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光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78396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上光伏系统,包括框架式光伏支架和组合式桩基;所述框架式光伏支架包括支架立柱,所述支架立柱的下端通过桩头连接件与组合式桩基的上端相连接;所述支架立柱的上端设置两个呈角度布置的三角形桁架,各所述三角形桁架分别包括支架顶梁、前支架斜撑以及后支架斜撑,所述支架顶梁以前低后高的姿态倾斜布置于所述前支架斜撑和后支架斜撑的上端,两个所述三角形桁架之间通过前支架水平梁和后支架水平梁相连接,形成空间框架结构,所述支架顶梁的上部设置有多道檩条,所述檩条上部用于布置光伏板。该海上光伏系统具有框架式光伏支架及组合式桩基基础,能够适应水深较深,海洋环境恶劣的光伏场,可以有效降低项目开发的成本。项目开发的成本。项目开发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上光伏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设备
,尤其涉及应用于海上的光伏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光伏行业向海上发展,受海洋环境的影响,对于光伏支架及光伏支架基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目前,在沿海潮间带区域已经有海上光伏项目实施,这些项目中光伏支架的形式与陆上光伏支架的形式一样,每根立柱上设置一品支架,基础形式也与陆上光伏项目一样,每个光伏支架下部设置一根PHC管桩(即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
[0004]但是,海上光伏与陆上光伏的地质条件及环境条件不同,采用陆上的基础及支架形式不能适用所有的海上光伏场址,对于水深较深的光伏场,为了避开波浪拍击光伏板,光伏支架要高出水面一定高度,水深使得支架下部的立柱要伸出泥面更高的长度,在海水中还存在波浪和海流荷载,光伏支架也要受到波浪荷载,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基础受到的弯矩和水平力,这就对支架基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5]若采用常规的PHC管桩作为基础的话,需要更大直径、更长的桩基,这将大幅度增加项目的成本,不利于海上光伏的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上光伏系统。该海上光伏系统具有框架式光伏支架及组合式桩基基础,能够适应水深较深,海洋环境恶劣的光伏场,可以有效降低项目开发的成本。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海上光伏系统,包括框架式光伏支架和组合式桩基;所述框架式光伏支架包括支架立柱,所述支架立柱的下端通过桩头连接件与所述组合式桩基的上端相连接;所述支架立柱的上端设置两个呈角度布置的三角形桁架,各所述三角形桁架分别包括支架顶梁、前支架斜撑以及后支架斜撑,所述支架顶梁以前低后高的姿态倾斜布置于所述前支架斜撑和后支架斜撑的上端,两个所述三角形桁架之间通过前支架水平梁和后支架水平梁相连接,形成空间框架结构,所述支架顶梁的上部设置有多道檩条,所述檩条上部用于布置光伏板。
[0008]可选地,各所述三角形桁架还包括平行于所述支架顶梁的中间梁。
[0009]可选地,所述中间梁、前支架水平梁和后支架水平梁位于与所述支架顶梁相平行的同一平面。
[0010]可选地,所述前支架斜撑的长度短于所述后支架斜撑的长度,且所述前支架斜撑上端的高度低于所述后支架斜撑的高度。
[0011]可选地,所述檩条的横截面呈折弯角为直角的“Z”字形;和/或,所述光伏板通过卡扣式连接件与檩条相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组合式桩基包括位于泥面以下的第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段、位于泥
面区域的钢管混凝土桩段、以及位于泥面以上的第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段。
[0013]可选地,所述组合式桩基包括位于泥面以下的第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段、位于泥面区域的钢管混凝土桩段、钢质变径段以及位于泥面以上的第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段;所述第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段和钢管混凝土桩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段的直径并通过所述钢质变径段进行过渡。
[0014]可选地,所述组合式桩基包括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位于泥面以下的环形吸力筒,所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与环形吸力筒之间通过灌浆连接。
[0015]可选地,所述环形吸力筒包括环形外壁、环形内壁、环形顶盖及内隔舱;所述环形内壁的内径大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外径,两者间形成用于灌浆的环形空间,各所述内隔舱上分别设置有抽水口。
[0016]可选地,所述组合式桩基在水面区域的外周部包覆有钢板。
[0017]本技术所提供的海上光伏系统具有框架式光伏支架和组合式桩基,其中,框架式光伏支架可提高光伏支架在桩基之间的刚度,还可以降低檩条之间的跨度,从而减小檩条的截面尺寸,组合式桩基相对于单根桩基,可提高桩基在泥面附近区域的刚度和强度,从而降低桩基的尺寸,能够适应水深较深、海洋环境恶劣的光伏场,并有效降低项目开发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海上光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A

