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气扇进风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0633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气扇进风机构,包括主换气筒,还包括副换气筒,所述副换气筒输入端插入连接有使副换气筒安装在钳体外壁上的外板,所述外板外壁四边均设置有可卡合在副换气筒外壁上的插杆,所述插杆处外板内部开设有供插杆进行转动的内槽A,且插杆转动连接在内槽A内,所述内槽A内安装有持续将插杆外推的弹簧A,且插杆卡合端伸出至外板安装圈内。解决了现有的换气扇在进行外墙面的安装时,通常是使用螺栓等连接件,将外板与换气筒进行固定连接,要使用扳手等工具才可操作,较为麻烦,效率不高,且对换气筒内的风扇进行维护时,还需要使用工具再次拆卸螺栓才可将外板拆除,大大降低了对换气扇的维护效率等问题,适合被广泛推广和使用。广和使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气扇进风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新型换气扇
,特别涉及一种换气扇进风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换气扇由电动机带动风叶旋转驱动气流,使室内外空气交换的一类空气调节电器,又称通风扇,换气的目的就是要除去室内的污浊空气,调节温度、湿度和感觉效果。换气扇广泛应用于家庭及公共场所。
[0003]现有的换气扇在进行外墙面的安装时,通常是使用螺栓等连接件,将外板与换气筒进行固定连接,但是这种连接方式较为繁琐,需要使用扳手等工具才可操作,较为麻烦,效率不高,且需要对换气筒内的风扇进行维护时,还需要使用工具再次拆卸螺栓才可将外板拆除,大大降低了对换气扇的维护效率,现在并没有一种可以高效安装及拆卸外板的换气扇,所以根据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换气扇进风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气扇进风机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换气扇进风机构,包括主换气筒,还包括副换气筒,所述副换气筒输入端插入连接有使副换气筒安装在钳体外壁上的外板,所述外板外壁四边均设置有可卡合在副换气筒外壁上的插杆,所述插杆处外板内部开设有供插杆进行转动的内槽A,且插杆转动连接在内槽A内,所述内槽A内安装有持续将插杆外推的弹簧A,且插杆卡合端伸出至外板安装圈内,所述副换气筒输出端外壁四端均开设有供插杆卡合端卡入的卡槽,通过在外板上设置卡合在副换气筒的卡槽内的卡杆来替换螺栓等传统的连接工具,相较于一般的连接固定方式,本技术方案的连接方式更加便捷高效,可大大提高换气扇外板的安装及拆卸效率。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主换气筒输入端内壁两侧均开设有便于调节主换气筒和副换气筒连接长度的间距槽,所述副换气筒输出端外壁两侧均焊接有可在间距槽内滑动的卡块。
[0008]进一步地,所述卡块内部弹性安装有可使卡块定位在间距槽内的球头块,且球头块球头端延伸至卡块外,所述间距槽竖槽端内开设有供球头块卡入的球型槽,通过设置的间距槽,可使主换气筒和副换气筒的连接间距变得可调节,从而更好的适应不同厚度的墙体的连接,适应性更强。
[0009]进一步地,所述卡块内部开设有供球头块进行移动的内槽B,且球头块移动连接在内槽B内,所述内槽B内安装有持续将球头块外推的弹簧B,在球头块的作用下,可在无外力干扰的情况下,保证主换气筒和副换气筒的连接稳定性,不会发生松动。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外板安装圈外安装有防护网。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1.通过在外板上设置卡合在副换气筒的卡槽内的卡杆来替换螺栓等传统的连接
工具,相较于一般的连接固定方式,本技术方案的连接方式更加便捷高效,可大大提高换气扇外板的安装及拆卸效率。
[0013]2.通过设置的间距槽,可使主换气筒和副换气筒的连接间距变得可调节,从而更好的适应不同厚度的墙体的连接,适应性更强。
