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瓶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8615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流瓶支架,属于医院辅助装置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承载框体、万向轮行走架,所述承载框体一侧螺丝连接有竖杆,竖杆内部为空心状,竖杆内部滑动连接有撑杆,承载框体内部滑动有侧面夹持板与正面夹持板,所述侧面夹持板对称设置有两个,引流瓶置于两个侧面夹持板与正面夹持板及承载框体的侧壁组合而成的区域内部,所述万向轮行走架转动连接在竖杆底部;本支架利用两个侧面夹持板与一个正面夹持板可很好在引流瓶移动时对其固定,且侧面夹持板与正面夹持板均可进行弹性滑动,可使用与不同规格的引流瓶,同时设置可升降的撑杆,方便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方便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方便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流瓶支架


[0001]本技术属于医院辅助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引流瓶支架。

技术介绍

[0002]气胸、血胸等患者开胸手术后需行胸腔闭式引流。保持引流通畅和避免空气进入胸腔是该项技术后期管理的基本要求,而胸腔密闭式引流瓶的安放对此至关重要。一是需保障引流瓶应低于胸腔出口平面便于引流;二是要保证引流瓶内导管开口必须在液面以下以隔绝空气;三是根据感染控制的要求引流瓶底部必须距离地面一定距离以免污染。
[0003]目前,医院使用的胸腔闭式引流瓶一般直接放置于篮子中,但是也有配有挂钩或牵引绳,在移动时,将引流瓶通过挂钩挂靠在盛装的篮子中或牵引绳缠绕在篮子的上方,同时篮子连接有竖杆进行推动,但是只是采用挂钩或直接摆放或牵引绳缠绕的方式,在推动过程中,若竖杆遭受撞击,由于引流瓶未被固定,有时会因病人翻身或与床边人员走动而使引流瓶倾倒,以至空气进入胸腔而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流瓶支架,本支架放置引流瓶时放置方便,利用两个侧面夹持板与一个正面夹持板可很好在引流瓶移动时对其固定,避免其倾倒,且侧面夹持板与正面夹持板均可进行弹性滑动,可使用与不同规格的引流瓶,同时设置可升降的撑杆,方便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引流瓶支架,该引流瓶支架包括承载框体、万向轮行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体一侧螺丝连接有竖杆,竖杆内部为空心状,竖杆内部滑动连接有撑杆,承载框体内部滑动有侧面夹持板与正面夹持板,所述侧面夹持板对称设置有两个,引流瓶置于两个侧面夹持板与正面夹持板及承载框体的侧壁组合而成的区域内部,所述万向轮行走架转动连接在竖杆底部。
[0006]进一步的,所述撑杆位于所述竖杆内部部分螺纹连接有丝杠,丝杠两端转动连接在竖杆内部,丝杠一端连接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螺丝固定在竖杆内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竖杆远离承载框体侧螺丝固定有盖板,盖板靠近所述伺服电机位置处开设有若干的散热通孔。
[0008]采用上述方案,盖板可方便拆卸,便于内部结构维修,且散热通孔可提高竖杆的散热功能,使得伺服电机长时间保持正常工作。
[0009]进一步的,所述撑杆远离竖杆端固定有握持把手,握持把手上开设有手指压槽。
[0010]采用上述方案,握持把手可方便患者或陪护人员握持推动,且开设的手指压槽可更好的握持。
[0011]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框体朝向竖杆端焊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螺纹连接有紧固螺丝,紧固螺丝沿竖杆内部依次穿过竖杆的内壁与固定板,将承载框体与竖杆之间固定。
[0012]采用上述方案,紧固螺丝内置于竖杆,进而螺丝不裸露,避免使用时划伤。
[0013]进一步的,所述侧面夹持板朝向承载框体内壁端固定有弹簧座,弹簧座与承载框体内壁之间固定有第一连接弹簧,所述侧面夹持板上端朝向承载框体端倾斜。
[0014]进一步的,所述正面夹持板朝向承载框体内壁端固定有所述弹簧座,弹簧座与承载框体内壁之间固定有第二连接弹簧,所述正面夹持板上端朝向承载框体端倾斜。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利用两个侧面夹持板与一个正面夹持板可很好在引流瓶移动时对其固定,且侧面夹持板与正面夹持板均可进行弹性滑动,可使用与不同规格的引流瓶。
[0017]2、设置握持把手,在患者行走时可有效支撑患者,方便患者行走。
