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纱上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838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经纱上浆装置,该经纱上浆装置具备卷绕经纱片的第一辊、以夹着经纱片的路径的方式与第一辊外接的第二辊、以及向第一辊及第二辊的外接位置供给浆液的浆液供给装置,其中,能够更容易地进行针对浆液供给装置的清洁作业。经纱上浆装置中的浆液供给装置具备具有多个供给孔的浆液供给管和设于每个供给孔并安装于浆液供给管的安装部的喷嘴单元,喷嘴单元由在前端具备喷出口的喷嘴部和安装喷嘴部且安装于浆液供给管的基部构成,各喷嘴单元具有能够进行喷嘴部相对于基部的装卸且构成为不使用工具就能够进行上述装卸的装卸构造。构造。构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经纱上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经纱上浆装置,该经纱上浆装置具备卷绕经纱片的第一辊、以夹着经纱片的路径的方式与第一辊外接的第二辊、以及向第一辊及第二辊的外接位置供给浆液的浆液供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作为上述的经纱上浆装置,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装置。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经纱上浆装置具备卷绕经纱片的驱动辊(第一辊)、以夹着经纱片的路径的方式与第一辊外接的第一支撑辊(第二辊)、以及向第一辊及第二辊的外接位置供给浆液的浆液供给装置。而且,该浆液供给装置具备用于向上述外接位置供给浆液的供给喷嘴。此外,关于该供给喷嘴,虽在专利文献1中未公开,但当从经纱上浆装置的技术观点考虑时,认为在第一辊的轴线方向(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
[0003]而且,在像这样构成的经纱上浆装置中,经由浆液供给装置中的各供给喷嘴向上述外接位置供给浆液,并且经纱片通过在第一辊以及第二辊之间,从而从经纱片挤出多余的浆液并对经纱片进行上浆。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20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然而,如上所述地供给的浆液一般具有较高的粘度。因此,在供给喷嘴中,从喷嘴前端部供给的浆液的一部分滞留在其前端部而逐渐凝固,有时成为变成浆块而附着的状态。再有,若在保持该状态下继续浆液的供给,则浆块逐渐变大,有时该浆块从喷嘴前端部剥落。然后,若像这样浆块掉落,则该浆块附着于经纱片,导致针对经纱片的上浆品质的降低。因此,在经纱上浆装置中,需要由作业人员定期地进行将滞留在喷嘴前端部的浆块除去的清洁作业。
[0009]但是,作业人员不得不避开辊部件、配管等其它构成要素地进行上述清洁作业,相对于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多个供给喷嘴中的位于中央附近的供给喷嘴,对该喷嘴的可操作性非常差,作业性极差。并且,由于在上述外接位置的近旁进行上述清洁作业,所以也有作业人员从喷嘴前端部除去的浆块掉落到上述外接位置的担忧。
[0010]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容易进行针对浆液供给装置的上述清洁作业的经纱上浆装置。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以上述的经纱上浆装置作为前提,其特征在于,该经纱上浆装置中的浆液供给装置具备:浆液供给管,其沿第一辊的轴线方向延伸且具有在
其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的供给孔;以及喷嘴单元,其设于每个供给孔并安装于浆液供给管,浆液供给管包括设于供给孔并安装喷嘴单元的安装部,各喷嘴单元由在前端具备喷出口的喷嘴部和安装喷嘴部且安装于浆液供给管的基部构成,并具有能够进行喷嘴部相对于基部的装卸且构成为不使用工具就能够进行上述装卸的装卸构造。
[0013]也就是说,本技术的方案如下。
[0014]本技术是一种经纱上浆装置,具备卷绕经纱片的第一辊、以夹着上述经纱片的路径的方式与上述第一辊外接的第二辊、以及向上述第一辊及上述第二辊的外接位置供给浆液的浆液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0015]上述浆液供给装置具备:沿上述第一辊的轴线方向延伸且具有在上述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的供给孔的浆液供给管;以及设于每个上述供给孔并安装于上述浆液供给管的喷嘴单元,
