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偏瘫下肢良肢位摆放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841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卒中后偏瘫下肢良肢位摆放器具,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垫,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垫,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面,用于对患者的足部进行定位摆放,通过设置第一支撑垫,通过将患者的脚置于第一支撑垫,第一支撑垫将患者的脚部抬离床面,并通过第二固定带对脚部进行固定,稳定踝关节,防止踝关节变形或足下垂,同时通过腘窝垫与第二支撑垫承托膝关节和小腿,并通过第一固定带对小腿固定,契合腘窝生理弯曲防止肌肉和关节过伸。和关节过伸。和关节过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卒中后偏瘫下肢良肢位摆放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良肢位摆放器
,具体涉及卒中后偏瘫下肢良肢位摆放器具。

技术介绍

[0002]为促进早期康复,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需落实良肢位摆放,对防止关节挛缩意义重大,肢体偏瘫患者,患侧下肢足跟、内外踝骨突处容易形成压力性损伤,为防止形成压力性损伤,需使足跟抬离床面,解除压力,受患者依从性、肌肉力量、认知水平以及疾病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需要使用相关器具帮助患者规范合理的摆放下肢,达到既防止关节挛缩又防止压力性损伤的目的。
[0003]现有的良肢位摆放器有足圈,是一种直接套在患者的小腿上的圆环形器械,能使得患者的足部悬空,但是缺点是不能稳定踝关节,易使踝关节变形或足下垂,而且将足跟抬离床面后使小腿和膝关节处于过伸的状态,不契合腘窝生理弯曲,易致伸肌痉挛,虽然市面上还具有,稳定踝关节的作用的良肢位摆放器,但仍然没有解决小腿和膝关节处于过伸状态,导致伸肌痉挛的缺陷的问题,因此需要卒中后偏瘫下肢良肢位摆放器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卒中后偏瘫下肢良肢位摆放器具,解决了现有的良肢位摆放器有足圈,是一种直接套在患者的小腿上的圆环形器械,能使得患者的足部悬空,但是缺点是不能稳定踝关节,易使踝关节变形或足下垂,而且将足跟抬离床面后使小腿和膝关节处于过伸的状态,不契合腘窝生理弯曲,易致伸肌痉挛,虽然市面上还具有,稳定踝关节的作用的良肢位摆放器,但仍然没有解决小腿和膝关节处于过伸状态,导致伸肌痉挛的缺陷的问题,因此需要卒中后偏瘫下肢良肢位摆放器具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卒中后偏瘫下肢良肢位摆放器具,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垫,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垫,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面,用于对患者的足部进行定位摆放。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定位组件,通过定位组件可以对患者的足部进行定位摆放,防止患者侧下肢足跟、内外踝骨突处容易形成压力性损伤。
[0008]较佳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固定带,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带分别缝合在所述第二支撑垫的左右两侧,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一侧缝合有子魔术胶贴A,另一个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一侧缝合有母魔术胶贴A,所述第一支撑垫的左右两侧均缝合有第二固定带,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带左侧的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一侧均缝合有子魔术胶贴B,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带右侧的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一侧均缝合有母魔术胶贴B,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面设置有腘窝垫,所述腘窝垫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子魔术胶贴C,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面
固定安装有母魔术胶贴C;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部,用于调节所述腘窝垫的位置。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支撑垫,通过将患者的脚置于第一支撑垫,第一支撑垫将患者的脚部抬离床面,并通过第二固定带对脚部进行固定,稳定踝关节,防止踝关节变形或足下垂,同时通过腘窝垫与第二支撑垫承托膝关节和小腿,并通过第一固定带对小腿固定,契合腘窝生理弯曲防止肌肉和关节过伸。
[0010]较佳的,所述调节件包括:丝杆,所述丝杆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的内部,第二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丝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部,所述丝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孔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左侧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内部活动套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转动杆与所述丝杆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锥形齿轮,两个锥形齿轮相啮合。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转动杆,通过旋转转动杆使得丝杆旋转,从而推动第二支撑板远离第一支撑板此时腘窝垫的位置也随之移动,进而可以根据患者小腿长度调节腘窝垫的位置。
[0012]较佳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两个限位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孔活动套设。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杆,通过限位杆与限位孔活动套设可以在调节移动第二支撑板时对其起到限位作用。
[0014]较佳的,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把手。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转动把手,通过转动把手便于工作人员更好的转动转动杆。
[0016]较佳的,所述第一支撑垫、所述第二支撑垫和所述腘窝垫均为双层纱面料制成,且内部填充有海绵。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支撑垫,通过第一支撑垫、第二支撑垫和腘窝垫均为双层纱面料制成,且内部填充有海绵,具有柔软,透气,防止皮肤过敏等优质特性,使得患者使用时更加舒适。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通过设置第一支撑垫,通过将患者的脚置于第一支撑垫,第一支撑垫将患者的脚部抬离床面,并通过第二固定带对脚部进行固定,稳定踝关节,防止踝关节变形或足下垂,同时通过腘窝垫与第二支撑垫承托膝关节和小腿,并通过第一固定带对小腿固定,契合腘窝生理弯曲防止肌肉和关节过伸,且腘窝垫可根据患者需要进行更换,更换适合患者高度的腘窝垫。
[0020]通过设置转动杆,通过旋转转动杆使得丝杆旋转,从而推动第二支撑板远离第一支撑板此时腘窝垫的位置也随之移动,进而可以根据患者小腿长度调节腘窝垫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支撑垫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1、第一支撑板;2、第一支撑垫;3、第二支撑板;4、第二支撑垫;5、螺纹孔;6、第一固定带;7、子魔术胶贴A;8、母魔术胶贴A;9、第二固定带;10、子魔术胶贴B;11、母魔术胶贴B;12、腘窝垫;13、子魔术胶贴C;14、母魔术胶贴C;15、丝杆;16、第一连接孔;17、第二连接孔;18、转动杆;19、限位孔;20、限位杆;21、转动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卒中后偏瘫下肢良肢位摆放器具,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一支撑板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垫2,第一支撑板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3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垫4,第一支撑板1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卒中后偏瘫下肢良肢位摆放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板(1),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垫(2),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板(3),所述第二支撑板(3)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垫(4),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5);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3)的顶面,用于对患者的足部进行定位摆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卒中后偏瘫下肢良肢位摆放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固定带(6),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带(6)分别缝合在所述第二支撑垫(4)的左右两侧,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固定带(6)的一侧缝合有子魔术胶贴A(7),另一个所述第一固定带(6)的一侧缝合有母魔术胶贴A(8),所述第一支撑垫(2)的左右两侧均缝合有第二固定带(9),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带(9)左侧的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带(9)的一侧均缝合有子魔术胶贴B(10),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带(9)右侧的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带(9)的一侧均缝合有母魔术胶贴B(11),所述第二支撑板(3)的顶面设置有腘窝垫(12),所述腘窝垫(12)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子魔术胶贴C(13),所述第二支撑板(3)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母魔术胶贴C(14);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3)的内部,用于调节所述腘窝垫(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霞莫慧芬温移洁谭小莹韦婕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