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高强度运动的鞋底及篮球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883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应高强度运动的鞋底,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支撑片、中底和第二支撑片,第一支撑片贴合设置在中底中足部位的上表面处,第二支撑片贴合设置在中底的下表面处,自中底的前掌部位延伸至足跟部位,中底和第二支撑片的前掌部位的下部包覆有外底,外底的足尖部位和两侧侧壁沿着中底侧壁朝向人体足部所在方向延伸设置,中底和第二支撑片的足跟部位的下部包覆有后跟杯,后跟杯的足跟后侧和两侧侧壁沿着中底侧壁朝向人体足部所在方向延伸设置,中底的外侧壁上贴合设置有第三支撑片;同时公开了一种篮球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穿着更加合脚,有更强的包裹性和支撑性,提升中足抗扭性,使鞋底状态更加平稳,能够提供有效助推,止滑好,重量轻。重量轻。重量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应高强度运动的鞋底及篮球鞋


[0001]本技术涉及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应高强度运动的鞋底,以及包含有该鞋底的篮球鞋。

技术介绍

[0002]篮球运动是我国“三大球”运动之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篮球场上的位置分为中锋、前锋和后卫,后卫又分为组织后卫和得分后卫,组织后卫的职责包括控制篮球,常常是全队进攻的组织者,并通过对球的控制来决定在恰当的时间传球给适合的球员,是球场上拿球机会最多的人,需要把球从后场安全地带到前场,再把球传给其他队友。而得分后卫则主要是负责投篮得分,同时兼顾阻止对方关键球员取得进球。可见,后卫球员在球场上的任务十分繁重,在比赛中有大量的跑动、变向、防守和投篮动作,而完成这些动作需要一双优秀的后卫篮球鞋来满足运动需求。在启动冲刺时,篮球鞋需要有良好的蹬地助推能力,在面对防守队员进行变向时,需要有良好的中足抗扭转和变向支撑性能,同时还需要整鞋的透气性和轻量化。
[0003]目前,国内外的运动品牌都有针对后卫设计的篮球鞋,但现有的鞋技术方案中大都存在如下问题:(1)为了保证变向支撑性能,鞋面的层数及材料过于复杂,透气性缺失;(2)鞋底重心偏高,场地感差,不利于球员在快速启动方面给予良好的反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应高强度运动的鞋底及篮球鞋,通过将高强度鞋面与复合鞋底结构进行组合,提升篮球鞋的中足抗扭性和前掌助推效果,加强透气性和整鞋的轻量化。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适应高强度运动的鞋底,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支撑片、中底和第二支撑片,第一支撑片贴合设置在中底中足部位的上表面处,第二支撑片贴合设置在中底的下表面处,自中底的前掌部位延伸至足跟部位,中底和第二支撑片的前掌部位的下部包覆有外底,外底的足尖部位和两侧侧壁沿着中底侧壁朝向人体足部所在方向延伸设置,中底和第二支撑片的足跟部位的下部包覆有后跟杯,后跟杯的足跟后侧和两侧侧壁沿着中底侧壁朝向人体足部所在方向延伸设置,中底的外侧壁上贴合设置有第三支撑片。
[0006]进一步,中底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配合位,第一支撑片设置在第一配合位中,第一支撑片呈X型,第一支撑片的中部设置有立体沟槽。
[0007]进一步,第二支撑片的前掌部位设置有与大脚趾位置相对的第一支叉和与其余四趾合力中心点位置相对的第二支叉,第一支叉沿大脚趾趾尖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支叉和第二支叉相互间隔形成分叉结构,第二支撑片与足部趾骨根部位置相对的部位形成有收窄结构。
[0008]进一步,第二支撑片前掌部位的中心区域处设置有菱形的第一镂空结构,第二支撑片的中足部位设置有三角形的凸起结构,第二支撑片的足跟部位处设置有第二镂空结
构。
[0009]进一步,中底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二配合位,第二支撑片设置在第二配合位中,第二支撑片的前掌部位向上翘起,以增加鞋底的滚动性,第二支撑片的中足部位和足跟部位水平延伸,以提高稳定效果。
[0010]进一步,外底在第二支撑片中足部位的下方处朝向后跟杯延伸设置,与后跟杯相连接,第三支撑片与外底的侧壁相连接。
[0011]进一步,外底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水波纹防滑纹,外底足尖部位沿中底侧壁延伸设置的部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横向防滑纹路;后跟杯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水波纹防滑纹。
[0012]一种篮球鞋,包括以上所述的适应高强度运动的鞋底,鞋底上连接有鞋面,鞋面的足尖部位和与人体脚背中部区域位置相对的部位处设置有热贴膜,以提升鞋面强度。
[0013]进一步,鞋面上设置有多组鞋带孔,靠近足尖部位设置的两组鞋带孔上设置有织带,织带可对鞋带进行动态绑定,鞋面靠近人体脚踝的部位设置有软质TPU圆盘,靠近人体脚踝设置的两组鞋带孔开设在软质TPU圆盘上,以加强鞋面领口部位的锁定效果。
[0014]进一步,鞋面的足跟后侧设置有提拉带,提拉带靠近人体脚踝设置,鞋底包括后跟杯,后跟杯包覆在鞋底和鞋面的足跟部位的外部,后跟杯的上沿延伸至提拉带的下方,后跟杯的前沿朝向鞋底的中足部位延伸设置。
