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雾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9481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雾箱,包括箱体,箱体的左下侧设置有进风通道,箱体的右上侧设置有出风通道,进风通道设置有滤水器,箱体内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除雾组件,除雾组件将箱体内部分为进风腔和出风腔,进风通道与进风腔连通,出风通道与出风腔的连通,本技术方案双重吸收雾气,提高除雾效率。提高除雾效率。提高除雾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雾箱


[0001]本技术涉及除雾
,特别地,涉及一种除雾箱。

技术介绍

[0002]除雾器广泛应用于分离塔等设备中,以去除气体中夹带的液滴(即除雾),实现气液分离。
[0003]公告号为CN20671564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废气除雾箱,包括竖直的箱体和椎体,椎体分为上椎体和下椎体,上椎体和下椎体分别扣在箱体的两端,上椎体外侧设有进口,下椎体外侧设有出口,箱体一侧设有安装板,上椎体和下椎体内部设有不锈钢除雾网。
[0004]上述技术方案虽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气体通过不锈钢除雾网时可以有效过滤其中的雾气,但是不锈钢除雾网与废气的接触面积小,且仅通过不锈钢除雾网进行除雾,仅能去除雾气中的一小部分水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除雾箱,其在箱体内不仅设置有滤水器,还设置有除雾组件,双重吸收雾气,提高除雾效率。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除雾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左下侧设置有进风通道,所述箱体的右上侧设置有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设置有滤水器,所述箱体内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除雾组件,所述除雾组件将箱体内部分为进风腔和出风腔,所述进风通道与进风腔连通,所述出风通道与出风腔的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除雾组件包括若干除雾单元,若干所述除雾单元连接形成除雾板,所述除雾板的两侧分别与箱体的前后两侧内壁连接;
[0009]所述除雾单元包括若干依次连接吸水板和框架,若干依次连接的所述吸水板截面呈波浪形,所述吸水板垂直设置于框架内。
[0010]优选的,所述出风腔内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箱体的右侧内壁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除雾板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除雾组件包括若干吸水棉,若干所述吸水棉沿箱体的长度与宽度方向分别间隔设置。
[0012]优选的,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除雾组件旋转;
[0013]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若干齿轮,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吸水棉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若干相邻两吸水棉之间设置有齿轮,所述若干齿轮之间啮合。
[0014]优选的,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与箱体的顶壁连接,所述下连接板与箱体的底壁连接,若干所述吸水棉转动设置在支架上。
[0015]优选的,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分别沿其横纵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限位孔,所
述吸水棉的两端均转动设置在限位孔内。
[0016]优选的,所述进风腔和出风腔的底部均设置有出水口。
[0017]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外部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设置有第一检测口和第二检测口,所述第一检测口设置于进风腔内,所述第二检测口设置于出风腔内。
[0018]优选的,所述箱体外部设置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与进风腔连通,所述检修口上转动设置有检修门。
[0019]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进风通道设置有滤水器,箱体内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除雾组件,风从进风通道进入后先与滤水器接触,滤水器先取出风中的部分雾气,然后在经过除雾组件,进行二次除雾后再从出风通道排出箱体,双重除雾,提高了除雾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1;
[0022]图3为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2;
