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出机构和锁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0461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弹出机构和锁具,其中,弹出机构包括:第一主体,第一主体包括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敞开方向不同;第二主体,第二主体包括连接部,连接部插入第一开口;锁定组件,设置在第一主体,并和第二开口相对应的设置,锁定组件位于容纳腔内,锁定组件包括锁钩部;弹出组件,内设于第一主体,弹出组件位于容纳腔内,弹出组件和第二主体相抵接;其中,在弹出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锁钩部和连接部相卡接,弹出组件处于压缩状态,锁钩部和连接部相分离,弹出组件处于伸展状态,以使弹出机构处于弹出状态。出机构处于弹出状态。出机构处于弹出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出机构和锁具


[0001]本技术涉及锁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弹出机构和一种锁具。

技术介绍

[0002]智能类锁具需要通过电池供电,所以锁具需要通过弹出机构打开盖板,但是,在相关技术中,锁具的盖板通常通过螺钉或卡扣固定在主体上,导致更换电池的过程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或改善现有技术中锁具的锁具更换电池过程复杂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弹出机构。
[0005]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锁具。
[0006]有鉴于此,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弹出机构,包括:第一主体,第一主体包括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敞开方向不同;第二主体,第二主体包括连接部,连接部插入第一开口;锁定组件,设置在第一主体,并和第二开口相对应的设置,锁定组件位于容纳腔内,锁定组件包括锁钩部;弹出组件,内设于第一主体,弹出组件位于容纳腔内,弹出组件和第二主体相抵接;其中,在弹出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锁钩部和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锁钩部和连接部相卡接,弹出组件处于压缩状态,当锁钩部和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改变为第二距离的情况下,锁钩部和连接部相分离,弹出组件处于伸展状态,以使弹出机构处于弹出状态,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
[0007]本技术提出的弹出机构,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锁定组件和弹出组件,锁定组件和弹出组件设置在第一主体上,第一主体包括容纳腔和与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其中,第二主体包括连接部,连接部可以通过第一开口插入容纳腔,并和锁定组件以及弹出组件配合,也就是锁定组件能够锁住或释放第二主体,具体地,锁定组件包括锁钩部,锁钩部能够和连接部配合,以锁住或释放第二主体,在锁定组件释放第二主体后,弹出组件能够将第二主体的部分通过第一开口弹出容纳腔,在弹出机构应用于锁具后,可以便于锁具壳体的开启,便于锁具更换电池。
[0008]具体地,弹出机构包括闭合状态和弹出状态,在弹出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锁钩部和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此时,连接部位于容纳腔内,并和锁钩部配合,锁钩部和连接部卡接,将第二主体固定住,使得连接部无法由第一开口脱出,并且,第二主体将弹出组件挤压成压缩状态。
[0009]此时若通过第二开口按动锁定组件,使得锁钩部向远离第二开口的方向移动,使得锁钩部和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增大到第二距离,此时,锁钩部和连接部分离,锁钩部不再锁定连接部,弹出组件变换到伸展状态,将第二主体的部分通过第一开口推出,实现弹出的效果,从而便于取下第二主体。
[0010]其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敞开方向不同,降低第二主体对第二开口的遮挡,从而便于弹出机构的状态切换。
[0011]并且,通过第一主体的保护,降低了在取下第二主体后,锁定组件和弹出组件直接暴露的可能性,提升弹出机构运行的稳定性。
[0012]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弹出机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位于第一主体相邻的侧壁。
[0014]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位于第一主体相邻的侧壁,进而可以保证第二开口所在的侧壁可以被完全覆盖,在弹出机构应用于锁具后,第二开口所在的侧壁可以被完全遮挡,从而提升锁具的美观性。
[00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锁定组件还包括:按钮,锁钩部和按钮相连接,弹出组件通过按钮上的通孔穿设在按钮中,锁钩部设置在通孔的侧壁上;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和按钮相连接,另一端和第一主体相连接,在第一弹性件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锁钩部和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在第一弹性件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锁钩部和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
