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臭吸湿汉麻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9056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臭吸湿汉麻鞋底,包括底层及顶层;底层包括第一夹层及第二夹层,第一夹层与第二夹层之间形成夹持空间,夹持空间内设置防臭中药层,第一夹层上设置气流通道,气流通道与夹持空间连通,第一夹层底部设置朝向夹持空间内的第一弧形弹性凸起,第二夹层顶部设置朝向夹持空间内的第二弧形弹性凸起,第二夹层的底部设置防滑耐磨层;顶层设置与气流通道连通的穿孔,顶层包括驱动层及汉麻吸湿层,驱动层上设置用于驱使弹性片产生形变而开启气流通道的驱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驱动杆能驱使鞋底内的气体流动,气体流动而使臭味充分被防臭中药层接触,从而提高防臭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臭吸湿汉麻鞋底


[0001]本技术涉及鞋底
,特别涉及一种防臭吸湿汉麻鞋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护脚工具应运而生,如休闲鞋、运动鞋、皮鞋等鞋子,鞋子穿着是否舒适是人们挑选鞋子必要考虑因素,而鞋底的好坏能够很大程度的影响鞋子的舒适度。鞋底为鞋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功能是保护脚部不与地面接触,从而保护脚部。
[0003]鞋子在使用过程中脚部会因为发热而产生汗液,由于汗液的存在而形成潮湿情形,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而导致鞋子内部容易产生臭味。现有技术中有公开了一些带有防臭功能的鞋底,如申请号为201920649947.3的专利文献公开一种具有除臭功能的鞋底,其通过设置活性炭吸附层,增加鞋底主体的净化除臭,解决了鞋底主体净化除臭差的问题。
[0004]现有技术中的鞋底在使用时,鞋底内的气体流动性差,除臭效果不佳。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臭吸湿汉麻鞋底,其通过设置驱动杆能驱使鞋底内的气体流动,气体流动而使臭味充分被防臭中药层接触,从而提高防臭效果。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防臭吸湿汉麻鞋底,包括底层及顶层;
[0007]底层包括第一夹层及第二夹层,第一夹层与第二夹层之间形成夹持空间,夹持空间内设置防臭中药层,第一夹层上设置气流通道,气流通道与夹持空间连通,第一夹层上还设置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气流通道的弹性片,第一夹层底部设置朝向夹持空间内的第一弧形弹性凸起,第二夹层顶部设置朝向夹持空间内的第二弧形弹性凸起,第二夹层的底部设置防滑耐磨层;
[0008]顶层设置与气流通道连通的穿孔,顶层包括驱动层及汉麻吸湿层,驱动层上设置用于驱使弹性片产生形变而开启气流通道的驱动杆,驱动层底部与第一夹层顶部之间设置用于限制驱动杆移动行程的限位空间,汉麻吸湿层设置在驱动层上用于吸湿。
[0009]进一步,第一弧形弹性凸起及第二弧形弹性凸起错开设置。
[0010]进一步,第一夹层粘接在第二夹层上。
[0011]进一步,气流通道一侧为第一内侧壁,气流通道另一侧为第二内侧壁,第一内侧壁包括朝向驱动层的倾斜面。
[0012]进一步,驱动层的底部设置第一抵靠面,第一夹层的顶部设置用于与第一抵靠面抵接的第二抵靠面,第二抵靠面与第一抵靠面之间形成所述限位空间。
[0013]进一步,第一抵靠面延伸形成所述驱动杆。
[0014]进一步,驱动杆端部设置弹性头,弹性头上设置滚轮。
[0015]进一步,驱动杆与第二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
[0016]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涉及的一种防臭吸湿汉麻鞋底,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一,在使用时,使用者穿上具有该鞋底的鞋子后,在行走过程中,驱动杆在使用者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移,从而使得驱动杆驱使弹性片产生形变,从而打开气流通道,使得外界气体进入防臭中药层内,同时防臭中药层中产生的气味进入鞋底上方,即产生气体流动而使外界气体与防臭中药层中产生的气味进行混合,从而能有效进行除臭。