[0023]图4为实施例3的A结构放大图;
[0024]图5为实施例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实施例5的B结构放大图。
[0026]附图标记:1、箱体;11、进风通道;12、出风通道;13、进风腔;14、出风腔;15、出水口;2、滤水器;3、除雾组件;31、除雾单元;310、除雾板;311、吸水板;312、框架;32、吸水棉;4、驱动组件;41、电机;42、齿轮;5、支架;51、上连接板;52、下连接板;53、限位孔;6、压力检测装置;61、第一检测口;62、第二检测口;7、检修门;71、检修口;8、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0028]参照图1和图2,一种除雾箱,包括箱体1,箱体1的左下侧设置有进风通道11,箱体1的右上侧设置有出风通道12,进风通道11设置有滤水器2,箱体1内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除雾组件3,除雾组件3将箱体1内部分为进风腔13和出风腔14,进风通道11与进风腔13连通,出风通道12与出风腔14的连通。风从进风通道11进入后优先接触滤水器2,这里的滤水器2可以为不锈钢网箱等,当风与网丝接触后,风中的雾气就会变成液滴,顺着丝网下流;然后在接触除雾组件3,进行二次除雾,二次除雾后的风在从出风通道12流出,前后两次除雾,提高了除雾箱的除雾效率。
[0029]参照图3,进风腔13和出风腔14的底部均设置有出水口15,滤水器2和除雾组件3上吸收的水通过出水口15排出箱体1内部。箱体1的外部还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6,压力检测装置6设置有第一检测口61和第二检测口62,第一检测口61设置于进风腔13内,第二检测口62设置于出风腔14内。通过第一检测口61和第二检测口62分别来检测进风腔13和出风腔14内的气压差,便于使用者根据气压差来及时更换除雾组件3,防止除雾效果不好。箱体1外部设置有检修口71,检修口71与进风腔13连通,检修口71上转动设置有检修门7。检修门7的设置便于用户及时观察箱体1内部的除雾情况,进行维修。
[0030]除雾组件3具有两种类型(但是不限于本实施例所展示的这两种类型):
[0031]类型一:
[0032]参照图3和图4,除雾组件3包括若干除雾单元31,若干除雾单元31连接形成除雾板310,除雾板310的两侧分别与箱体1的前后两侧内壁连接;除雾板310将箱体1内部分割成为进风腔13和出风腔14。除雾单元31包括若干依次连接吸水板311和框架312,若干依次连接的吸水板311截面呈波浪形,吸水板311垂直设置于框架312内。吸水板311的截面呈波浪形的设置,增加了除雾板310的密封性以及风 与除雾板310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除雾组件3的吸水效率。为了增加除雾板310的稳定性,在出风腔14内设置有支撑杆8,支撑杆8的一端与箱体1的右侧内壁连接,支撑杆8的另一端与除雾板310连接。
[0033]类型二:
[0034]参照图1、图5和图6,除雾组件3包括若干吸水棉32,若干吸水棉32沿箱体1的长度与宽度方向分别间隔设置。吸水棉32用于吸收风里的雾气,但是会导致朝向进风腔13一侧的吸水棉32吸收的水分较多,吸水棉32较为潮湿,而靠近出风腔14一侧的吸水棉32则较为干燥。因此,为了使吸水棉32吸水均匀,提高吸水棉32的吸水效率,箱体1上还设置有驱动组件4,驱动组件4用于驱动除雾组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雾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左下侧设置有进风通道(11),所述箱体(1)的右上侧设置有出风通道(12),其特征是:所述进风通道(11)设置有滤水器(2),所述箱体(1)内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除雾组件(3),所述除雾组件(3)将箱体(1)内部分为进风腔(13)和出风腔(14),所述进风通道(11)与进风腔(13)连通,所述出风通道(12)与出风腔(1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雾箱,其特征是:所述除雾组件(3)包括若干除雾单元(31),若干所述除雾单元(31)连接形成除雾板(310),所述除雾板(310)的两侧分别与箱体(1)的前后两侧内壁连接;所述除雾单元(31)包括若干依次连接吸水板(311)和框架(312),若干依次连接的所述吸水板(311)截面呈波浪形,所述吸水板(311)垂直设置于框架(31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除雾箱,其特征是:所述出风腔(14)内设置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的一端与箱体(1)的右侧内壁连接,所述支撑杆(8)的另一端与除雾板(31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雾箱,其特征是:所述除雾组件(3)包括若干吸水棉(32),若干所述吸水棉(32)沿箱体(1)的长度与宽度方向分别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除雾箱,其特征是:所述箱体(1)上还设置有驱动组件(4),所述驱动组件(4)用于驱动除雾组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接立丁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路桥吉利达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