[0016]在该技术方案中,锁定组件还包括按钮和第一弹性件,按钮设置在容纳腔内,锁钩部和按钮相连接,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按钮和容纳腔的腔壁之间,具体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和按钮相连接,另一端和第一主体相连接,并且,按钮上具有通孔,锁钩部设置在通孔的侧壁,从而减少按钮的整体空间占用,弹出组件穿设于通孔内,节省空间占用,进而通过第二开口向容纳腔内按压按钮后,第一弹性件的状态切换,按钮移动,锁钩部跟随按钮移动,从而锁钩部释放第二主体,之后第一弹性件恢复状态,使得锁钩部恢复位置,从而便于第二主体的再次插入。
[0017]具体地,通过第二开口向容纳腔内按压按钮后,第一弹性件由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按钮移动,带动锁钩部移动,使得锁钩部和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由第一距离切换为第二距离,此时,锁钩部和连接部相分离,连接部在弹出组件的作用下弹出第二开口,从而便于取下第二主体,在撤去施加在按钮上的力后,按钮在第一弹性件的驱动下移动,按钮带动锁钩部向着第二开口移动,使得锁钩部和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恢复为第一距离。
[001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锁定组件还包括:螺钉,螺钉穿过第一主体和按钮相螺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锁定组件还包括螺钉,螺钉穿过第一主体和按钮相螺接,从而限制按钮的位移,避免按钮脱离第一主体。
[001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弹出组件包括:顶杆,顶杆和第二主体相抵接;第二弹性件,一端和顶杆相连接,另一端和第一主体相连接。
[0020]在该技术方案中,弹出组件包括顶杆和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和顶杆相连接,另一端和第一主体相连接,顶杆和第二主体相抵接,在锁钩部和连接部相配合时,第二弹性件处于蓄力,锁钩部和连接部分离后,第二弹性件释放弹力,使得顶杆向着第一开口的方向移动,将连接部推出容纳腔。
[002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连接部朝向锁钩部的一侧设置有卡槽,锁钩部和卡槽相适配。
[0022]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部朝向锁钩部的一侧设置有卡槽,锁钩部和卡槽相适配,锁钩部可以卡入卡槽中,从而提升锁钩部对连接部的固定。
[002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二主体还包括:支撑板,设于连接部背离弹出组件的一侧。
[0024]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主体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位于容纳腔的外部,连接部设置在支撑板的一侧,并且,连接部可以通过第一开口伸入到容纳腔中,进而通过支撑板可以和锁具的盖板相连接,提升锁具的盖板和弹出机构的连接强度。
[002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主体包括:框体,第二开口位于框体的顶壁,第一开口位于框体的侧壁;基座,设置在框体,位于框体与第一开口相背的一侧;安装座,设置在容纳腔内,和框体或基座相连接,锁定组件设置在安装座上,弹出组件穿过安装座。
[0026]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主体包括框体、基座和安装座,框体和基座围成出容纳腔,安装座设置在容纳腔内,与框体或基座相连接,并且,第二开口设置在框体的顶壁,第一开口和基座相背的设置,从而便于弹出机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包括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敞开方向不同;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插入所述第一开口;锁定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并和所述第二开口相对应的设置,所述锁定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锁钩部;弹出组件,内设于所述第一主体,所述弹出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弹出组件和所述第二主体相抵接;其中,在所述弹出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锁钩部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锁钩部和所述连接部相卡接,所述弹出组件处于压缩状态,当所述锁钩部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改变为第二距离的情况下,所述锁钩部和所述连接部相分离,所述弹出组件处于伸展状态,以使所述弹出机构处于弹出状态,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第一主体相邻的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还包括:按钮,所述锁钩部和所述按钮相连接,所述弹出组件通过所述按钮上的通孔穿设在所述按钮中,所述锁钩部设置在所述通孔的侧壁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和所述按钮相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一主体相连接,在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锁钩部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距离,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雪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如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