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罩壳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980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30
一种罩壳组件,属于开关设备技术领域。罩壳组件包括上罩壳和顶罩壳,所述的上罩壳包括侧壳和底壳,所述的侧壳从所述的底壳的边缘向顶部延伸;所述的顶罩壳包括顶部外壳,所述的顶部外壳的四周边缘向底部延伸有侧部外壳,在所述上罩壳的侧壳朝向顶部一侧的边缘上设有公台阶沿,在所述顶罩壳的侧部外壳朝向底部一侧的边缘上设有母台阶沿,所述的侧部外壳内侧具有加强筋,所述的加强筋具有一向所述侧部外壳的底部延伸的延伸端,所述的顶罩壳与上罩壳安装完成后,所述的延伸端和母台阶沿夹持所述的公台阶沿。优点:提高顶罩壳与上罩壳之间的安装定位效果,方便安装,具有更好的安装稳定性,整体观瞻效果好。整体观瞻效果好。整体观瞻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罩壳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开关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罩壳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双电源转换开关是一种重要的开关设备,用于重要的供电场所。在一路电源出现问题而不能继续为负载设备供电时切换到另一路电源,从而保证负载设备的正常工作。
[0003]双电源转换开关一般包括底板,设在底板上作为执行开关的两个塑壳断路器、操作机构和控制器。控制器触发操作机构动作,操作机构动作后带动执行开关动作,进而实现其转换功能。在操作机构外部还设有罩壳,罩壳用于隔绝操作机构与外部环境,这样既保护了操作人员的安全,同时又保护了内部的操作机构不受外物损伤。
[0004]目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罩壳通常采用塑料材质注塑成型,通过多个罩壳安装在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操作机构四周,形成容纳空间,对操作机构提供保护作用。由于塑料罩壳的变形幅度较大,安装稳定性差,不便于装配,且多个罩壳的拼接处容易出现较明显的隙缝,影响整体视角效果。
[0005]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罩壳结构加以合理的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罩壳组件,其通过位于顶罩壳的侧部外壳上的加强筋延伸端与母台阶沿对位于上罩壳的侧壳上的公台阶沿进行夹持,来提高顶罩壳与上罩壳之间的安装定位效果。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罩壳组件,罩壳组件包括上罩壳和顶罩壳,所述的上罩壳包括侧壳和底壳,所述的侧壳从所述的底壳的边缘向顶部延伸;所述的顶罩壳包括顶部外壳,所述的顶部外壳的四周边缘向底部延伸有侧部外壳,在所述上罩壳的侧壳朝向顶部一侧的边缘上设有公台阶沿,在所述顶罩壳的侧部外壳朝向底部一侧的边缘上设有母台阶沿,所述的侧部外壳内侧具有加强筋,所述的加强筋具有一向所述侧部外壳的底部延伸的延伸端,所述的顶罩壳与上罩壳安装完成后,所述的延伸端和母台阶沿夹持所述的公台阶沿。
[0008]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延伸端探过所述的侧部外壳底部的边缘,并继续向侧壳方向延伸。
[0009]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延伸端的头部为圆弧状。
[0010]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加强筋为条状,其附着在所述顶罩壳的顶部外壳和侧部外壳的内侧面上。
[0011]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公台阶沿是位于上罩壳的侧壳边缘的内侧的凸沿,所述的母台阶沿是位于顶罩壳的侧部外壳边缘的外侧的凸沿,所述的母台阶沿用于与所述的公台阶沿嵌入配合。
[0012]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下罩壳,所述的下罩壳包括位于底部的底部壳体和位于顶部的顶部壳体,所述的底部壳体和顶部壳体一体成型,所述的顶部壳体上设有从顶部向下延伸的侧部壳体,所述的侧部壳体与所述的底部壳体衔接,所述的侧部壳体的外表面从所述的顶部壳体向底部壳体延伸的过程中为外扩状。
[0013]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上罩壳的内侧设有加强凸筋,所述的加强凸筋位于上罩壳的侧壳和底壳的内侧面上。
[0014]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公台阶沿与母台阶沿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的侧部外壳的厚度。