[0015]本技术的适应高强度运动的鞋底及篮球鞋具有透气性好、轻量化的特点,球员穿着更加合脚并且在运动中也有更强的包裹性和支撑性。通过提升中足抗扭性,限制中足部位过度扭曲,使鞋底状态更加平稳。球员在蹬地时,鞋底能够提供有效助推,后跟落地到启动的流畅性也有提升。后跟杯设计起到稳定包裹的作用,止滑好,重量轻,不易变形。大底结构能够有效保护脚趾,同时提供良好的抓地力,帮助运动员更好的完成动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中的篮球鞋的侧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的鞋底的爆炸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的第二支撑片的俯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的第二支撑片的侧视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中的鞋底的仰视图。
[0021]图6为本技术中的鞋底的正视图。
[0022]图7为本技术中的鞋底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更好的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适应高强度运动的鞋底及篮球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中的可适应高强度运动的篮球鞋由鞋底100和鞋面200共同构成,其中,鞋底100包括由上至下层叠设置的第一支撑片11、中底12和第二支撑片13,第一支撑片11贴合设置在中底12中足部位的上表面处,第二支撑片13贴合设置在中底12的下表面处,自中底12的前掌部位延伸至足跟部位。中底12和第二支撑片13的前掌部位的下部包覆有外底14,外底14的足尖部位和两侧侧壁沿着中底侧壁,朝向人体足部所在方
向延伸设置;中底12和第二支撑片13的足跟部位的下部包覆有后跟杯15,后跟杯15的足跟后侧和两侧侧壁沿着中底侧壁,朝向人体足部所在方向延伸设置;中底12的外侧壁上还贴合设置有第三支撑片16。
[0025]第一支撑片11、第二支撑片13和第三支撑片16优选为硬质TPU材料制成,中底12优选为超临界发泡材料制成,大底优选为橡胶材料制成,后跟杯15优选为IBR材料制成。
[0026]进一步,中底12的中足部位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配合位,第一支撑片11设置在第一配合位中,以与中底12固定连接。第一支撑片11整体呈X型,第一支撑片11的中部设置有立体沟槽。第一支撑片11的设置位置靠近人体足弓的下方,可以限制中足部位的过度扭曲,使鞋底100整体处于平稳状态,立体沟槽可使第一支撑片11的形状更加立体,增加第一支撑片11的扭转刚性,提升抗扭转效果。
[0027]进一步,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支撑片13为全掌支撑片,自中底12的前掌部位延伸至足跟部位,提升了后跟落地到启动的流畅性,第二支撑片13的足跟部位的尾端为圆弧形,运动时可以更好的与上层的中底12和下层的后跟杯15贴合设置,增加耐久性。
[0028]中底1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二配合位,第二支撑片13设置在第二配合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高强度运动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支撑片、中底和第二支撑片,第一支撑片贴合设置在中底中足部位的上表面处,第二支撑片贴合设置在中底的下表面处,自中底的前掌部位延伸至足跟部位,中底和第二支撑片的前掌部位的下部包覆有外底,外底的足尖部位和两侧侧壁沿着中底侧壁朝向人体足部所在方向延伸设置,中底和第二支撑片的足跟部位的下部包覆有后跟杯,后跟杯的足跟后侧和两侧侧壁沿着中底侧壁朝向人体足部所在方向延伸设置,中底的外侧壁上贴合设置有第三支撑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高强度运动的鞋底,其特征在于,中底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配合位,第一支撑片设置在第一配合位中,第一支撑片呈X型,第一支撑片的中部设置有立体沟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高强度运动的鞋底,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片的前掌部位设置有与大脚趾位置相对的第一支叉和与其余四趾合力中心点位置相对的第二支叉,第一支叉沿大脚趾趾尖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支叉和第二支叉相互间隔形成分叉结构,第二支撑片与足部趾骨根部位置相对的部位形成有收窄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应高强度运动的鞋底,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片前掌部位的中心区域处设置有菱形的第一镂空结构,第二支撑片的中足部位设置有三角形的凸起结构,第二支撑片的足跟部位处设置有第二镂空结构。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适应高强度运动的鞋底,其特征在于,中底的下表面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郏胜威杨帆杨昌任强王旭赵之焜赵帅
申请(专利权)人: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