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血细胞人工分类的采血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0228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血细胞人工分类的采血管,包括管体、管帽、吸推块,所述管体与管帽可拆卸连接,所述管帽与吸推块固接,所述吸推块呈D字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通过在管帽上设置有凹槽,能够与人体手指相匹配进行抓握,同时管帽的内部安装有吸推块,能够在沾取适量血液的同时起到推片的作用,做到了吸推一体式,为医护人员的操作节省了时间,同时便于集中收集处理也可避免血液的暴露。结构设计新颖,使用简单方便,增加了人工推片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减少了二次生物暴露风险,有效避免因为推片污染导致的误诊,为患者精准诊断提供可靠保证。可靠保证。可靠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血细胞人工分类的采血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血细胞人工分类的采血管。

技术介绍

[0002]外周血血细胞人工分类是血液系统疾病筛查和诊断的最为重要的一环。其中血涂片制作步骤,需要吸管吸取5微升左右混匀的抗凝血,滴于载玻片一侧,再以另一张边缘光滑无缺口的载玻片倾斜度45度左右,轻压血液推制成厚薄适宜的血涂片,血涂片应呈舌状,头、体、尾清晰可见。此过程需要两张载玻片和一个吸管。基于以上常规制作有以下三点缺陷。第一,载玻片质量问题,在遇到有“毛边”载玻片(质量参差不齐)时,所制作出来的血涂片血细胞形态是及其异常的,严重干扰发出报告检验专家的判断。即使有前期的的肉眼检查和接触检查,后者在锋利的玻璃下极易引起一种伤害和暴露。其次,在此人工制作血涂片时,通常用作推片的载玻片并非一次性,很可能经过了简单的擦拭处理。此操作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镜下偶见一个或几个异常血细胞时的干扰。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是潜在生物危险暴露。血常规标本通常是临床检测中最快速发出报告的标本。其血液暴露的生物危险的潜力是巨大的。接触血标本的实验器材有两张载玻片和吸管。通常吸管作为非利器,进行了最为直接的丢弃和可能的暴露。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用于血细胞人工分类的采血管,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对用作推片的载玻片重复使用,以及其参差不齐的质量,对检验结果产生干扰的问题;锋利的玻璃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和暴露;直接丢弃非利器的吸管存在潜在生物危险暴露。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用于血细胞人工分类的采血管,包括管体、管帽、吸推块,所述管体与管帽可拆卸连接,所述管帽与吸推块固接,所述吸推块呈D字型。
[0006]进一步地,所述管帽上设有防滑纹、弧形凹槽,所述凹槽上设有防滑凸起。
[0007]进一步地,所述吸推块的弧形外壁上设置有光滑涂层。
[0008]进一步地,所述吸推块的平面端上边线与管帽的俯视图对称轴呈45
°
夹角。
[0009]进一步地,所述管帽上设有针孔位,所述管帽还包括胶塞,所述胶塞设于针孔位内。
[001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血细胞人工分类的采血管具有以下优势:
[0011](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血细胞人工分类的采血管,通过在管帽上设置有凹槽,能够与人体手指相匹配进行抓握,同时管帽的内部安装有吸推块,能够在沾取适量血液的同时起到推片的作用,做到了吸推一体式,为医护人员的操作节省了时间,同时便于集
中收集处理也可避免血液的暴露。结构设计新颖,使用简单方便,增加了人工推片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减少了二次生物暴露风险,有效避免因为推片污染导致的误诊,为患者精准诊断提供可靠保证。
附图说明
[0012]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血细胞人工分类的采血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吸推块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
[0016]1、管体;2、管帽;3、吸推块;4、凹槽;5、光滑涂层;6、防滑凸起;7、平面端;8、针孔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1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19]如图1

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血细胞人工分类的采血管包括管体1、管帽2、吸推块3,管体1与管帽2螺纹连接,管帽2与吸推块3使用过盈配合固定连接。吸推块3呈D字型,长度为26

,采用的材质为石英玻璃。管帽2外周均设有竖直防滑纹,管帽2上设有对称的弧形凹槽4,凹槽4上设有防滑凸起6。管帽2上设有针孔位8,管帽2还包括胶塞,胶塞固定设置于针孔位8内,针孔位8与吸推块3垂直投影不重叠。吸推块3的弧形外壁上设置有聚四氟乙烯光滑涂层5,吸推块3的平面端7上边线与管帽2的俯视图对称轴呈45
°
夹角。
[0020]管帽2上的对称弧形凹槽4与人体指部形态相配,这样可便于进行抓握,保证抓握时受力的均衡和操作的稳定性;管帽2外周均设有竖直防滑纹,凹槽4外表面设有防滑凸起6,用于增加手指进行捏握时的摩擦力,防止发生打滑现象,便于将管帽2顺利与管体1分离;在管帽2顶部预留针孔位8,可与采血管自动取样装置配合,便于进行自动化运行。吸推块3的弧形外壁上设置有聚四氟乙烯光滑涂层5,保证吸推块3沾取的血液不会过量,弧形外壁不会沾取血液,保证仅平面端7的沾取。吸推块3的长度为26

,便于与载玻片的尺寸相适配,从而方便进行血液的推片处理。吸推块3平面端7上边线与管帽2的俯视图对称轴呈45
°
夹角,增加人工推片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吸推块3采用的材质为石英玻璃,可避免因毛边而导致血细胞形态异常的问题,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0021]本技术的一种用于血细胞人工分类的采血管使用流程如下:
[0022]拿取装有血液样本的采血管,倾斜管体1,使血流填充吸推块3平面端7与管体1内壁的缝隙;转动管帽2,使其与管体1分离,手指按压管帽2上的凹槽4取出吸推块3,调整吸推块3与载玻片夹角为45度左右,轻压血液推制成厚薄适宜的血涂片。完成推片的操作后,将管帽2扣合进行集中处理。
[0023]吸推块3的设计,在沾取适量血液的同时起到推片的作用,能够代替吸管和推片,从而增加了操作者的工作效率;并且一次性的使用方式,可避免因推片污染而导致的污染;管帽2扣合进行集中处理,采血管的内部空间封闭,避免了二次生物暴露的风险,同时也可避免意外刺伤的发生。
[002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血细胞人工分类的采血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管帽、吸推块,所述管体与管帽可拆卸连接,所述管帽与吸推块固接,所述吸推块呈D字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血细胞人工分类的采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帽上设有防滑纹、弧形凹槽,所述凹槽上设有防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伦辉夏永辉朱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