[0016]上述浆液供给管包括设于上述供给孔并安装上述喷嘴单元的安装部,
[0017]各上述喷嘴单元由在前端具备喷出口的喷嘴部和安装上述喷嘴部且安装于上述浆液供给管的基部构成,并具有能够进行上述喷嘴部相对于上述基部的装卸且构成为不使用工具就能够进行上述装卸的装卸构造。
[0018]技术的效果如下。
[0019]根据本技术的经纱上浆装置,该经纱上浆装置中的浆液供给装置构成为,设于浆液供给管中的每个供给孔的喷嘴单元具有装卸构造,该装卸构造构成为,能够不使用工具而相对于浆液供给管进行在前端具备喷出口的喷嘴部的装卸。由此,能够成为从浆液供给管拆下了喷嘴单元中需要上述清洁作业的喷嘴部的状态,因此格外容易进行上述清洁作业。并且,由于能够不使用工具地进行上述清洁作业时的装卸作业,所以其作业性也非常良好。
[0020]再有,能够成为从浆液供给管拆下了喷嘴部的状态,从而能够在远离上述外接位置的位置(经纱上浆装置外)进行上述清洁作业。由此,也可靠地排除使从喷嘴部的前端除去的浆块掉落到上述外接位置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经纱上浆装置的侧视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经纱上浆装置的主视图。
[0023]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浆液供给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24]符号说明
[0025]1—经纱上浆装置,3—上浆槽,5—供给源,7—供给管,11—上浆辊,12—支轴,13—第一挤压辊,14—支轴,15—第二挤压辊,16—支轴,18—浆液积存部,20—浆液供给装置,30—浆液供给管,31—供给孔,32—安装部,40—喷嘴单元,41—弯头,42—球阀,43—流体联接器,43a—联接器插座,43b—联接器插头,44—喷嘴,44a—喷出口,44a1—内周缘,50—基部,52—喷嘴部,S—浆液,T—经纱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基于图1~图3对应用了本技术的经纱上浆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实施
例)进行说明。
[0027]经纱上浆装置1具备贮存浆液S的上浆槽3、卷绕经纱片T且浸渍于浆液S的上浆辊11、以及与上浆辊11外接的第一挤压辊13及第二挤压辊15。并且,经纱上浆装置1还具备从上方向上浆辊11与第一挤压辊13的外接位置供给浆液S的浆液供给装置20。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上浆辊11相当于在本技术中说明的第一辊,第一挤压辊13相当于第二辊。
[0028]上浆辊11是卷绕经纱片T的辊,由安装于其两端的支轴12以相对于经纱上浆装置1中的框架(图示省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而且,上浆辊11以成为其下部浸渍于在上浆槽3内贮存的浆液S中的状态的方式设置。
[0029]此外,经纱上浆装置1具备旋转驱动上浆辊11的驱动机构(图示省略)。由此,上浆辊11与经纱片T的前进相符地被积极旋转驱动。而且,经纱片T以卷绕于上浆辊11的形式被引导,成为在像这样被引导的过程中浸渍于浆液S而含浸有浆液S的状态。
[0030]第二挤压辊15是用于挤出含浸于该经纱片T的浆液S的部件,以位于相对于上浆辊11的前侧的配置设置。并且,第二挤压辊15以使其轴线方向与上浆辊11的轴线方向(经纱上浆装置1的宽度方向)一致的方向,由安装于其两端的支轴16以相对于上述框架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此外,第二挤压辊15经由按压机构(图示省略)相对于上述框架被支撑,以相对于上浆辊11被按压的状态与上浆辊11外接的方式设置。因此,第二挤压辊15如上所述地伴随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纱上浆装置,具备卷绕经纱片的第一辊、以夹着上述经纱片的路径的方式与上述第一辊外接的第二辊、以及向上述第一辊及上述第二辊的外接位置供给浆液的浆液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浆液供给装置具备:沿上述第一辊的轴线方向延伸且具有在上述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的供给孔的浆液供给管;以及设于每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出充希
申请(专利权)人: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