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入耳式耳机及其耳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8051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入耳式耳机及其耳套。其中耳套包括:内侧膜片和外侧膜片,内侧膜片围合形成中空筒状,外侧膜片环绕在内侧膜片的外侧,一端与内侧膜片相连接,另一端作为耳套的外基部在佩戴时紧密贴合用户的耳道;并且外侧膜片远离外基部的部分与内侧膜片远离内基部的部分共同形成一伞状部;所述耳套的伞状部具有声学阻尼或结构阻尼,用于抑制耳套在主要振动模态的固有频率处的受迫振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案能够有效提高人耳敏感频段内的耳套隔声量。隔声量。隔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入耳式耳机及其耳套


[0001]本技术涉及耳机
,特别涉及一种入耳式耳机及其耳套。

技术介绍

[0002]入耳式耳机,又名耳道式耳机、入耳式耳塞、或者入耳式监听器(In

Ear

Monitor,IEM),是一种用在人体听觉器官内部的耳机。入耳式耳机由于其低音好、体积小方便携带、有一定隔声性能、能适用于多种噪声户外场景等优点,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0003]图1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一种入耳式耳机的外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入耳式耳机一般由耳机本体1和耳套2组成。其中,耳套2套接在耳机本体1的出声口12上。用户在佩戴入耳式耳机时,将耳套2贴合用户耳道的内壁,这样用户的耳道和入耳式耳机的耳套2就可以形成封闭的耳内空腔,以获得较好的密闭性,降低外界噪音对出声口12输出声音的干扰。
[0004]可见,耳套作为入耳式耳机和人耳的结构耦合部件,对于隔声性能以及佩戴舒适度等,起着关键的作用。
[0005]为提高入耳式耳机佩戴舒适度,耳套一般是由软胶材质构成。然而在用户使用耳套过程中,外界噪声会使得耳套的尖端薄膜发生受迫振动,进而导致外界噪声过多传入耳内。耳套的这种不希望的振动,降低了耳套的隔声性能,使得窜入耳内空腔内的残留噪声较大,导致人耳敏感频段内的周围外部的人声及其他噪声源听得较为清楚,降低了入耳式耳机的声学性能,为用户带来了不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入耳式耳机及其耳套,能够减少窜入耳内空腔内的人耳敏感频段的残留噪声。
[0007]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入耳式耳机的耳套,所述入耳式耳机包括耳机本体和耳套,所述耳套包括内侧膜片和外侧膜片:
[0008]所述内侧膜片围合形成中空筒状,其一端作为耳套的内基部连接所述耳机本体的出声口,其另一端连接所述外侧膜片;
[0009]所述外侧膜片环绕在所述内侧膜片的外侧,其一端与所述内侧膜片相连接,其另一端作为耳套的外基部在佩戴时紧密贴合用户的耳道;并且,所述外侧膜片远离所述外基部的部分与所述内侧膜片远离所述内基部的部分共同形成一伞状部;
[0010]所述耳套的伞状部具有声学阻尼或结构阻尼,用于抑制耳套在主要振动模态的固有频率处的受迫振动。
[0011]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入耳式耳机,所述入耳式耳机包括耳机本体和本技术提供的上述耳套。
[0012]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的入耳式耳机及其耳套,考虑到耳套的主要振动模态的固有频率位于人耳敏感的频段,且由于耳套的伞状部具有能够抑制耳套在主要振动模态的固有频率
处的受迫振动的声学阻尼或结构阻尼,使得耳套在主要振动模态的固有频率处具有较大隔声量,因此即便外界噪声使得耳套的尖端薄膜受迫振动,但耳套在人耳敏感频段内并不发生受迫振动,或者耳套在人耳敏感频段内只发生幅度较小的受迫振动,从而可以减少窜入耳内空腔内的人耳敏感频段的残留噪声,在入耳式耳机被用户佩戴后,能够尽可能将人耳敏感频段内的噪声源隔绝在耳套外,提高人耳敏感频段内的耳套隔声量,进而达到改善入耳式耳机声学性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0015]图1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一种入耳式耳机的外观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给出的耳套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给出的耳套的伞状部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给出的711人工耳实测环境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给出的图4所示的711人工耳实测环境下的声场测试原理示意图;
[0020]图6是本技术给出的原始噪声的仿真频响曲线示意图;
[0021]图7是本技术给出的711人工耳接收的原始噪声的实测频响曲线示意图;
[0022]图8是本技术给出的经单层平面膜隔声后711人工耳接收的残留噪声的仿真频响曲线示意图;
[0023]图9是本技术给出的图8所示仿真频响曲线上的峰谷频点处对应的膜片振动模态示意图;
[0024]图10是本技术给出的将耳套装配到711人工耳上的效果图;
[0025]图11是本技术给出的耳套装配到711人工耳上后的耳套结构的仿真剖面示意图;
[0026]图12是本技术给出的未经耳套隔声和经耳套隔声后711人工耳接收的残留噪声的仿真频响曲线示意图;
[0027]图13是本技术给出的经耳套隔声后711人工耳接收的残留噪声的实测频响曲线示意图;
[0028]图14是本技术给出的图12所示仿真频响曲线在4k~8kHz频段内对应的耳套振动模态示意图;
[0029]图15是本技术给出的耳套隔声量的仿真频响曲线示意图;
[0030]图16是本技术给出的一种改善入耳式耳机声学性能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1]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1给出的在耳套的内、外侧膜片之间增设阻隔结构的示意图;
[0032]图18示出的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增设阻隔结构的耳套与未增设阻隔结构的现有耳套的仿真隔声量对比情况示意图;
[0033]图19是本技术实施例2给出的在伞状部里侧的内、外侧膜片表面涂敷不同厚度胶水的示意图;
[0034]图20示出的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涂敷不同厚度胶水的耳套与未涂敷胶水的现有耳套的实测隔声量对比情况示意图;
[0035]图21是本技术实施例3给出的在伞状部里侧的内、外侧膜片之间填充硅凝胶的过程示意图;
[0036]图22示出的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的两种硅凝胶填充结构的耳套与未填充硅凝胶的现有耳套的仿真隔声量对比情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
[003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下述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此外,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入耳式耳机的耳套,所述入耳式耳机包括耳机本体和耳套,所述耳套包括内侧膜片和外侧膜片:所述内侧膜片围合形成中空筒状,其一端作为耳套的内基部连接所述耳机本体的出声口,其另一端连接所述外侧膜片;所述外侧膜片环绕在所述内侧膜片的外侧,其一端与所述内侧膜片相连接,其另一端作为耳套的外基部在佩戴时紧密贴合用户的耳道;并且,所述外侧膜片远离所述外基部的部分与所述内侧膜片远离所述内基部的部分共同形成一伞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套的伞状部具有声学阻尼或结构阻尼,用于抑制耳套在主要振动模态的固有频率处的受迫振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阻尼或结构阻尼包括在所述耳套的内、外侧膜片之间增设的阻隔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启航刘一韬王任远蔡志博
申请(专利权)人:小鸟创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