进行远程操作。可广泛应用于话筒防啸叫技术领域。应用于话筒防啸叫技术领域。应用于话筒防啸叫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信号反馈抑制电路、系统以及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话筒防啸叫
,尤其是一种信号反馈抑制电路、系统以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功放扩音系统中当话筒对准喇叭时,喇叭发出的声波通过声音反射方式会被话筒接收到,这个反馈信号与原始信号叠加使整个扩声系统形成正反馈,形成自激现像,即话筒啸叫。由于信号是正反馈叠加过程所以啸叫频点从低频慢慢变到高频,声音强度也是慢慢变大。啸叫对声扩音系统是破坏性的,因此产生了话筒防啸叫技术。
[0003]现在大部分的话筒采用的话筒防啸叫技术为数字陷波器,方法较为单一,且用户操作时,需要安装软件,可能存在电脑操作系统不兼容的问题,并且不能与云端服务器关联进行远程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选择、可远程操作的信号反馈抑制电路。
[0005]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信号反馈抑制电路,包括信号输入单元、第一数模转换单元、数字处理单元、第二数模转换单元、信号输出单元和电脑控制单元;
[0006]所述信号输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第一数模转换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数模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数字处理单元,所述数字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数模转换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数模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信号输出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电脑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数字处理单元的输入端。
[0007]进一步,所述信号输入单元包括平衡输入模块和运算放大器模块;
[0008]所述运算放大器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和第三运算放大器;
[0009]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到所述平衡输入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到所述平衡输入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
[0010]进一步,所述电脑控制单元包括第一连接模块、第二连接模块、网口连接模块;
[0011]第一连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二连接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连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到网口连接模块的输入端。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数模转换单元包括第一芯片U2、第一排阻RZ1、第一电容C12、第二电容C13、第三电容C18、第四电容C19、第五电容C20、第六电容C21、第七电容C40、第八电容C41、第一电阻R57、第二电阻R58;所述第一芯片U2的引脚1、引脚2、引脚3、引脚4与所述第一排阻RZ1的引脚2、引脚4、引脚6、引脚8依次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芯片U2的引脚10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芯片U2的引脚6与所述第八电容C41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排阻RZ1的引脚1、引脚3、引脚5、引脚7与所述数字处理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2一端与电源电性
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U2的引脚9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13一端与电源电性连接,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18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U2的引脚7电性连接,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19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U2的引脚7电性连接,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五电容C20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U2的引脚5电性连接,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六电容C21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U2的引脚5电性连接,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七电容C40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U2的引脚8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57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八电容C41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U2的引脚6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58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57的一端与所述第七电容C40的一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数字处理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58的一端与所述第八电容C41的一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数字处理单元电性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数字处理单元包括第二芯片U1、第三电阻R102、第九电容C91、第十电容C92、第十一电容C96、第十二电容C97、第一晶Y1和电容集模块;所述第二芯片U1的引脚39、引脚40、引脚41与所述第二数模转换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芯片U1的引脚60、引脚59、引脚58与所述第一数模转换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102一端与所述第二芯片U1的引脚16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九电容C91电性连接;所述第九电容C91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102电性连接,另一端与DVD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十电容C92一端与所述第二芯片U1的引脚16电性连接,另一端与DVD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十一电容C96一端与所述第二芯片U1的引脚22电性连接,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十二电容C97一端与所述第二芯片U1的引脚23电性连接,另一端与GND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晶振Y1一端与所述第二芯片U1的引脚22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芯片U1的引脚23电性连接;所述电容集模块一端与电源电性连接,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平衡输入模块包括第一端口P10、第十三电容C145、第十四电容C146、第十五电容C147、第十六电容C150、第十七电容C159、第十八电容C161、第四电阻R140、第五电阻R141、第六电阻R155、第七电阻R157;所述第十三电容C145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口P10的第一接口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140电性连接;所述第十四电容C146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口P10的第一接口电性连接,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十五电容C147一端所述第四电阻R140的一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十六电容C150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口P10的第二接口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七电阻R157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十七电容C159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口P10的第二接口电性连接,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十八电容C161一端与所述第七电阻R157的一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140一端与所述第十三电容C145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141电性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141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140电性连接,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155一端与所述第七电阻R157的一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157一端与所述第十六电容C150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R155电性连接。
[0015]进一步,所述第二数模转换单元包括第三芯片U7、第二排阻RZ2、第十九电容C5、第二十电容C6、第二十一电容C7、第二十二电容C8、第二十三电容C28、第二十四电容C29;所述第十九电容C5一端与所述第三芯片U7的引脚5电性连接,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十电容C6一端与所述第三芯片U7的引脚5电性连接,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
十一电容C7一端与所述第三芯片U7的引脚6电性连接,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十二电容C8一端与所述第三芯片U7的引脚6电性连接,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号反馈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信号输入单元、第一数模转换单元、数字处理单元、第二数模转换单元、信号输出单元和电脑控制单元;所述信号输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第一数模转换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数模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数字处理单元,所述数字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数模转换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数模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信号输出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电脑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数字处理单元的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号反馈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入单元包括平衡输入模块和运算放大器模块;所述运算放大器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和第三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到所述平衡输入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到所述平衡输入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号反馈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脑控制单元包括第一连接模块、第二连接模块、网口连接模块;第一连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二连接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连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到网口连接模块的输入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号反馈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模转换单元包括第一芯片(U2)、第一排阻(RZ1)、第一电容(C12)、第二电容(C13)、第三电容(C18)、第四电容(C19)、第五电容(C20)、第六电容(C21)、第七电容(C40)、第八电容(C41)、第一电阻(R57)、第二电阻(R58);所述第一芯片(U2)的引脚(1)、引脚(2)、引脚(3)、引脚(4)与所述第一排阻(RZ1)的引脚(2)、引脚(4)、引脚(6)、引脚(8)依次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芯片(U2)的引脚(10)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芯片(U2)的引脚(6)与所述第八电容(C41)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排阻(RZ1)的引脚(1)、引脚(3)、引脚(5)、引脚(7)与所述数字处理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2)一端与电源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U2)的引脚(9)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13)一端与电源电性连接,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18)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U2)的引脚(7)电性连接,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19)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U2)的引脚(7)电性连接,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五电容(C20)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U2)的引脚(5)电性连接,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六电容(C21)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U2)的引脚(5)电性连接,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七电容(C40)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U2)的引脚(8)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57)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八电容(C41)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U2)的引脚(6)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58)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57)的一端与所述第七电容(C40)的一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数字处理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58)的一端与所述第八电容(C41)的一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数字处理单元电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号反馈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处理单元包括第二芯片(U1)、第三电阻(R102)、第九电容(C91)、第十电容(C92)、第十一电容(C96)、第十二电容(C97)、第一晶振(Y1)和电容集模块;所述第二芯片(U1)的引脚(39)、引脚(40)、引脚(41)与所述第二数模转换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芯片(U1)的引脚(60)、引脚(59)、引脚
(58)与所述第一数模转换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102)一端与所述第二芯片(U1)的引脚(16)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九电容(C91)电性连接;所述第九电容(C91)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102)电性连接,另一端与DVD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十电容(C92)一端与所述第二芯片(U1)的引脚(16)电性连接,另一端与DVD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十一电容(C96)一端与所述第二芯片(U1)的引脚(22)电性连接,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十二电容(C97)一端与所述第二芯片(U1)的引脚(23)电性连接,另一端与GND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晶振(Y1)一端与所述第二芯片(U1)的引脚(22)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芯片(U1)的引脚(23)电性连接;所述电容集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恒黄雅凛高韦涵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迪士普音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