[0018]3、在竖杆内部设置可驱动撑杆上下调节的伺服电机,进而可根据不同患者身高调节握持把手的高度,方便不同患者使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引流瓶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引流瓶支架的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引流瓶支架的正面夹持板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引流瓶支架的侧面夹持板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引流瓶支架的竖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引流瓶支架的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25]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引流瓶支架的图2中B处放大示意图。
[0026]图中:1、承载框体;2、万向轮行走架;3、竖杆;4、撑杆;5、侧面夹持板;6、正面夹持板;7、丝杠;8、伺服电机;9、盖板;10、散热通孔;11、握持把手;12、手指压槽;13、固定板;14、紧固螺丝;15、弹簧座;16、第一连接弹簧;17、第二连接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8]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引流瓶支架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侧面夹持板5与正面夹持板6均为橡胶材质,橡胶与光滑的金属板材可提高与引流瓶之间摩擦力,且正面夹持板6的高度大于引流瓶高度的一半,同时本实施例的伺服电机采用可充电电池供电,同样可充电电池可置于竖杆内部(图未示出)。
[0029]如图1所示,该引流瓶支架包括承载框体1、万向轮行走架2,所述承载框体1一侧螺丝连接有竖杆3,竖杆3内部为空心状,竖杆3内部滑动连接有撑杆4,承载框体1内部滑动有侧面夹持板5与正面夹持板6,所述侧面夹持板5对称设置有两个,引流瓶置于两个侧面夹持板5与正面夹持板6及承载框体1的侧壁组合而成的区域内部,所述万向轮行走架2转动连接在竖杆3底部。
[0030]在使用至临床患者的胸腔引流时,患者移动时,将胸腔引流瓶放置于承载框体1内部,在本实施例中,以三腔引流瓶为例。
[0031]放置时,直接将引流瓶沿两个侧面夹持板5之间放入,在放入的同时,由于侧面夹持板5与正面夹持板6上端均为倾斜设置,因此引流瓶可方便的扩张两个侧面夹持板5与正
面夹持板6之间的区域,两个侧面夹持板5在第一弹簧的压缩下朝向承载框体1内壁处移动,正面夹持板6在第二弹簧的压缩下朝向承载框体1内壁处移动,同时由于压缩状态的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均存在回弹的趋势,因此可使得两个侧面夹持板5与正面夹持板6完全抵触在引流瓶的侧面及正面处,对引流瓶进行固定。
[0032]对于不同规格的引流瓶均可适用,如单腔引流瓶。
[0033]且在患者行走时,可通过握住握持把手11,推动整体支架,利用其底部的万向轮行走架2推动整个支架移动,对于握持把手11,可有效支撑患者,方便患者行走,而握持把手11的高度可根据不同患者的身高进行调节,本实施例中,将所设置的伺服电机8的开关设置在竖杆3侧面。
[0034]打开伺服电机8的正转开关,则伺服电机8控制丝杠7转动时,丝杆的转动方向可使得与之螺纹连接的撑杆4向上移动,进而可升高握持把手11,在打开伺服电机8的反转开关时,则伺服电机8控制丝杠7转动时,丝杠7的转动方向可使得与之螺纹连接的撑杆4向下移动,进而可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瓶支架,包括承载框体(1)、万向轮行走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体(1)一侧螺丝连接有竖杆(3),竖杆(3)内部为空心状,竖杆(3)内部滑动连接有撑杆(4),承载框体(1)内部滑动有侧面夹持板(5)与正面夹持板(6),所述侧面夹持板(5)对称设置有两个,引流瓶置于两个侧面夹持板(5)与正面夹持板(6)及承载框体(1)的侧壁组合而成的区域内部,所述万向轮行走架(2)转动连接在竖杆(3)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4)位于所述竖杆(3)内部部分螺纹连接有丝杠(7),丝杠(7)两端转动连接在竖杆(3)内部,丝杠(7)一端连接有伺服电机(8),伺服电机(8)螺丝固定在竖杆(3)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引流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3)远离承载框体(1)侧螺丝固定有盖板(9),盖板(9)靠近所述伺服电机(8)位置处开设有若干的散热通孔(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瓶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爽王东雪赵晓霞俞婷婷陈美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