[0014]3.在球头块的作用下,可在无外力干扰的情况下,保证主换气筒和副换气筒的连接稳定性,不会发生松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换气扇进风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换气扇进风机构的主换气筒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换气扇进风机构的副换气筒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一种换气扇进风机构的外板内部细节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一种换气扇进风机构图3中A处内部细节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主换气筒;110、副换气筒;2、外板;210、防护网;3、插杆;310、插槽;320、内槽A;321、弹簧A;410、卡块;411、球头块;412、内槽B;413、弹簧B;420、间距槽;421、球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2]如图1

5所示,一种换气扇进风机构,包括主换气筒1,还包括副换气筒110,所述副换气筒110输入端插入连接有使副换气筒110安装在钳体外壁上的外板2,所述外板2外壁四边均设置有可卡合在副换气筒110外壁上的插杆3,所述插杆3处外板2内部开设有供插杆3进行转动的内槽A320,且插杆3转动连接在内槽A320内,所述内槽A320内安装有持续将插杆3外推的弹簧A321,且插杆3卡合端伸出至外板2安装圈内,所述副换气筒110输出端外壁四端均开设有供插杆3卡合端卡入的卡槽,所述外板2安装圈外安装有防护网210,安装外板2时,只需要将外板2的安装圈对准副换气筒110输入端推入,插杆3便会受压回缩至内槽A320内,当外板2完全推入后,弹簧A321会将插杆3的卡合端推出,卡入至副换气筒110的插槽310内,从而完成外板2的固定安装,而当需要拆除外板2时,只需要内拨插杆3,便可使插杆3卡合端回缩至内槽A320内,与插槽310脱离,便可将外板2取出,完成拆除。
[0023]其中,所述主换气筒1输入端内壁两侧均开设有便于调节主换气筒1和副换气筒110连接长度的间距槽420,所述副换气筒110输出端外壁两侧均焊接有可在间距槽420内滑动的卡块410,所述卡块410内部弹性安装有可使卡块410定位在间距槽420内的球头块411,且球头块411球头端延伸至卡块410外,所述间距槽420竖槽端内开设有供球头块411卡入的球型槽421,所述卡块410内部开设有供球头块411进行移动的内槽B412,且球头块411移动连接在内槽B412内,所述内槽B412内安装有持续将球头块411外推的弹簧B413,根据不同厚度的墙体,调整主换气筒1和副换气筒110的连接距离,将副换气筒110的卡块410对准主换气筒1的间距槽420并推入,直至外板2贴合墙体,再转动副换气筒110,使卡块410转移至间距槽420的竖槽端内,完成定位,同时,卡块410内的球头块411会被弹簧推出,卡合在球型槽421内,可在无外力干扰的情况下,保证主换气筒1和副换气筒110的连接稳定性,不会发生
松动。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换气扇进风机构,工作时,首先,安装外板2时,只需要将外板2的安装圈对准副换气筒110输入端推入,插杆3便会受压回缩至内槽A320内,当外板2完全推入后,弹簧A321会将插杆3的卡合端推出,卡入至副换气筒110的插槽310内,从而完成外板2的固定安装,而当需要拆除外板2时,只需要内拨插杆3,便可使插杆3卡合端回缩至内槽A320内,与插槽310脱离,便可将外板2取出,完成拆除,并根据不同厚度的墙体,调整主换气筒1和副换气筒110的连接距离,将副换气筒110的卡块410对准主换气筒1的间距槽420并推入,直至外板2贴合墙体,再转动副换气筒110,使卡块410转移至间距槽420的竖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气扇进风机构,包括主换气筒(1),还包括副换气筒(110),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换气筒(110)输入端插入连接有使副换气筒(110)安装在钳体外壁上的外板(2),所述外板(2)外壁四边均设置有可卡合在副换气筒(110)外壁上的插杆(3),所述插杆(3)处外板(2)内部开设有供插杆(3)进行转动的内槽A(320),且插杆(3)转动连接在内槽A(320)内,所述内槽A(320)内安装有持续将插杆(3)外推的弹簧A(321),且插杆(3)卡合端伸出至外板(2)安装圈内,所述副换气筒(110)输出端外壁四端均开设有供插杆(3)卡合端卡入的卡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气扇进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换气筒(1)输入端内壁两侧均开设有便于调节主换气筒(1)和副换气筒(110)连接长度的间距槽(420),所述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琴峰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创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