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片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0102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极片收集装置包括支撑架、载台、伺服电机、凸轮组件、连杆组件、整形件及料盒,支撑架的底端与外置的移动机构连接,载台与料盒分设于支撑架的顶底两相对侧,料盒呈大小可调的设置,用于极片的承接及堆叠,载台的相对中心处开设有供极片落入到料盒中的落料孔,四个整形件两两对称地布置于落料孔的周侧,伺服电机安设于载台的底部,且其输出轴穿过载台与布置于载台上的凸轮组件连接,连杆组件可移动且可转动地布置于载台上,且连杆组件的一端与凸轮组件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各整形件连接,凸轮组件在伺服电机的驱使下带动连杆组件转动及移动,使得各整形件随之做靠近或远离落料孔的直线移动,以对叠置于料盒中的各极片进行抵推整形。片进行抵推整形。片进行抵推整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片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极片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动力电池、消费电子电池、储能电池的需求增长,对相应的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制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锂离子动力电池而言,需要满足快充、长寿命、长续航里程、环境适应能力强等多种功能需求,其中,电芯作为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叠片工艺将正极片、隔膜及负极片叠合成电芯单体及将电芯单体叠放并联成电池模组的,则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电流放电,更利于电池的倍率性能,但叠片工艺对极片的裁切合格率要求极为严格,在对极片卷料进行裁切后,还需要将裁切得到的极片转移或传送到叠片机中进行叠置,对应的设备及配套环节稍显复杂,且设备产业链尚不成熟,自动化生产难以规模化复制。因而,目前,对裁切而成的极片进行收集及移送到叠片机中的工作主要是通过人工完成,导致电芯的生产效率较低,并且由于每个电池需要用几个、几十甚至几百对极片叠成,工作量非常大,人工作业量繁重、效率低且人工成本高。
[0003]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使用灵活、适应性强且高效的极片收集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灵活、适应性强且高效的极片收集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极片收集装置,其包括支撑架、载台、伺服电机、凸轮组件、连杆组件、整形件及料盒,所述支撑架的底端用于与外置的移动机构连接,所述载台与所述料盒分设于所述支撑架的顶底两相对侧,所述料盒呈大小可调的设置,用于裁切而成的极片的承接及堆叠,所述载台的相对中心处开设有供所述极片落入到所述料盒中的落料孔,四个整形件两两对称地布置于所述落料孔的周侧,所述伺服电机安设于所述载台的底部,且其输出轴穿过所述载台与布置于所述载台上的所述凸轮组件连接,所述连杆组件可移动且可转动地布置于所述载台上,且所述连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凸轮组件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各所述整形件连接,所述凸轮组件在所述伺服电机的驱使下能够带动所述连杆组件转动及移动,使得各所述整形件随之做靠近或远离所述落料孔的直线移动,以对叠置于所述料盒中的各极片进行抵推整形。
[0006]较佳地,所述凸轮组件包括凸轮、随动板及驱动板,所述凸轮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随动板的一端与所述凸轮可滑动地抵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板连接,所述驱动板滑设于所述载台上,用于与所述连杆组件连接。
[0007]较佳地,所述载台上于所述落料孔的相对前侧端具有呈平行且间隔开地布置的两第一直线导轨,所述两第一直线导轨均沿所述载台的纵长方向布置,所述驱动板滑设于所述两第一直线导轨上。
[0008]较佳地,所述凸轮、所述随动板及所述驱动板沿所述载台的高度方向由低到高地排布,且分别与所述载台呈平行地布置,所述随动板的相对后侧端设有沿水平方向布置的用于与所述凸轮相抵接的滚子,所述随动板的相对前侧端设有用于与所述驱动板相连接的连接轴。
[0009]较佳地,所述连杆组件包括连杆、连接板及转接板,所述连杆与所述整形件呈一一对应地布置,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板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板或/和所述转接板与所述整形件连接,所述连接板可移动地布置于所述载台上,所述转接板可移动或可转动地布置于所述载台上,且所述转接板的相对前端与对应地所述连杆枢接,所述转接板的相对后端与对应地所述连接板枢接或可滑动地卡接。
[0010]较佳地,所述连杆与所述驱动板之间、所述连杆与所述连接板以及所述连杆与所述转接板之间分别通过对应的连接轴与杆端关节轴承连接。
[0011]较佳地,所述连杆组件包括呈平行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板的左右两相对内侧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呈对称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板的左右两相对外侧的两第三连杆、沿所述载台的纵长方向可移动地布置于所述落料孔的前后两相对侧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沿所述载台的横宽长方向可移动地布置于所述落料孔的左右两相对侧的两第三连接板、可转动地布置于所述载台上的一第一转接板及沿所述载台上的纵长方向可移动地布置的两第二转接板,所述第一转接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一连接板枢接,两所述第二转接板的前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三连杆一一对应地枢接,两所述第二转接板的后端分别可滑动地卡接于两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对应卡槽中,所述第二连接板还与所述第二连杆枢接,四个所述整形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及两所述第三连接板一一对应地连接。
