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垂体瘤切除手术的支架及填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8962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垂体瘤切除手术的支架及填充装置。该支架包括第一封堵结构和第二封堵结构,两个封堵结构均由组织工程材料制成并能发生弹性形变;两个封堵结构通过第一线体连接,第一线体贯穿第二封堵结构以使第二封堵结构可沿着第一线体移动;第二封堵结构上还连接有第二线体,通过第二线体向第二封堵结构施加拉力可使第二封堵结构沿着第一线体向远离第一封堵结构的一侧移动。将此支架置于垂体瘤切除术的术后部位,可占位、止血,重建和修补鞍底,建立正常的解剖关系,防止脑脊液渗漏,从而减少低颅压、颅内感染、气颅、脑积水、脑疝的发生率。支架由细胞外基质制成保留了天然的三维空间结构,利于细胞长入,促进机体组织再生。生。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垂体瘤切除手术的支架及填充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垂体瘤切除手术的支架及填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垂体瘤是长在脑垂体上的肿瘤,为颅脑内常见的肿瘤之一,多为良性,由脑垂体前后叶细胞或颅咽管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分化引起,其发病率为8.2%~14.7%,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0%~15%。
[0003]垂体瘤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0004]1)脑垂体激素过量分泌引起—系列的代谢紊乱和脏器损害;
[0005]2)垂体瘤长期不愈会影响视神经出现异常,主要是肿瘤压迫视神经出现视交叉神经视野的障碍,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失明;
[0006]3)严重的垂体瘤患者还会出现面容上的改变,比如患者会出现下颚的突出以及手脚的增大伴有四肢的肥大。
[0007]因此,垂体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有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
[0008]目前垂体瘤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及放射治疗。药物治疗的弊端是抑制正常激素水平,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良症状及副作用,以及停药易复发,瘤体会继续增大。放射治疗可破坏正常脑垂体组织,导致脑垂体功能减退,还可能会对视神经、周围血管神经结构造成损害;此外,放射治疗容易造成骨髓的抑制,患者会出现白细胞、血红蛋白的减少。因此,手术治疗是垂体瘤最有效和最彻底的方法。
[0009]垂体瘤最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是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具有无需开颅、术野清晰,手术时间缩短、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是术中损伤患者颅内的解剖结构。一方面,原肿瘤部位形成空位,亟需支架填补,另一方面,术中破坏了鞍底的解剖结构,需采用填充支架重建、修补鞍底。否则容易发生脑脊液渗漏,从而导致患者颅内感染、气肿、脑积水和脑疝等。目前临床上采用自体移植,切取患者的筋膜、脂肪或肌肉予以修补,严重加深患者的病痛,给患者造成了二次伤害,并且还有可能引起供区不愈和肢体功能障碍,进一步使患者病情复杂化,鉴于上述情况,亟需其他替代方法。
[0010]组织工程填充支架经特殊脱细胞处理后,已去除了含细胞抗原的细胞成分,仅保留了细胞外基质,包括弹性纤维与胶原网状支架,免疫原性大大降低,不易引起免疫排斥反应,有利于自体细胞“爬行替代”。此外,作为细胞外基质,生物相容性良好,可诱导组织再生。
[0011]现今组织工程支架已经应用于各类医学领域,支持多种组织的修复和重建,包括软骨、骨、肌腱、血管、皮肤、角膜等等。但是适合应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术后封堵手术部位、防止脑脊液渗漏的组织工程支架却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垂体瘤切除手术的支架,用于垂体瘤切除术中填充术后部位,实现鞍底重建和修补,建立正常的解剖关系,防止脑脊液渗漏。
[00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垂体瘤切除手术的支架,包括第一封堵结构和第二封堵结构,所述第一封堵结构和所述第二封堵结构由组织工程材料制成并能发生弹性形变;所述第一封堵结构通过第一线体连接所述第二封堵结构,所述第一线体贯穿所述第二封堵结构以使所述第二封堵结构可沿着第一线体移动;所述第二封堵结构上还连接有第二线体,通过所述第二线体向所述第二封堵结构施加拉力可使所述第二封堵结构沿着所述第一线体向远离所述第一封堵结构的一侧移动。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封堵结构和所述第二封堵结构均为片状结构。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线体贯穿所述第二封堵结构并可从第二封堵结构上抽离,所述第二线体的两端均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封堵结构的一侧。
[00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线体为可吸收的缝合线。
[00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封堵结构的远离所述第二封堵结构的侧面上设置有止血部,所述止血部由止血材料制成。
[00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止血部通过第三线体捆绑在所述第一封堵结构上,所述第三线体为可吸收的缝合线。
