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和具有其的家用电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8287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和具有其的家用电器。触控装置包括触控面板、电路板、外层触摸感应件以及内层触摸感应件,触控面板包括触控键;电路板设置在触控面板的后方;外层触摸感应件的一端抵靠触控键的边缘区域且另一端固定至电路板,外层触摸感应件电连接至电路板;内层触摸感应件位于触控面板和电路板之间,内层触摸感应件抵靠触控键的中部区域且电连接至电路板。本申请的触控装置中,用户的手指触碰到触控键的边缘区域和中部区域时能够分别在外层触摸感应件和内层触摸感应件中形成感应电流,通过检测外层触摸感应件和内层触摸感应件中的感应电流的变化就能够确定手指是否成功操作该触控键。由此,可以提高该触控装置的灵敏度。高该触控装置的灵敏度。高该触控装置的灵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装置和具有其的家用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器设备控制的
,具体地,涉及一种触控装置和具有其的家用电器。

技术介绍

[0002]例如触控开关等的触控装置由于采用全封闭设计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目前主流的触控开关采用电容感应技术。典型的电容式触控开关包括面板、电路板和触摸弹簧。触摸弹簧和电路板均设置在面板的背面。触摸弹簧的后端焊接到电路板且前端抵靠在面板内的触控键上。当手指接触触控键时,手指和触摸弹簧之间形成耦合电容。于是通过检测触摸弹簧上的感应电流的变化,可以知道是否有手指头触摸。
[0003]由于电器产品的功能较多,触控键的中间会用文字提示该触控键的功能,在触控键内且在文字的上方通常设置有透光窗口。在透光窗口对应的电路板上会设置发光元件。当该触控键操作成功后,发光元件会照亮透光窗口,以给用户提示。
[0004]出于对触控键内布局的考虑,目前的触控键的面积较大。而且为了避让电路板上的发光元件,触摸弹簧通常是空心的且抵靠在触控键的边缘区域上,导致所形成的有效感应区域的面积较小。当用户的手指较细时,极有可能触摸到触控键的中部区域而无法有效地在触摸弹簧上形成感应电流。于是,可能会出现了触摸不良的情况,使得触控装置的灵敏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触控装置包括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包括触控键;电路板,电路板设置在触控面板的后方;外层触摸感应件,外层触摸感应件的一端抵靠触控键的边缘区域且另一端固定至电路板,外层触摸感应件电连接至电路板;以及内层触摸感应件,内层触摸感应件位于触控面板和电路板之间,内层触摸感应件抵靠触控键的中部区域且电连接至电路板。
[0006]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装置中,用户的手指触碰到触控键的边缘区域和中部区域时能够分别在外层触摸感应件和内层触摸感应件中形成感应电流,通过检测外层触摸感应件和内层触摸感应件中的感应电流的变化就能够确定手指是否成功操作该触控键。由此,可以提高该触控装置的灵敏度。
[0007]示例性地,电路板上设置有发光元件,发光元件面向触控键,沿着平行于触控装置的侧向方向,发光元件位于外层触摸感应件和内层触摸感应件之间,触控键上设置有透光区域,发光元件与透光区域对准。如此设置,发光元件可以设置在对应的触控键的后方,由此既可以节约了空间,也不干涉外层触摸感应件和内层触摸感应件,可以使触控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而且,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可以径直穿过外层触摸感应件和内层触摸感应件之间的区域,便于用户在触控面板上观察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提供背光照明。
[0008]示例性地,外层触摸感应件在触控面板上具有第一投影,内层触摸感应件在触控
面板上具有第二投影,透光区域位于第一投影和第二投影之间。如此设置,发光元件发出的大部分光可以径直穿过第一投影和第二投影之间的区域,不会被外层触摸感应件和内层触摸感应件所阻挡。
[0009]示例性地,发光元件在触控键内的投影与第二投影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或等于2毫米。如此设置,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可以基本不受内层触摸感应件的遮挡。
[0010]示例性地,发光元件在触控键内的投影与第一投影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或等于2毫米。如此设置,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可以基本不受外层触摸感应件的遮挡。当透光窗口的尺寸和发光元件之间的间距较小时,最小间距和最小间距可以在上述范围内选择较小的值。最小间距和最小间距也可以与发光元件的亮度有关。如果发光元件的功率足够大的话,即使其发出的光被外层触摸感应件和内层触摸感应件遮挡,也能够有足够的光透出透光窗口。
[0011]示例性地,第一投影包围第二投影。如此,可以缩小触控装置的整体结构,便于触控装置的小型化设计;而且可以使外层触摸感应件与触控键具有尽量大的接触面积。
[0012]示例性地,透光区域相对于触控键偏心设置。透光区域相对于中部区域偏心设置可以使触控键上具有足够的空间来设置足够醒目的标识。
[0013]示例性地,触控键上设置有标识,透光区域与标识错开。可以避免透光区域对标识的完整性产生影响。
[0014]示例性地,内层触摸感应件包括与触控键的中部区域抵靠的内层抵靠部,内层抵靠部固定至外层触摸感应件,且内层抵靠部通过外层触摸感应件电连接至电路板。内层抵靠部通过外层触摸感应件电连接至电路板,可以使得内层触摸感应件的结构更加简单,与电路板的连接也更易于实现。
