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实验室含磷废液处理桶,涉及废液处理领域。一种新型的实验室含磷废液处理桶,包括处理桶体、排液管、承重支脚以及桶盖,所述排液管安装在处理桶体底部的排液口处,所述承重支脚呈圆周等间距安装在处理桶体下端,所述桶盖盖合在处理桶体上端的开口处,还包括:主过滤板,滑动连接在所述处理桶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处理后的无害废液与含磷絮状物进行充分的分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完成含磷物的析出后不能很好的将含磷絮状物和无害废液充分分开的问题,避免了部分含磷絮状物混合在无害污水中,然后跟随无害污水倾倒至污水排弃管道内造成污染,有效地提高了污水排放的安全性。污水排放的安全性。污水排放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实验室含磷废液处理桶
[0001]本技术属于废液处理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的实验室含磷废液处理桶。
技术介绍
[0002]实验室产生的废液通常使用废液桶进行收集后进行统一处理,其中洗板机产生的废液中会含有大量的无机磷,大量含磷的废液若直接倾倒至污水排弃管道,则会导致水质中出现无机磷污染,因此为了保证排放的废液不对水质造成影响,实验室中通常都会使用废液桶对含磷废液进行收集,然后再通过泡腾片对其消毒后再添加除磷剂进行除磷,添加除磷剂后的废液中会产生大量的含磷絮状物,絮状物通过长时间的放置后可沉积在废液桶底部,其上清废液则可按照无害污水进行处理,下层含磷絮状物经过分离后则可按照固体废物进行处理。
[0003]但是目前使用的一般废液桶在倾倒上清时无法很好的做到固液分离,这就可能会导致上清废液中的含磷絮状物去除不彻底,以至于部分含磷絮状物随上清废水一同被倾倒至污水排弃管道,造成污染,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的实验室含磷废液处理桶。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新型的实验室含磷废液处理桶,包括处理桶体、排液管、承重支脚以及桶盖,所述排液管安装在处理桶体底部的排液口处,所述承重支脚呈圆周等间距安装在处理桶体下端,所述桶盖盖合在处理桶体上端的开口处,还包括:主过滤板,滑动连接在所述处理桶体内;副过滤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主过滤板的底部;所述副过滤板与主过滤板紧密相贴,所述主过滤板与副过滤板上均开设有多个通口,所述主过滤板的通口上安装有细滤布;转动杆,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的上端,且上端向上贯穿于所述桶盖。
[0006]为了便于避免主过滤板跟随副过滤板发生小幅度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桶体的内壁两侧对称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主过滤板靠近限位滑槽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滑动在限位滑槽内。
[0007]为了便于使主过滤板上的通口与副过滤板上的通口完全重合,进一步地,所述桶盖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环形圈,所述环形圈套设在转动杆的外侧,所述环形圈上等间距开设有与通口数量相同的固定块,所述转动杆上固定连接有与固定块相平齐的指针。
[0008]为了便于使主过滤板上的通口与副过滤板上的通口完全重合,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为多边形杆,所述转动杆的上的每个边角分别对应一个通口。
[0009]为了便于避免转动杆在转动时发生晃动,更进一步地,所述桶盖上的贯通口处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承,所述转动杆穿过转动轴承。
[0010]为了便于方便工作人员观察添加除磷剂后的废液产生含磷絮状物的进度,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桶体上靠近主过滤板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透明观察板。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主过滤板、副过滤板、转轴、转动杆等的配合使用,可以将处理后的无害废液与含磷絮状物进行充分的分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完成含磷物的析出后不能很好的将含磷絮状物和无害废液充分分开的问题,避免了部分含磷絮状物混合在无害污水中,然后跟随无害污水倾倒至污水排弃管道内造成污染,有效地提高了污水排放的安全性。