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插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0171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插针,属于插拔式连接器中的一个部件。目前通常在弹性接触件的插孔上开有槽,难以做成微型化的连接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包括中心金属丝和外圈金属丝,中心金属丝包括2-6根金属丝,该2-6根金属丝顺时针绞合连接,外圈金属丝包括6-15根金属丝,该6-15根金属丝逆时针绞合连接,所述外圈金属丝包裹在中心金属丝的外面;所述各根金属丝在同方向上的端部相焊接,所述连接器插针中设置有纺锤形的鼓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纺锤形鼓包能够有效的与刚性金属管的壁面相接触,从而能够高效的传输电流或者信号,且接触瞬断时间小于1毫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确保连接器高性能的同时,还能使连接器向微型化方向发展。(*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针,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插针,属于插拔式连接器中的一个部 件,特别是高可靠性要求的微型连接器中的一个部件,该插针由多股金属丝绞合而成,体 积较小,属于一种微型化的弹性接触件,主要装配在插拔式的连接器中,特别是装配在高 可靠要求的微型连接器屮,用于信号传输或小电流传输。
技术介绍
目前电连接器中常用接触要求较高的接触件通常包括插针和插孔,其中插孔作为弹性 体的接触端开有槽,这些槽就形成了弹性接触件簧片,当插针插入插孔中后,具有弹性的 簧片与插针夹紧从而与插针保持接触,从而实现连接器的功能。但是当连接器的体积要求小到一定程度后,作为弹性接触件的插孔体积也会要求越小, 在一个外径很小的插孔上开槽从而形成弹性簧片的传统结构,在工艺上的实现难度愈加困 难。而且开槽后形成的弹性簧片也会由于结构强度不够以及簧片数量太少等原因而导致接 触点太少和有效接触长度太短的现象,从而使连接器的可靠性差降低,电路的瞬断时间加 长。也就是说传统连接器的针孔式结构在小体积的连接器中可靠性不高,电连接器的体积 和重量均较大,使得常用的弹性接触件的体积难以做成微型化和小型化。而目前很多设备 都在向小型化和微型化方向发展,高性能的微型化连接器是实现设备小型化非常重要的环 节,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也公开了一些微型化的连接器,如公开日为2008年09月24,公开号为201122763 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微型连接器;又如公开日为2009年03月25,公开号为101394036 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微型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再如公告日为2008年05月21日,公告 号为201063372的中国专利中,公告了一种新型微型连接器等等,这些微型化连接器的结 构变的较为复杂,连接器传输信号或者电流的能力不稳定。由于这些微型化的连接器中均 没有高性能的插针,使得这些连接器的结构较为复杂,连接器传输信号的能力较差,从而 影响连接器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 生产成本低廉,既能够实现电连接器微型化和轻型化,又能够确保连接器高可靠性的连接器插针。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连接器插针的特点在于包括中心 金属丝和外圈金属丝,所述中心金属丝包括2—6根金属丝,该2—6根金属丝顺时针绞合连接,所述外圈金属丝包括6—15根金属丝,该6—15根金属丝逆时针绞合连接,所述外 圈金属丝包裹在中心金属丝的外面;所述各根金属丝在同方向上的端部相悍接,所述连接 器插针中设置有纺锤形的鼓包。由此使得本技术中的纺锤形鼓包能够有效的与刚性金 属管的壁面相接触,从而能够高效的传输电流或者信号,且接触瞬断时间小于1毫秒,本 技术在确保连接器高性能的同时,还能够使连接器向微型化和轻型化方向发展。本技术所述中心金属丝包括2—4根金属丝,所述外圈金属丝包括6—9根金属丝。 由此使得本技术结构较为简单,制备较为容易。本技术所述中心金属丝包括3根金属丝,所述外圈金属丝包括7根金属丝。