A视图;
[0020]图3为图2中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海上光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种海上光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5的B

B视图。
[0024]图中:
[0025]10.光伏支架11.支架立柱12.支架顶梁13.中间梁14.前支架斜撑15.后支架斜撑16.前支架水平梁17.后支架水平梁18.檩条20.桩头连接件30.组合式桩基31.第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段32.钢管混凝土桩段33.第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段34.钢板35.钢质变径段36.预应力混凝土管桩37.环形吸力筒371.环形外壁372.环形内壁373.环形顶盖374.内隔舱375.抽水口40.光伏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7]在本文中,“上、下、内、外”等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确立的,根据附图的不同,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并不能将其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028]请参考图1、图2、图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海上光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

A视图;图3为图2中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29]如图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技术所提供的海上光伏系统,主要由框架式光伏支架10和组合式桩基30两大部分组成,框架式光伏支架10的支架立柱11通过桩头连接件20与组合式桩基30的上端相连接。
[0030]具体地,支架立柱11的上端设置两个呈角度布置的三角形桁架,每一个三角形桁架分别由支架顶梁12、中间梁13、前支架斜撑14和后支架斜撑15构成,前支架斜撑14的长度短于后支架斜撑15的长度,且前支架斜撑14上端的高度低于后支架斜撑15的高度,支架顶梁12以前低后高的姿态倾斜布置于前支架斜撑14和后支架斜撑15的上端,中间梁13平行于支架顶梁12,左右两个三角形桁架之间通过前支架水平梁16和后支架水平梁17相连接,形成空间框架结构,中间梁12、前支架水平梁16和后支架水平梁17位于与支架顶梁12相平行的同一平面。
[0031]支架顶梁12的上部设置有多道檩条18,支架顶梁12的间距即是檩条18的跨度,檩条18的横截面呈折弯角为直角的“Z”字形,檩条18上部用于布置光伏板40,光伏板40可通过卡扣式连接件与檩条18相连接。
[0032]这种框架形式可提高光伏支架在桩基之上的刚度,还可以降低檩条之间的跨度,从而减小檩条的截面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海上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式光伏支架和组合式桩基;所述框架式光伏支架包括支架立柱,所述支架立柱的下端通过桩头连接件与所述组合式桩基的上端相连接;所述支架立柱的上端设置两个呈角度布置的三角形桁架,各所述三角形桁架分别包括支架顶梁、前支架斜撑以及后支架斜撑,所述支架顶梁以前低后高的姿态倾斜布置于所述前支架斜撑和后支架斜撑的上端,两个所述三角形桁架之间通过前支架水平梁和后支架水平梁相连接,形成空间框架结构,所述支架顶梁的上部设置有多道檩条,所述檩条上部用于布置光伏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三角形桁架还包括平行于所述支架顶梁的中间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上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梁、前支架水平梁和后支架水平梁位于与所述支架顶梁相平行的同一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上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斜撑的长度短于所述后支架斜撑的长度,且所述前支架斜撑上端的高度低于所述后支架斜撑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上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檩条的横截面呈折弯角为直角的“Z”字形;和/或,所述光伏板通过卡扣式连接件与檩条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文涛逯鹏郭玮余刚董宏季李健宋云峰李佳楠解锦婷闫雨成胡春明田利勇张威张少忠张雯雯陈建征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