[0012]较佳地,所述第三连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而小于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
[0013]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均呈“一”字形,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转接板相连的一端具有一定弧度,所述第三连接板呈“J”字形,所述第一转接板与所述第二转接板呈“Z”字形,所述卡槽为斜槽或弧形槽。
[0014]较佳地,所述料盒包括一底板、两侧板及两挡板,所述底板的相对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一穿置孔,所述两侧板以所述穿置孔为中心呈对称地安设于所述底板的左右两相对侧,且呈位置可调地布置,所述两挡板于所述底板的前后两相对侧呈对称地安设于所述两侧板上,且呈可拆卸地布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极片收集装置中,一方面,通过设于支撑架底侧的料盒承接由极片卷料裁切而成的极片,且依次承接的极片能够在料盒中堆叠,从而可承载更多的极片,并且,由于料盒的承载空间的大小呈可调的设置,从而适应于对不同大小的极片的收集,有效提高本装置的适应性;另一方面,通过设于载台底部的一伺服电机驱使凸轮组件相对载台转动及移动,从而带动与之连接的连杆组件转动及移动,使得连接于连杆组件的输出端的四个整形件随之同步动作,从不同方向做靠近或远离载台上的落料孔的直线移动,以对叠置于料盒中的各极片的边缘进行抵推整形,使得各极片的边缘对齐,从而便于与支撑架的底端相连接的移送机构带动整个极片收集装置移动,以将堆叠于料盒中的极片整体移送到便于叠片机取料的位置,本技术的极片收集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布局合理,
适应性强,由一电机的转动驱使凸轮组件与连杆组件做简单的机械运动,高效且快捷地实现对极片的收集及整形作业,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更为经济实用,有效适应电池自动化产线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极片收集装置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极片收集装置的俯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极片收集装置的侧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料盒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1]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极片收集装置100,用于对由极片卷料裁切而成的极片200的承接及整形,其中,于本申请中,极片200主要用于制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芯。整体而言,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所公开的极片收集装置100包括支撑架10、载台20、伺服电机30、凸轮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载台、伺服电机、凸轮组件、连杆组件、整形件及料盒,所述支撑架的底端用于与外置的移动机构连接,所述载台与所述料盒分设于所述支撑架的顶底两相对侧,所述料盒呈大小可调的设置,用于裁切而成的极片的承接及堆叠,所述载台的相对中心处开设有供所述极片落入到所述料盒中的落料孔,四个整形件两两对称地布置于所述落料孔的周侧,所述伺服电机安设于所述载台的底部,且其输出轴穿过所述载台与布置于所述载台上的所述凸轮组件连接,所述连杆组件可移动且可转动地布置于所述载台上,且所述连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凸轮组件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各所述整形件连接,所述凸轮组件在所述伺服电机的驱使下能够带动所述连杆组件转动及移动,使得各所述整形件随之做靠近或远离所述落料孔的直线移动,以对叠置于所述料盒中的各极片进行抵推整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组件包括凸轮、随动板及驱动板,所述凸轮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随动板的一端与所述凸轮可滑动地抵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板连接,所述驱动板滑设于所述载台上,用于与所述连杆组件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台上于所述落料孔的相对前侧端具有呈平行且间隔开地布置的两第一直线导轨,所述两第一直线导轨均沿所述载台的纵长方向布置,所述驱动板滑设于所述两第一直线导轨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所述随动板及所述驱动板沿所述载台的高度方向由低到高地排布,且分别与所述载台呈平行地布置,所述随动板的相对后侧端设有沿水平方向布置的用于与所述凸轮相抵接的滚子,所述随动板的相对前侧端设有用于与所述驱动板相连接的连接轴。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包括连杆、连接板及转接板,所述连杆与所述整形件呈一一对应地布置,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板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板或/和所述转接板与所述整形件连接,所述连接板可移动地布置于所述载台上,所述转接板可移动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灿华刘胜明樊明田耀宽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沃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