[0018]二,通过设置第一弧形弹性凸起及第二弧形弹性凸起,防臭中药层位于第一弧形弹性凸起及第二弧形弹性凸起之间,在行走过程中,第一弧形弹性凸起及第二弧形弹性凸起会挤压防臭中药层,挤压而使得防臭中药层的气味能有效散发出来,提高除臭效果。第二夹层的底部设置防滑耐磨层,防滑耐磨层的防滑耐磨效果好,能有效提高鞋底的使用寿命。
[0019]三,在使用具有该鞋底的鞋子后,由于汉麻吸湿层位于顶层的顶部,使用者的脚部产生的汗水先被汉麻吸湿层大部分吸收,汉麻吸湿层内具有汉麻纤维,汉麻纤维结构中的多角形中腔和纤维表面纵向裂纹,使其具有良好的毛细效应和透气性,散湿速率大于吸湿速率,因此由汉麻纤维制成的汉麻吸湿层,能使吸收脚底产生的汗水出,使得细菌赖以生存的潮湿环境受到破坏,从而具有很强的抗菌功能。
[0020]四,当不使用由该鞋底制成的鞋子时,如将鞋置于鞋柜后,此时弹性片与第二内侧壁接触,关闭气流通道,防止防臭中药层长时间与空气接触而降低防臭效果,在第二天使用由该鞋底制成的鞋子时,其产生较浓的气味能通过气流通道及穿孔输出至鞋内,防臭效果更佳。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驱动杆能驱使鞋底内的气体流动,气体流动而使臭味充分被防臭中药层接触,即气体流动而使外界气体与防臭中药层中产生的气味进行混合,从而能有效进行除臭,提高防臭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臭吸湿汉麻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臭吸湿汉麻鞋底的分解图;
[0024]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臭吸湿汉麻鞋底的剖面图;
[0025]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臭吸湿汉麻鞋底的剖面分解图。
[0026]标号说明
[0027]底层1、第一夹层11、气流通道111、弹性片112、第二抵靠面113、第一弧形弹性凸起114、第二夹层12、第二弧形弹性凸起121、防滑耐磨层122、夹持空间13、第一内侧壁14、倾斜面141、第二内侧壁15、顶层2、穿孔21、驱动层22、驱动杆221、弹性头2211、第一抵靠面222、汉麻吸湿层23、防臭中药层3、限位空间4。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防臭吸湿汉麻鞋底,包括底层1及顶层2;底层1包括第一夹层11及第二夹层12,第一夹层11与第二夹层12之间形成夹持空间13,夹持空间13内设置防臭中药层3,第一夹层11上设置气流通道111,气流通道111与夹持空间13连通,第一夹层11上还设置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气流通道111的弹性片112;第一夹层11底部设置朝向夹持空间13内的第一弧形弹性凸起114,第二夹层12顶部设置朝向夹持空间13内的第二弧形弹性凸起121,第二夹层12的底部设置防滑耐磨层122。
[0030]顶层2设置与气流通道111连通的穿孔21,顶层2包括驱动层22及汉麻吸湿层23,驱动层22上设置用于驱使弹性片112产生形变而开启气流通道111的驱动杆221,驱动层22底部与第一夹层11顶部之间设置用于限制驱动杆221移动行程的限位空间4,汉麻吸湿层23设置在驱动层22上用于吸湿。
[0031]这样,本技术涉及的一种防臭吸湿汉麻鞋底,在使用时,使用者穿上具有该鞋底的鞋子后,在行走过程中,驱动杆221在使用者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移,从而使得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臭吸湿汉麻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及顶层;底层包括第一夹层及第二夹层,第一夹层与第二夹层之间形成夹持空间,夹持空间内设置防臭中药层,第一夹层上设置气流通道,气流通道与夹持空间连通,第一夹层上还设置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气流通道的弹性片,第一夹层底部设置朝向夹持空间内的第一弧形弹性凸起,第二夹层顶部设置朝向夹持空间内的第二弧形弹性凸起,第二夹层的底部设置防滑耐磨层;顶层设置与气流通道连通的穿孔,顶层包括驱动层及汉麻吸湿层,驱动层上设置用于驱使弹性片产生形变而开启气流通道的驱动杆,驱动层底部与第一夹层顶部之间设置用于限制驱动杆移动行程的限位空间,汉麻吸湿层设置在驱动层上用于吸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昭霞彭飘林刘亚侯霞
申请(专利权)人:黎明职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