[0015]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具有的有益效果:通过位于顶罩壳的侧部外壳上的加强筋延伸端与母台阶沿对位于上罩壳的侧壳上的公台阶沿进行夹持,来提高顶罩壳与上罩壳之间的安装定位效果,不但方便安装,且具有更好的安装稳定性,同时提高了罩壳整体的观瞻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所述上罩壳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所述上罩壳局部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所述下罩壳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所述下罩壳的侧面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所述顶罩壳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所述顶罩壳的剖视图;
[0023]图8为本技术所述罩壳组件安装剖视图;
[0024]图9为本技术所述上罩壳与顶罩壳的局部配合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技术所述下罩壳与顶罩壳的局部配合示意图。
[0026]图中:1.底板;2.执行开关;3.罩壳组件、31.上罩壳、311.侧壳、312.底壳、313.加强凸筋、32.顶罩壳、321.顶部外壳、322.侧部外壳、323.加强筋、3231.延伸端、33.下罩壳、331.底部壳体、332.顶部壳体、3321.侧部壳体;100.公台阶沿;200.母台阶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8]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对应附图所示的位置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0029]如图1,为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示意图,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底板1、执行开关2、操作机构(图中未示出)、控制器。所述的执行开关2、操作机构均安装在底板1上,操作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的执行开关2动作,实现电源转换。
[00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执行开关2包括两个塑壳断路器,一个塑壳断路器接入常用
电源,另一个塑壳断路器接入备用电源。当需要投用备用电源时,则接入常用电源的断路器断开,而接入备用电源的断路器闭合,从而实现常用电源切换为备用电源。反之,亦然。
[0031]所述的操作机构可通过手动的形式对其操作,即通过一摇柄来驱动操作机构动作,进而实现电源的转换。而控制器可实现远程或自动检测来触发操作机构动作,再由操作机构来驱动执行开关2来实现电源转换。因此,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智能化可通过控制器来实现,而上述的控制器属于现有的成熟技术,这里不再展开叙述。
[0032]在所述的操作机构上安装有罩壳组件3,所述的罩壳组件3使得所述的操作机构与外部隔离。一方面,防止操作者接触到所述的操作机构带来安装隐患;另一方面,也防止外部异物接触到操作机构,而对操作机构带来损伤。
[0033]所述的罩壳组件3包括上罩壳31、顶罩壳32和下罩壳33。其中所述的上罩壳31和下罩壳33分别从操作机构的上下两侧装入到其安装位置,而所述的顶罩壳32从顶部与所述的上罩壳31以及下罩壳32固定安装,从而完成所述的罩壳组件3的安装。
[0034]如图2、图3,为上罩壳31的示意图。所述的上罩壳31为顶部和下部敞开的壳体。所述的上罩壳31包括侧壳311和底壳312。所述的侧壳311从所述的底壳312的边缘向顶部延伸,所述的侧壳311呈包围结构,构成了所述的上罩壳31的侧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罩壳组件,罩壳组件(3)包括上罩壳(31)和顶罩壳(32),所述的上罩壳(31)包括侧壳(311)和底壳(312),所述的侧壳(311)从所述的底壳(312)的边缘向顶部延伸;所述的顶罩壳(32)包括顶部外壳(321),所述的顶部外壳(321)的四周边缘向底部延伸有侧部外壳(32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罩壳(31)的侧壳(311)朝向顶部一侧的边缘上设有公台阶沿(100),在所述顶罩壳(32)的侧部外壳(322)朝向底部一侧的边缘上设有母台阶沿(200),所述的侧部外壳(322)内侧具有加强筋(323),所述的加强筋(323)具有一向所述侧部外壳(322)的底部延伸的延伸端(3231),所述的顶罩壳(32)与上罩壳(31)安装完成后,所述的延伸端(3231)和母台阶沿(200)夹持所述的公台阶沿(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罩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伸端(3231)探过所述的侧部外壳(322)底部的边缘,并继续向侧壳(311)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罩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伸端(3231)的头部为圆弧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罩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筋(323)为条状,其附着在所述顶罩壳(32)的顶部外壳(3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诚夏颖异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