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8584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包括外壳、第一转子、第二转子及散热片,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各装配于外壳内,第一转子包含第一转轴及第一铁芯绕组,第二转子包含第二转轴、第二铁芯绕组及筒体,散热片设置于筒体之外侧,散热片沿第一转轴的周向于筒体上隔开地设置多个,外壳的内壁与散热片隔开设置,第一转轴与外壳之间呈现非同心布置,以使第一转轴之轴心线位于外壳之轴心线的正下方,外壳的底部开设有一供散热片穿置的开口,开口处还设有遮蔽开口的遮蔽板,降低了第一转轴与外壳之底面之间的距离,并确保了第一转子、第二转子和散热片所需的安装空间,使其散热良好且能使得其输出轴中心高与同机座号现有电动机中心高一致。出轴中心高与同机座号现有电动机中心高一致。出轴中心高与同机座号现有电动机中心高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

技术介绍

[0002]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输出轴的中心线离安装面(外壳的底面)的高度统一称为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输出轴中心高,其设计使用亦需满足国际统一制造标准,从而便于适用于各种工作场景的设计使用。
[0003]而现有的双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由外转子、内转子及外壳组成,外转子和内转子彼此可转动地装配在一起并安装在外壳的腔体内,外转子又由一外转轴、一筒体及一外铁芯绕组组成,内转子又由一内转轴和一内铁芯绕组组成。
[0004]相较于传统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在现有的双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中,外壳的腔体内需增加筒体和外转轴的安装空间,并还需确保外转子与外壳之间存有合适的间隙,以避免外转子与外壳发生运动干涉,故在现有的双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所需的外壳更大,但这会导致其中心高高于国标制造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标准。
[0005]另,由于,在现有的双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中存有两铁芯绕组,导致其发热量大,从而影响其工作状态和使用寿命。
[0006]因此,急需一种散热良好且能确保其输出轴中心高与同机座号现有电动机中心高一致的双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良好且能确保其输出轴中心高符合国标的双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双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包括外壳、第一转子及第二转子,所述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各装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转子包含第一转轴及第一铁芯绕组,所述第一铁芯绕组设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子包含第二转轴、第二铁芯绕组及筒体,所述第二铁芯绕组设于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一转子位于所述筒体内(安装于第二转子内),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装配于所述筒体的前端和后端,所述第一转轴的前端伸出所述外壳,所述第一转轴还可转动地装配于所述外壳的前端,所述第二转轴的前端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筒体外并与所述第一转轴之后端呈断开的同轴对接,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地装配于所述外壳,所述双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筒体之外侧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沿所述第一转轴的周向于所述筒体上隔开地设置多个,所述外壳的内壁与所述散热片隔开设置,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外壳之间呈现非同心布置,以使所述第一转轴之轴心线位于所述外壳之轴心线的正下方,所述外壳的底部开设有供所述散热片穿置的开口,所述开口处还设有与所述散热片隔开的遮蔽板,所述遮蔽板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遮蔽所述开口较佳地,所述第二转轴的后端伸出所述外壳。
[0009]较佳地,所述外壳的后端盖设有一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位于所述第二转轴之后端
的后方,所述保护罩还与所述外壳的后端形成有一供所述第二转轴之后端穿置其中的保护空间。
[0010]较佳地,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散热孔。
[0011]较佳地,所述散热孔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前端盖和后端盖。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的双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还包括一设置于筒体之外侧的散热片,散热片沿第一转轴的周向于筒体上隔开地设置多个,外壳的内壁与散热片隔开设置,第一转轴与外壳之间呈现非同心布置,以使第一转轴之轴心线(中心线)位于外壳之轴心线的正下方,外壳的底部开设有一供散热片穿置的开口,开口处还设有与散热片隔开的遮蔽板,遮蔽板与外壳固定连接并遮蔽开口,降低了第一转轴与外壳之底面(安装面)之间的距离,并确保了第一转子、第二转子和散热片所需的安装空间,使得本技术双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散热良好且能确保其输出轴中心高符合国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双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所示的双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沿A

