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生产过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78116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自来水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来水生产过滤系统,混凝池和过滤池;其中,所述混凝池为圆柱塔式结构,其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反应池和沉淀池;所述过滤池在所述混凝池顶部外周环绕设置多个,并连通所述沉淀池;所述过滤池内设有滤砂面,所述滤砂面顶部设有反洗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解决无法做到将距反洗口近的冲力均匀的分散到距离反洗口较边缘的角落,难以确保反冲洗无死角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来水生产过滤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自来水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自来水生产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设备工艺,单个滤池面积约30平方米,滤砂面距离中心反洗口1

4米,滤砂面中心和边缘角落距离反洗口相差悬殊,导致边缘角落无法反洗彻底,纳污能力降低,同时污泥慢慢沉积结块,有效过滤面积逐渐减少,恶性循环导致滤池反洗频率增加,整体反洗水量增大4

10倍。每次反洗相当于抖动滤砂后又没有清洗彻底,反洗后正常运行短期出水浑浊度高,频繁反洗的水混合到清水池,水质自然无法达标,只能频繁更换滤砂。
[0003]由于滤池数量有限,每次反洗时的出水量只有正常运行水量的50

70%,大大的降低了制水量,影响制水的安全性。有些工艺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将虹吸系统改为汽水混合反洗系统,这个改进可以解决清洗的问题。但是这种改造需要增加反洗泵、空压机、反洗水池等一系列的设备,大大增加了投资运行成本,同时也对操作和检修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难度。
[0004]申请号为CN202221149400.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复合式成套高效净水系统,该使用新型公开的池体中设有反应池、沉淀池以及过滤池,通过将高浊度原水与药剂混合,高浊度原水通过管路进入池体的反应池内,使得高浊度原水与药剂在反应池内发生絮凝反应,絮凝后的高浊度原水进入沉淀池内,通过设于沉淀池底部的多个排泥斗,将杂质沉淀,沉淀后的清水进入过滤池,通过多个间隔设置复合式过滤系统,将清水进行再次过滤,过滤后的清水通过管路进入过滤池内,较大程度地提高了沉淀效率和杂质的去除效果。但是,该技术的过滤池与传统设备工艺存在一样的问题,无法做到将距反洗口近的冲力均匀的分散到距离反洗口较边缘的角落,难以确保反冲洗无死角,因而需要增大反洗频率,容易造成反洗水量浪费。
[0005]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自来水生产过滤系统,以解决无法做到将距反洗口近的冲力均匀的分散到距离反洗口较边缘的角落,难以确保反冲洗无死角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自来水生产过滤系统,包括混凝池和过滤池;其中,
[0009]所述混凝池为圆柱塔式结构,其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反应池和沉淀池;
[0010]所述过滤池在所述混凝池顶部外周环绕设置多个,并连通所述沉淀池;所述过滤池内设有滤砂面,所述滤砂面顶部设有反洗水口。
[0011]作为优选,所述滤砂面距离所述反洗水口1

1.9m。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自来水生产过滤系统,滤砂面距反洗口最边缘的角落只有1.9米,与距离反洗口最近的1米相差不大,能把距反洗口近的冲力均匀的分散到距离反洗口较边缘的角落,以确保反冲洗无死角,反洗彻底,大大提高了滤池反洗后的纳污能力,可以降低反洗频率,节省反洗水量,有利于延长滤砂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过滤池反洗时的示意图;
[0015]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16]1、混凝池;2、过滤池;3、反应池;4、沉淀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对本技术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技术的限制。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接。对于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参照附图1

2,自来水生产过滤系统,包括混凝池1和过滤池2;其中,
[0021]混凝池1为圆柱塔式结构,其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反应池3和沉淀池4;
[0022]过滤池2在混凝池1顶部外周环绕设置多个,并连通沉淀池4;过滤池2内设有滤砂面,滤砂面顶部设有反洗水口。
[002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加过滤池2数量,减少滤池面积,单个过滤池2面积5平方米,滤砂面距离反洗口1到1.9米,由于滤砂面距反洗口最边缘的角落只有1.9米,与距离反洗口最近的1米相差不大,能把距反洗口近的冲力均匀的分散到距离反洗口较边缘的角落,以确保反冲洗无死角,反洗彻底,大大提高了滤池反洗后的纳污能力,降低反洗频率,整体节省反洗水量4

10倍,滤砂使用寿命延长3倍以上。反洗时制水量在正常水量的90%以上,几乎不受影响,保证制水的稳定和安全。
[0024]本技术的自来水生产过滤系统,无需将虹吸系统改为汽水混合反洗系统,可以在不增加反洗泵、空压机、反洗水池等一系列的设备的情况下,做到将距反洗口近的冲力均匀分散到距离反洗口较边缘的角落,实现了反冲洗无死角,大大减少了投资运行成本,非
常的实用,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0025]前述对本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来水生产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池和过滤池;其中,所述混凝池为圆柱塔式结构,其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反应池和沉淀池;所述过滤池在所述混凝池顶部外周环绕设置多个,并连通所述沉淀池;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智张桂娇柏燕艳王骞姚东参白洋张思黄瑜刘祺
申请(专利权)人:新宇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