[0015]示例性地,内层触摸感应件包括与触控键的中部区域抵靠的内层抵靠部;以及内层支撑部,内层支撑部的一端固定且电连接至内层抵靠部,内层支撑部的另一端固定且电连接至电路板。可以提高内层触摸感应件的强度,延长了内层抵靠部的使用寿命,避免其在长期触摸甚至不经意的强按压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可选地,内层抵靠部可以通过单独的引脚电连接至电路板,或者可以与外层触摸感应件共用引脚电连接至电路板。
[0016]示例性地,内层支撑部处于弹性压缩状态。内层支撑部可以处于压缩状态可以保证内层抵靠部可靠地抵靠在触控面板上,从而保证触控灵敏度。
[0017]示例性地,内层支撑部被压缩1.5毫米至3.5毫米。如此设置,内层支撑部的弹力会作用在内层抵靠部和电路板上,这样,可以确保内层触摸感应件夹持在触控面板和电路板之间并形成可靠的接触,进而可以确保触控灵敏度。
[0018]示例性地,内层支撑部呈弹簧状。如此设置,内层支撑部可以实现具有一定的可弹性变形能力,进而具有前述技术效果。而且通过设置成弹簧状而使内层支撑部具有弹性,加工更加方便。
[0019]示例性地,内层抵靠部在与触控面板平行的平面内弯曲成螺旋状、网状、折线状和蜿蜒状中的一种或多种。如此设置,内层抵靠部可以将触控键的中部区域的一部分分隔成若干个小区域,用户的手指的尺寸可以宽于这些小区域的宽度,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触控灵敏度。
[0020]示例性地,内层抵靠部由导体弯折形成,导体足够密集使得内层抵靠部覆盖的区
域内的任意一个5毫米
×
5毫米的子区域中均存在导体的一部分。如此设置,即使用户用小拇指触摸触控键的中部区域时,小拇指也会触摸到网格,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触控装置的触摸灵敏度。
[0021]示例性地,内层触摸感应件的至少内层抵靠部由导体弯折形成。如此设置,内层触摸感应件的制造更加简单。
[0022]示例性地,触控键上具有顺时针排列的第一虚拟点、第二虚拟点、第三虚拟点和第四虚拟点,导体从第一虚拟点依次延伸至第三虚拟点、第四虚拟点和第二虚拟点。如此设置,通过简单的两次弯折便使得内层抵靠部形成网状结构,既简化了内层抵靠部的结构,又能将中部区域分隔成多个小区域,进一步提高了触控的灵敏度。
[0023]示例性地,第三虚拟点和第四虚拟点位于第一虚拟点和第二虚拟点之间的第一连线的第一侧,电路板上设置有发光元件,发光元件面向触控键且对准第一连线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如此设置,发光元件可以设置在内层抵靠部的外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触控键;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触控面板的后方;外层触摸感应件,所述外层触摸感应件的一端抵靠所述触控键的边缘区域且另一端固定至所述电路板,所述外层触摸感应件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以及内层触摸感应件,所述内层触摸感应件位于所述触控面板和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内层触摸感应件抵靠所述触控键的中部区域且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面向所述触控键,沿着平行于所述触控装置的侧向方向,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外层触摸感应件和所述内层触摸感应件之间,所述触控键上设置有透光区域,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透光区域对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触摸感应件在所述触控面板上具有第一投影,所述内层触摸感应件在所述触控面板上具有第二投影,所述透光区域位于所述第一投影和所述第二投影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触控键内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投影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或等于2毫米;和/或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触控键内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投影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或等于2毫米;和/或所述第一投影包围所述第二投影。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区域相对于所述触控键偏心设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键上设置有标识,所述透光区域与所述标识错开。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触摸感应件包括与所述触控键的中部区域抵靠的内层抵靠部,所述内层抵靠部固定至所述外层触摸感应件,且所述内层抵靠部通过所述外层触摸感应件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触摸感应件包括:与所述触控键的中部区域抵靠的内层抵靠部;以及内层支撑部,所述内层支撑部的一端固定且电连接至所述内层抵靠部,所述内层支撑部的另一端固定且电连接至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舒姚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