A线的剖视图。
[0015]附图标号说明:1、双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10、外壳;10a、外壳的前端;10b、外壳的后端;10c、外壳的底部;11、前端盖;12、后端盖;13、开口;14、散热孔;20、第一转子;21、第一转轴;21a、第一转轴的前端;21b、第一转轴的后端;22、第一铁芯绕组;30、第二转子;31、第二转轴;31a、第二转子的前端;31b、第二转子的后端;32、第二铁芯绕组;33、筒体;33a、筒体的前端;33b、筒体的后端;40、散热片;50、遮蔽板;60、保护罩;60a、保护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16]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的双转子电动机1包括外壳10、第一转子20及第二转子30,第一转子20和第二转子30各装配于外壳10内,第一转子20包含第一转轴21及第一铁芯绕组22,第一铁芯绕组22设于第一转轴21,第二转子30包含第二转轴31、第二铁芯绕组32及筒体33,第二铁芯绕组32设于筒体33内,第一转子20位于筒体33内,第一转轴21可转动地装配于筒体33的前端33a,第一转轴21可转动地装配于筒体33的后端33b,第一转轴21的前端21a伸出外壳10,第一转轴21还可转动地装配于外壳10的前端10a,第二转轴31的前端与筒体33固定连接,第二转轴31位于筒体33外并与第一转轴21之后端呈断开的同轴对接,第二转轴31可转动地装配于外壳10,以使得第一转子20借助第一转轴21可转动地装配于外壳10,第二转子30通过与第一转轴21同轴布置的第二转轴31转动地装配于外壳10,使得高速旋转的筒体33不会暴露在外,从而避免高速冲击损害。更具体地,如下:
[0017]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双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1还包括散热片40,散热片40设置于筒体33的外侧,以为第一转子20和第二转子30进行更好地散热,外壳10的内壁与散热片40隔开设置,以避免散热片40跟随第二转子30转动时与外壳10发生运行干涉。较优的是,散热片40沿第一转轴21的周向于筒体33上隔开地设置多个,以进一步提升散热片40对第一转子20和第二转子30的散热能力。
[0018]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转轴21与外壳10之间呈现非同心布置,并使第一转轴21之轴心线O2位于外壳10之轴心线O1(中心线)的正下方,以降低第一转轴21相对于外壳10的底
面(安装面)的距离,即降低本技术的双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1的中心高,如图1中所示,将中心高由H1降低至H2。
[0019]如图1及图2所示,外壳10的底部10c开设有开口13,以供散热片40穿置其中,从而便于散热片40的安装。开口13处还设有与散热片40隔开的遮蔽板50,遮蔽板50与外壳10固定连接,以遮蔽开口13,避外界的杂物或者灰尘进入,同时,也便于对外壳10内进行检查维修。
[0020]如图1及图2所示,第二转轴31的后端31b伸出外壳10,较优的是,外壳10的后端盖12设有一保护罩60,保护罩60位于第二转轴31之后端10b的后方,保护罩60还与外壳10的后端10b形成有一供第二转轴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包括外壳、第一转子及第二转子,所述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各装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转子包含第一转轴及第一铁芯绕组,所述第一铁芯绕组设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子包含第二转轴、第二铁芯绕组及筒体,所述第二铁芯绕组设于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一转子位于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装配于所述筒体的前端和后端,所述第一转轴的前端伸出所述外壳,所述第一转轴还可转动地装配于所述外壳的前端,所述第二转轴的前端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筒体外并与所述第一转轴之后端呈断开的同轴对接,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地装配于所述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筒体之外侧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沿所述第一转轴的周向于所述筒体上隔开地设置多个,所述外壳的内壁与所述散热片隔开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福益姚晶宏袁彬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壹倍达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