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贴壁静脉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8843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贴壁静脉引流管,其包括引流管本体,引流管本体在靠近远端引流入口的管段上套设有网笼结构,引流管本体的近端靠近引流出口的管段上设有操控部,操控部通过内置于引流管本体管壁内的拉丝与网笼结构连接并可控制网笼结构在收缩态和膨胀态两种形态间切换,操控部收紧拉丝后,网笼结构收缩呈贴合于引流管本体的收缩态,操控部释放拉丝后,网笼结构自动膨胀至中部侧壁与引流管本体外壁间隔开的膨胀态。优点为,网笼结构在操控部作用下可在收缩态和膨胀态间切换,插管时拉丝收紧网笼结构收缩,插管到位后,释放拉丝网笼膨胀,既不影响插管,又能够避免引流入口贴壁,增强引流效果。增强引流效果。增强引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贴壁静脉引流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贴壁静脉引流管。

技术介绍

[0002]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是重症呼吸循环衰竭患者救治的重要技术。ECMO辅助治疗过程中,通过在静脉插入引流管将静脉血引出体外的过程非常重要,需要保证充分的引流才能保证有效的ECMO治疗效果。现有的用于ECMO的静脉引流管多为硬质插管,术中置入下腔静脉,其在使用中存在如下问题:当引流静脉血时,因流速较大,引流管远端开设的引流孔容易与下腔静脉的内壁贴合,导致出现引流不足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贴壁静脉引流管,旨在克服现有用于ECMO的静脉引流管因引流血液流速大而容易出现贴壁而影响引流效果的不足。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贴壁静脉引流管,其包括引流管本体,所述引流管本体在靠近远端引流入口的管段上套设有网笼结构,所述引流管本体的近端靠近引流出口的管段上设有操控部,所述操控部通过内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管壁内的拉丝与所述网笼结构连接并可控制所述网笼结构在收缩态和膨胀态两种形态间切换,所述操控部收紧所述拉丝后,所述网笼结构收缩呈贴合于所述引流管本体的收缩态,所述操控部释放所述拉丝后,所述网笼结构自动膨胀至中部侧壁与所述引流管本体外壁间隔开的膨胀态。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6]进一步,所述网笼结构包括固定环、滑动环和多根形状记忆为拱形的记忆合金丝,全部所述记忆合金丝在所述固定环和滑动环彼此相对的环端面周向上均匀间隔分布并连接所述固定环和滑动环,所述固定环固定套设于所述引流管本体上,所述滑动环滑动套设于所述引流管本体上,所述固定环比所述滑动环更靠近所述引流管本体远端的引流入口,所述拉丝远端与所述滑动环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操控部包括设于所述引流管本体外侧壁上的接头柱,所述接头柱上转动连接有旋转螺帽,所述旋转螺帽内螺纹连接有螺柱,所述螺柱伸入所述接头柱内并与拉丝的近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螺帽转动时,所述螺柱远离或靠近所述引流管本体以对应收紧或释放所述拉丝。
[0008]进一步,所述接头柱远离所述引流管本体的一端外壁上设有一圈限位环,所述旋转螺帽通过下端的限位槽与所述限位环配合以实现与所述接头柱的转动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螺柱中心轴线处设有供拉丝穿过通道且顶部固定有锁线器,所述拉丝穿过所述通道后由所述锁线器锁紧固定。
[0010]进一步,所述引流管本体上还固定设有限位套,所述滑动环被所述拉丝拉紧后与所述限位套的环形端面抵紧。
[0011]进一步,所述滑动环与所述引流管本体彼此滑动接触的区域涂覆有聚四氟乙烯涂层。
[0012]进一步,所述记忆合金丝为镍钛合金丝。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为:
[0014]在引流管本体远端靠近正前方引流入口的后端管段上设网笼结构,网笼结构在操控部作用下可在收缩态和膨胀态间切换,在插管过程中为免网笼结构影响插管,操控部收紧拉丝时,拉丝拉紧网笼结构使其保持贴紧引流管本体的收缩态,则插管过程中网笼结构不会因自身过粗或受阻挡膨起而影响插管,操控部释放拉丝时,网笼结构因自身的形状记忆功能恢复至膨胀态,从而膨起增粗成笼状,能够保证靠近且位于其前方的引流入口基本处于静脉血管的中央处,避免贴壁,增强引流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贴壁静脉引流管在网笼结构收缩态时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贴壁静脉引流管在网笼结构膨胀态时的示意图;