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13]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实验室含磷废液处理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实验室含磷废液处理桶中处理桶体、限位滑槽、限位滑块、转动杆、主过滤板以及副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实验室含磷废液处理桶中主过滤板、副过滤板、转轴、转动杆、以及限位滑槽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实验室含磷废液处理桶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实验室含磷废液处理桶中处理筒体、透明观察板、转动杆以及限位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处理桶体;101、排液管;102、承重支脚;103、透明观察板;104、限位滑槽;2、桶盖;201、转动轴承;202、环形圈;203、固定块;3、主过滤板;301、副过滤板;302、限位滑块;303、转轴;304、转动杆;3041、指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1]实施例1:
[0022]参照图1
‑
图5,一种新型的实验室含磷废液处理桶,包括处理桶体1、排液管101、承重支脚102以及桶盖2,排液管101安装在处理桶体1底部的排液口处,承重支脚102呈圆周等间距安装在处理桶体1下端,桶盖2盖合在处理桶体1上端的开口处,还包括:主过滤板3,滑动连接在处理桶体1内;副过滤板301,通过转轴303转动连接在主过滤板3的底部;副过滤板301与主过滤板3紧密相贴,主过滤板3与副过滤板301上均开设有多个通口,主过滤板3的通口上安装有细滤布;转动杆304,固定连接在转轴303的上端,且上端向上贯穿于桶盖2。
[0023]当需要对实验室产生的含磷废液进行处理时,此时便可转动杆304,使副过滤板301上的通口与主过滤板3上的通口交错分布,然后主过滤板3和副过滤板301便可对处理桶体1的底部进行密封,接着再打开桶盖2,并将含磷废液倒入到处理桶体1内,然后便可向含磷废液内加入泡腾片对含磷废液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完成后便可向含磷废液内添加除磷剂
进行除磷处理,然后添加除磷剂后的含磷废液便会开始产生大量的含磷絮状物,当除磷剂将含磷废液内的磷全部析出后,此时便可转动转动杆304,转动杆304便会通过转轴303带动副过滤板301进行转动,装置主过滤板3上的通口与副过滤板301上的通口重合,接着析出磷的清水便会通过通口向下流到处理桶体1的底部,然后再打开排液管101上的阀门便可将清水排出,而含磷絮状物则会在主过滤板3通口处的细滤布的拦截下停留到主过滤板3上,接着再通过转动杆304向上提拉主过滤板3便可将含磷絮状物取出处理桶体1,最后得到的含磷絮状物则可按照固体废物进行处理,通过主过滤板3、副过滤板301、转轴303、转动杆304等的配合使用,可以将处理后的无害废液与含磷絮状物进行充分的分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完成含磷物的析出后不能很好的将含磷絮状物和无害废液充分分开的问题,避免了部分含磷絮状物混合在无害污水中,然后跟随无害污水倾倒至污水排弃管道内造成污染,有效地提高了污水排放的安全性。
[0024]实施例2:
[0025]参照图1
‑
图5,一种新型的实验室含磷废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实验室含磷废液处理桶,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桶体(1)、排液管(101)、承重支脚(102)以及桶盖(2),所述排液管(101)安装在处理桶体(1)底部的排液口处,所述承重支脚(102)呈圆周等间距安装在处理桶体(1)下端,所述桶盖(2)盖合在处理桶体(1)上端的开口处,还包括:主过滤板(3),滑动连接在所述处理桶体(1)内;副过滤板(301),通过转轴(303)转动连接在所述主过滤板(3)的底部;所述副过滤板(301)与主过滤板(3)紧密相贴,所述主过滤板(3)与副过滤板(301)上均开设有多个通口,所述主过滤板(3)的通口上安装有细滤布;转动杆(304),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303)的上端,且上端向上贯穿于所述桶盖(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实验室含磷废液处理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桶体(1)的内壁两侧对称开设有限位滑槽(104),所述主过滤板(3)靠近限位滑槽(104)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滑块(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富伟,孙鹏程,陈梦玲,
申请(专利权)人:军科正源上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