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的插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8735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的插针结构,包括插针,插针形成有用于插入到母端子的冠簧内的导电圆柱针体,导电圆柱针体的前端设有用于撑开冠簧的簧条的挤推头,挤推头呈从后至前逐渐缩小状,挤推头形成有前凹弧段、后凹弧段及过渡凸弧段,前凹弧段设于挤推头的前端部处,后凹弧段设于前凹弧段的后侧,过渡凸弧段设于后凹弧段的后侧,过渡凸弧段包括凸弧后端,凸弧后端与导电圆柱针体同外径设置,后凹弧段的曲率小于前凹弧段的曲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挤推头不容易导致簧条产生塑性变形,所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插针结构有利于延长冠簧的使用寿命。使用寿命。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的插针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连接端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的插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设有充电座,充电座内设有母端子,母端子的一端形成有插孔,新能源汽车电连接充电枪,充电枪设有插针,当充电枪与充电座连接时,插针插入到对应的插孔内以实现电连接,为了使插针与母端子的具有较大的实际接触面积及使导电连接可靠,插孔内设有冠簧,冠簧形成有呈内凹弧线状的簧条,插针插入到冠簧内,插针就会撑开簧条,使簧条弹性变形相对变直一些,此时冠簧套在插针外,更具体地说,冠簧处于插针的外壁与插孔的内壁之间,通过簧条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使得冠簧两端的环部可靠接触插孔的内壁,当用户将充电枪取离充电座,插针沿轴线方向脱离插孔,簧条通过自身的弹性恢复力作用而恢复形状;但是由于插针每次插入冠簧内都会对簧条的内凹部分造成侧向(轴向)撞击,在插针插入冠簧的过程中,插针的前端边角与簧条的接触面积较小,导致压强大,容易导致呈凹弧状的簧条被撞至产生局部凹陷塑性变形,长期使用之后,尤其是当经常使插针快速插入插孔内时,就容易导致簧条的塑性变形不断扩大而导致簧条与插针的导电部分的接触不良,且由于冠簧也不容易更换,常导致充电座报废,为此,现有技术的一些插针的前端设有半球头,例如是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为CN205376824U的“一种充电枪插针”,虽然可以一定程度减小插针前端对簧条的侧向撞击力,但是由于簧条为呈内凹弧状,而半球头的母线为外凸的弧线,如图8所示,所以插针前端与簧条的接触面积还是很小,长期使用下还是容易导致簧条塑性变形失效,所以现有技术的插针结构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的插针结构,它有利于延长冠簧的使用寿命。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技术公开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枪的插针结构,包括插针,所述插针形成有用于插入到母端子的冠簧内的导电圆柱针体,其中,所述导电圆柱针体的前端设有用于撑开冠簧的簧条的挤推头,所述挤推头呈从后至前逐渐缩小状,所述挤推头形成有前凹弧段、后凹弧段及过渡凸弧段,所述前凹弧段设于所述挤推头的前端部处,所述后凹弧段设于所述前凹弧段的后侧,所述过渡凸弧段设于所述后凹弧段的后侧,所述过渡凸弧段包括凸弧后端,所述凸弧后端与所述导电圆柱针体同外径设置,所述后凹弧段的曲率小于所述前凹弧段的曲率。
[0006]优选地,所述挤推头设为尼龙挤推头。
[0007]优选地,所述挤推头形成有头前端面,所述前凹弧段的前端与所述头前端面之间形成有圆角。
[0008]优选地,所述挤推头的后部形成有头后端面,所述头后端面上形成有螺杆部,所述
导电圆柱针体形成有针前端面,所述针前端面上形成有螺孔,所述头后端面与所述针前端面贴靠连接,所述螺杆部与所述螺孔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挤推头与所述导电圆柱针体粘接。
[00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导电圆柱针体的前端设有用于撑开冠簧的簧条的挤推头,挤推头呈从后至前逐渐缩小状,挤推头形成有前凹弧段、后凹弧段及过渡凸弧段,前凹弧段设于挤推头的前端部处,后凹弧段设于前凹弧段的后侧,过渡凸弧段设于后凹弧段的后侧,过渡凸弧段包括凸弧后端,凸弧后端与导电圆柱针体同外径设置,后凹弧段的曲率小于前凹弧段的曲率,于是本技术的挤推头不容易导致簧条产生塑性变形,所以本技术的插针结构有利于延长冠簧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插针与母端子分离的状态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插针的挤推头的前凹弧段接触母端子的簧条的状态示意图。