[0017]图3为网笼结构收缩态和膨胀态的轴测图;
[0018]图4为图2所示防贴壁静脉引流管另一视角的轴测图;
[0019]图5为图4所示防贴壁静脉引流管远端被虚圈住部位放大后示意图;
[0020]图6为防贴壁引流管设有连接柱处的管壁被剖开后示意图;
[0021]图7为图6中被虚线圈出部位放大后示意图;
[0022]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种防贴壁静脉引流管使用状态示意图(网笼结构在下腔静脉中膨胀使引流入口不易贴壁)。
[00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4]1、引流管本体;2、引流入口;3、引流出口;4、拉丝;5、固定环;6、滑动环;7、记忆合金丝;8、接头柱;9、旋转螺帽;10、螺柱;11、限位环;12、锁线器;13、限位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用到“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的术语,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如图1至8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贴壁静脉引流管,其包括引流管本体1,所述引流管本体1在靠近远端引流入口2的管段上套设有网笼结构,所述引流管本体1的近端靠近引流出口3的管段上设有操控部,所述操控部通过内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1管壁内的拉丝4与所述网笼结构连接并可控制所述网笼结构在收缩态和膨胀态两种形态间切换,所述操控部收紧所述拉丝4后,所述网笼结构收缩呈贴合于所述引流管本体1的收缩态,所述操
控部释放所述拉丝4后,所述网笼结构自动膨胀至中部侧壁与所述引流管本体1外壁间隔开的膨胀态。
[0028]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插管时网笼结构影响,设网笼结构的管段在外壁相对于前后相邻的管段外壁内凹,如此在拉丝收紧网笼时,收缩成贴壁柱状(如图1所示)的网笼结构位于内凹区域内,不会粗于相邻的前后管段,故不会对插管形成明显阻碍。插管并置管到位后,释放拉丝,网笼结构因自身的形状记忆而自动膨胀,膨胀后如图2所示,其能够对前端的引流入口起到扶正限位作用,保证其基本位于静脉血管的中心处(如图8所示),从而确保较佳的引流效果。
[002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5所示,所述网笼结构包括固定环5、滑动环6和多根形状记忆为拱形的记忆合金丝7,全部所述记忆合金丝7在所述固定环5和滑动环6彼此相对的环端面周向上均匀间隔分布并连接所述固定环5和滑动环6,所述固定环5固定套设于所述引流管本体1上,所述滑动环6滑动套设于所述引流管本体1上,所述固定环5比所述滑动环6更靠近所述引流管本体1远端的引流入口2,所述拉丝4远端与所述滑动环6固定连接。
[0030]可以理解的是,固定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贴壁静脉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本体(1),所述引流管本体(1)在靠近远端引流入口(2)的管段上套设有网笼结构,所述引流管本体(1)的近端靠近引流出口(3)的管段上设有操控部,所述操控部通过内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1)管壁内的拉丝(4)与所述网笼结构连接并可控制所述网笼结构在收缩态和膨胀态两种形态间切换,所述操控部收紧所述拉丝(4)后,所述网笼结构收缩呈贴合于所述引流管本体(1)的收缩态,所述操控部释放所述拉丝(4)后,所述网笼结构自动膨胀至中部侧壁与所述引流管本体(1)外壁间隔开的膨胀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贴壁静脉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笼结构包括固定环(5)、滑动环(6)和多根形状记忆为拱形的记忆合金丝(7),全部所述记忆合金丝(7)在所述固定环(5)和滑动环(6)彼此相对的环端面周向上均匀间隔分布并连接所述固定环(5)和滑动环(6),所述固定环(5)固定套设于所述引流管本体(1)上,所述滑动环(6)滑动套设于所述引流管本体(1)上,所述固定环(5)比所述滑动环(6)更靠近所述引流管本体(1)远端的引流入口(2),所述拉丝(4)远端与所述滑动环(6)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贴壁静脉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部包括设于所述引流管本体(1)外侧壁上的接头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刘金成翟蒙恩段维勋杨剑罗建超薛武超朱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