由此 使得本技术具有较大的刚性,且能够有效的与刚性金属管相接触,数据传输效率较高。本技术所述连接器插针的两端为半球状。由此使得本技术的结构更加牢固。本技术所述连接器插针的前部设置有纺锤形的鼓包。由此使得本技术的制备 较为容易。本技术所述金属丝的材质为铜。由此使得本技术的取材较为方便。 本技术所述金属丝的材质为铍青铜合金。由此使得本技术具有较好的性能, 能够更可靠的传输信号或者小电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技术外圈金属丝中七根金属丝所形成的鼓包插入一个刚性的插孔里时,便与刚性插孔内壁形成七个接触点,且纺锤 形的鼓包具有一定的弹性,多达七个接触点使插针更加有效的与插孔内壁相接触,电流或 者信号就通过这七个接触点进行传输。本技术比普通接触件中的接触点要多,且各接 触点均能够有效的接触,从而大大增加了电连接器在接触时的可靠性。本技术的中心金属丝主要用于增加连接器插针的结构强度,使得本技术的结 构更加牢固,延长了本技术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克服了普通插孔在小型化后难以 开槽的困难,可以用一个刚性的金属管来代替开槽的插孔,本技术的最小外径可以做到0.2111111,从而可以使插拔式连接器的体积做的更小,使连接器向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大大提高连接器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插入刚性金属管内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包括中心金属丝和外圈金属丝,外圈金属丝包裹在中心 金属丝的外面,本实施例中的中心金属丝包括3根金属丝,该3根金属丝顺时针绞合连接, 也就是中心金属丝通过3根金属丝绞合成麻花状,本技术中的中心金属丝可以包括2 一6根金属丝。本技术中的外圈金属丝包裹在中心金属丝的外面,本实施例中的外圈金属丝包括 7根金属丝,该7根金属丝逆时针绞合连接,也就是说外圈金属丝通过7根金属丝绞合成 麻花状,本技术中的外圈金属丝可以包括6—15根金属丝。本实施例中的金属丝为铍 青铜合金丝,本技术中的青铜合金丝为现有技术,本技术中也可以使用其他材质 的金属丝,如铜丝等。本实施例中的中心金属丝是顺时针绞合的,而外圈金属丝是逆时针 绞合的,其实本技术中只需中心金属丝和外圈金属丝的绞合方向相反就可以了,也就 是说本技术也可以是中心金属丝逆时针方向绞合,而外圈金属丝顺时针方向绞合。本 技术中的中心金属丝和外圈金属丝的绞合方向相反,使得本技术的结构更加牢固,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连接器的性能。本技术中心金属丝和外圈金属丝中的各根金属丝在同方向上的端部以焊接方式固 定,即本技术中各根金属丝的左端在一号焊接端2处相焊接,而本技术中各根金 属丝的右端在二号焊接端3处相焊接,也就是说在本技术中位于左右两端的各根金属 丝的端部分别相焊接,这样不仅增强了本技术的强度,还能够防止本技术中的金 属丝散开。本技术的两端均为半球状,即一号焊接端2和二号焊接端3均呈半球状, 这就使得本技术的结构更加牢固,使用更加方便。本技术中设置有一个鼓包1, 该鼓包l为纺锤形,鼓包l位于插针的前部,即鼓包l在本技术中的位置是靠近插针 一头4的位置,因为插针一头4要插入刚性金属管6内的,而插针另一头5是与连接器中 的其他部件相固定的,如插针另一头5可以固定在方便连接导线的部件上,鼓包l通常与 插针一头4的距离较近。本技术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鼓包l的位置,如也可以 将鼓包1设置在本技术的中部。纺锤形的鼓包1是外圈金属丝通过挤压而成型的,即外圈金属丝中的每根金属丝在受 到挤压后,各根金属丝均向背离本技术的方向凸出,即各根金属丝均向外凸出,从而 形成一个纺锤形,也就是本技术的外圈金属丝在鼓包1处形成一个纺锤形。本实施例 中的鼓包l中有7个接触点,当本技术插入刚性金属管6内后,鼓包l中的每根外圈金属丝均与刚性金属管6的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插针,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金属丝和外圈金属丝,所述中心金属丝包括2-6根金属丝,该2-6根金属丝顺时针绞合连接,所述外圈金属丝包括6-15根金属丝,该6-15根金属丝逆时针绞合连接,所述外圈金属丝包裹在中心金属丝的外面;所述各根金属丝在同方向上的端部相焊接,所述连接器插针中设置有纺锤形的鼓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航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