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张紧式无损附墙抱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9748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张紧式无损附墙抱杆,该抱杆包括第一夹臂组件、第二夹臂组件、主杆以及避雷针。所述第一夹臂组件与所述第二夹臂组件分别位于女儿墙的两侧。所述第一夹臂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夹臂组件的第一端可活动地连接并且连接处位于所述女儿墙的上方,所述连接处与所述女儿墙的顶面间隙设置。所述第一夹臂组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夹臂组件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女儿墙上对应侧的侧壁相抵接。所述主杆安装于所述第一夹臂组件上。所述避雷针安装于所述主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抱杆能够避免损坏原有建筑结构、二次结构及避开避雷带,安装方便、快捷。快捷。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张紧式无损附墙抱杆


[0001]本技术涉及通信楼面附墙抱杆,具体涉及一种无损安装的附墙抱杆。

技术介绍

[0002]通信行业天线安装需要在楼面安装天线抱杆,通常由一根圆钢管通过钢结构固定在离地一定高度上以用于安装天线。钢结构与原房屋的女儿墙连接一般采用无损配重式连接,或者采用膨胀螺栓与女儿墙的墙体连接。配重式连接一般采用预制混凝土配重块或者多层钢板叠合,此种方法用料多、造价高,安装及后期维护难度大。而螺栓连接因为会破坏女儿墙的墙体原结构,可能导致房屋漏水等问题。
[0003]另外,女儿墙的顶面通常安装于避雷带。现有附墙抱杆安装时需要截断原有避雷带,存在部分业主不接受、难以协调的缺点。而且,这种截断原有避雷带的安装方式也无法使用于例如变电站之类的特定建筑场景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张紧式无损附墙抱杆,能够避免损坏原有建筑结构、二次结构及避雷带,安装方便、快捷。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张紧式无损附墙抱杆,该抱杆包括第一夹臂组件、第二夹臂组件、主杆以及避雷针。所述第一夹臂组件与所述第二夹臂组件分别位于女儿墙的两侧。所述第一夹臂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夹臂组件的第一端可活动地连接并且连接处位于所述女儿墙的上方,所述连接处与所述女儿墙的顶面间隙设置,以便躲避位于女儿墙顶面的避雷带。所述第一夹臂组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夹臂组件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女儿墙上对应侧的侧壁相抵接。所述主杆安装于所述第一夹臂组件上。所述避雷针安装于所述主杆上。
[0006]具体的,所述第一夹臂组件包括第一夹臂以及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夹臂组件包括第二夹臂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一夹臂组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二夹臂组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分别开设有用于调节螺栓安装位置的槽型螺栓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槽型螺栓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槽型螺栓通孔通过螺栓和第一螺母可活动地连接。
[0007]具体的,所述第一夹臂组件的第二端为与所述第一夹臂连接的第一承接板,所述第二夹臂组件的第二端为于所述第二夹臂连接的第二承接板,第一承接板远离所述第一夹臂的端面、所述第二承接板远离所述第二夹臂的端面分别与所述女儿墙对应侧的侧壁相抵接。
[0008]优选的,第一承接板和第二承接板的数量为一个以上。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一承接板、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二承接板分别都沿所述女儿墙的侧壁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角钢连接件。
[0010]可选的,所述主杆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法兰,所述第一夹臂的顶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法兰,所述第一连接法兰与所述第二连接法兰可拆卸地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主杆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夹臂的顶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的,该抱杆还包括张紧连接杆以及第二螺母,所述张紧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螺纹段。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段适配的通孔,所述张紧连接杆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夹臂的通孔与第二夹臂的通孔与对应侧的第二螺母旋紧连接。所述张紧连接杆与所述女儿墙的顶面间隙设置。
[0013]具体的,所述张紧连接杆为车丝钢筋。
[0014]进一步的,该抱杆还包括通信天线以及抱箍。所述主杆为圆形钢管,所述通信天线通过所述抱箍与所述主杆连接。所述主杆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处活动安装有限位插销,所述抱箍通过所述限位插销与所述限位孔在所述主杆的轴向上限位。
[0015]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抱杆通过设置第一夹臂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二夹臂组件的第一端可活动地连接并且连接处位于女儿墙的上方,连接处与女儿墙的顶面间隙设置,以及通过设置第一夹臂组件的第二端、第二夹臂组件的第二端分别与女儿墙上对应侧的侧壁相抵接,形成张紧式安装方式,在安装时不再损坏原有屋面女儿墙与屋面防水层,空心砖、加气混凝土轻质砌块墙等均可使用,适用范围更广。
[0017](2)本技术抱杆通过使连接处与女儿墙的顶面之间间隙设置以躲避位于女儿墙顶面的避雷带。
[0018](3)本技术抱杆的主要构件均可以是工厂预制,单人次即可搬运至现场,只需要安装4对螺栓即可完成,安装方便快捷,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通信工程现场协调难度。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0020]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张紧式无损附墙抱杆的主视剖视图。
[0021]图2为沿图1中A