[00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封堵结构、所述第二封堵结构和所述止血部均由细胞外基质制成,所述细胞外基质的孔径为10~500μm。
[00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止血部的密度低于所述第一封堵结构和所述第二封堵结构的密度。
[0021]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垂体瘤切除手术的填充装置,包括推送机构和如上所述的支架;所述推送机构包括套管和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套管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套管外;所述支架呈压缩状态安装在所述套管内,所述第一线体和所述第二线体延伸至所述套管的外部,推动所述推杆可将所述第一封堵结构和所述第二封堵结构依次推出至所述套管外部。
[002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推杆位于所述套管外的一端上还设置有固定器,所述固定器用于固定第一线体和第二线体。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提供用于垂体瘤切除手术的支架和填充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1)本技术的支架首次应用于垂体瘤切除术,其结构设计符合临床需求,通过外力压缩装载于推送结构中,输送至术后缺损部位,并释放到原始尺寸;具有不透水性的第一封堵结构和第二封堵结构,能够修补鞍底骨质缺损、防止脑脊液渗漏、避免填充支架移位,此外下叶还对鞍底塌陷起到支撑作用;第二封堵结构可通过第二线体移动,调整上叶和下叶的间距,以适应由于患者的蝶鞍气化分型不同而导致不同的鞍底骨质厚度;止血部可起到占位、止血的作用。将此支架置于垂体瘤切除术的术后部位,可占位、止血,重建和修补鞍底,防止脑脊液渗漏,从而减少低颅压、颅内感染、气颅、脑积水、脑疝的发生率;
[0025]2)应用此支架,术中患者无需自体移植,即无需切取患者的筋膜、脂肪或肌肉修补鞍底,避免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0026]3)此支架植入过程手术操作简便,由于免去自体移植的操作,因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痛苦;
[0027]4)此支架保留了天然的三维空间结构,利于细胞长入,促进机体组织再生;支架植入人体后,其内部弹性纤维与胶原网状结构能够促进自体细胞增殖爬行、毛细血管有序长入,快速再血管化,并且逐渐生物降解,同时诱导自体组织再生,大约在一年内完全被血管化良好的再生组织取代,顺利实现转归;
[0028]5)制备支架的主要原材料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已证实对人体无毒无害的安全生物材料,去除了可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细胞成分,无毒性反应,无致癌、致畸作用,生物相容性良好;
[0029]6)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为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30]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3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用于垂体瘤切除手术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用于垂体瘤切除手术的填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垂体瘤切除术后、放置支架前的解剖部位示意图;
[0034]图4为通过推送机构将支架输送至病变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垂体瘤切除手术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封堵结构和第二封堵结构,所述第一封堵结构和所述第二封堵结构由组织工程材料制成并能发生弹性形变;所述第一封堵结构通过第一线体连接所述第二封堵结构,所述第一线体贯穿所述第二封堵结构以使所述第二封堵结构可沿着第一线体移动;所述第二封堵结构上还连接有第二线体,通过所述第二线体向所述第二封堵结构施加拉力可使所述第二封堵结构沿着所述第一线体向远离所述第一封堵结构的一侧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垂体瘤切除手术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堵结构和所述第二封堵结构均为片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垂体瘤切除手术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体贯穿所述第二封堵结构并可从第二封堵结构上抽离,所述第二线体的两端均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封堵结构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垂体瘤切除手术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体为可吸收的缝合线。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垂体瘤切除手术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堵结构的远离所述第二封堵结构的侧面上设置有止血部,所述止血部由止血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轶男白会新褚晓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迎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