[0013]图3为图2的A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对应图3的本技术的插针的挤推头的后凹弧段接触母端子的簧条的状态示意图。
[0015]图5为对应图3的本技术的插针的挤推头的过渡凸弧段接触母端子的簧条的状态示意图。
[0016]图6为本技术的挤推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7为本技术的移去了的挤推头的插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8为现有技术的插针插入冠簧的过程示意图。
[0019]标号说明:插针1;导电圆柱针体11;针前端面1101;螺孔1102;挤推头12;前凹弧段1201;后凹弧段1202;过渡凸弧段1203;凸弧后端1204;圆角1205;螺杆部121;头前端面122;头后端面123;母端子2;插孔201;冠簧21;簧条211;凹陷底部2101。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1]本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枪的插针结构,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插针1,插针1形成有用于插入到母端子2的冠簧21内的导电圆柱针体11,导电圆柱针体11的前端设有用于撑开冠簧21的簧条211的挤推头12,挤推头12呈从后至前逐渐缩小状,
[0022]如图6所示,挤推头12形成有前凹弧段1201、后凹弧段1202及过渡凸弧段1203,挤推头12的外形为旋转体,前凹弧段1201的母线为呈向挤推头12的轴线凹陷状,后凹弧段1202的母线也为呈向挤推头12的轴线凹陷状,而过渡凸弧段1203的母线为呈外凸状,前凹弧段1201设于挤推头12的前端部处,后凹弧段1202设于前凹弧段1201的后侧,过渡凸弧段1203设于后凹弧段1202的后侧,前凹弧段1201与后凹弧段1202的连接处为曲线过渡,后凹弧段1202与过渡凸弧段1203的连接处也为曲线过渡,换句话说,前凹弧段1201与后凹弧段1202之间没有形成台阶,后凹弧段1202与过渡凸弧段1203之间也没有形成台阶。如图6所示,过渡凸弧段1203包括凸弧后端1204,如图1所示,凸弧后端1204与导电圆柱针体11同外径设置,换句话说,挤推头12的后端与导电圆柱针体11的前端为齐平设置,避免在挤推头12
的后端与导电圆柱针体11的前端的连接处形成台阶而导致刮擦簧条211严重。如图6所示,后凹弧段1202的曲率小于前凹弧段1201的曲率,换句话说,前凹弧段1201的弯曲程度大于后凹弧段1202的弯曲程度。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插针1沿轴线方向移向母端子2的插孔201,继而导挤推头12进入插孔201,然后挤推头12插入到冠簧21内,如图3所示,前凹弧段1201首先接触簧条211,随着插针1向前移动,前凹弧段1201小幅度挤开簧条211,由于前凹弧段1201为呈凹陷状,于是避免前凹弧段1201对簧条211形成尖端式挤压,而且假设挤推头12的前端造成簧条211局部弹性向外凹陷变形,由于前凹弧段1201为呈凹陷状,于是簧条211就会随即贴覆于前凹弧段1201上,换句话说,前凹弧段1201与簧条211的接触面积就会增大,相对减小了挤推头12对簧条211的压强,避免簧条211进一步地局部向外凹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的插针结构,包括插针(1),所述插针(1)形成有用于插入到母端子(2)的冠簧(21)内的导电圆柱针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圆柱针体(11)的前端设有用于撑开冠簧(21)的簧条(211)的挤推头(12),所述挤推头(12)呈从后至前逐渐缩小状,所述挤推头(12)形成有前凹弧段(1201)、后凹弧段(1202)及过渡凸弧段(1203),所述前凹弧段(1201)设于所述挤推头(12)的前端部处,所述后凹弧段(1202)设于所述前凹弧段(1201)的后侧,所述过渡凸弧段(1203)设于所述后凹弧段(1202)的后侧,所述过渡凸弧段(1203)包括凸弧后端(1204),所述凸弧后端(1204)与所述导电圆柱针体(11)同外径设置,所述后凹弧段(1202)的曲率小于所述前凹弧段(1201)的曲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加登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讯本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