A线的剖视图。
[0022]图3为沿图1中B

B线的剖视图。
[0023]图4为图1所示的主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申请的附图标记如下所示:
[0025]第一夹臂组件110、第一夹臂111、第一连接件112、第一承接板113、第二连接法兰114、第二夹臂组件120、第二夹臂121、第二连接件122、第二承接板123、槽型螺栓通孔130、螺栓131、第一螺母132、主杆200、第一连接法兰210、第二连接板220、避雷针300、避雷针连接板310、女儿墙400、张紧连接杆500、第二螺母510。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尽的描述。
[0027]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张紧式无损附墙抱杆。如图1所示,该抱杆包括第一夹臂组件110、第二夹臂组件120、主杆200以及避雷针300。第一夹臂组件110与第二夹臂组件120分别位于女儿墙400的两侧。第一夹臂组件110的第一端与第二夹臂组件120的第一端可活动地连接并且连接处位于女儿墙400的上方,连接处与女儿墙400的顶面间隙设置。第一夹臂组件110的第二端、第二夹臂组件120的第二端分别与女儿墙400上对应侧的侧壁相抵接。主杆200安装于第一夹臂组件110上。避雷针300安装于主杆200上。
[0028]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夹臂组件110包括第一夹臂111以及第一连接件112,第二夹臂组件120包括第二夹臂121以及第二连接件122。第一连接件112的一端与第一夹臂11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122的一端与第二夹臂121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112的另一端为第一夹臂组件110的第一端,第二连接件122的另一端为第二夹臂组件120的第一端,第一连接件112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件122的另一端分别开设有用于调节螺栓131安装位置的槽型螺栓通孔130,第一连接件112的槽型螺栓通孔130与第二连接板的槽型螺栓通孔130通过螺栓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张紧式无损附墙抱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臂组件(110)、第二夹臂组件(120)、主杆(200)以及避雷针(300);所述第一夹臂组件(110)与所述第二夹臂组件(120)分别位于女儿墙(400)的两侧;所述第一夹臂组件(1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夹臂组件(120)的第一端可活动地连接并且连接处位于所述女儿墙(400)的上方,所述连接处与所述女儿墙(400)的顶面间隙设置;所述第一夹臂组件(110)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夹臂组件(120)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女儿墙(400)上对应侧的侧壁相抵接;所述主杆(200)安装于所述第一夹臂组件(110)上;所述避雷针(300)安装于所述主杆(20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张紧式无损附墙抱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组件(110)包括第一夹臂(111)以及第一连接件(112),所述第二夹臂组件(120)包括第二夹臂(121)以及第二连接件(122);所述第一连接件(1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臂(1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1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臂(1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12)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一夹臂组件(110)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122)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二夹臂组件(120)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连接件(112)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件(122)的另一端分别开设有用于调节螺栓(131)安装位置的槽型螺栓通孔(130),所述第一连接件(112)的槽型螺栓通孔(13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22)的槽型螺栓通孔(130)通过螺栓(131)和第一螺母(132)可活动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张紧式无损附墙抱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组件(110)的第二端为与所述第一夹臂(111)连接的第一承接板(113),所述第二夹臂组件(120)的第二端为于所述第二夹臂(121)连接的第二承接板(123),第一承接板(113)远离所述第一夹臂(111)的端面、所述第二承接板(123)远离所述第二夹臂(121)的端面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也轩陈太平徐国界尹珍
申请(专利权)人: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