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耳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7953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耳支架,所述中耳支架包括鼓膜面、连接部和鼓岬面;所述连接部为条形结构体,所述条形结构体的一端连接有所述鼓膜面,另一端连接有所述鼓岬面;所述鼓膜面为设有V型豁口的第一圆形片状结构,所述鼓岬面上为设有U型豁口的第二圆形片状结构;所述V型豁口和所述U型豁口的开口朝向相同。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中耳支架能够避免内外侧壁的受损粘膜相接触形成瘢痕粘连、增加中耳鼓室腔的空气流通性。气流通性。气流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耳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人工器官
,具体地,涉及一种中耳支架。

技术介绍

[0002]鼓室成形术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等中耳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手术的过程包括开放中耳鼓室,清理鼓室内炎症病变组织,重建听骨链的连接以恢复听力。
[0003]部分患者在鼓室成形术后远期会形成粘连性中耳炎。出现中耳术腔粘连的原因主要是:1.咽鼓管不通畅,导致鼓室内长期负压,鼓膜内陷,如鼻

鼻窦炎的分泌物、鼻咽部肿物阻塞咽鼓管口,或咽鼓管功能障碍;2.中耳炎症重,术中鼓室粘膜缺损较多,术后粘膜炎性肿胀等。目前针对可能出现的粘连性中耳炎,可以在鼓室成形术中,在鼓膜内侧放置软骨,借助软骨的硬度支撑鼓膜,防止鼓膜与鼓室内壁粘连。虽然使用软骨能够起到很好的防粘连作用,但软骨难以完全适配鼓膜的形态和大小,无软骨的区域仍会内陷粘连,且放置的软骨若过大,鼓室内胆脂瘤一旦复发不易早期透过鼓膜发现,易向深方侵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耳支架,已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以完全适配鼓膜的形态和大小、内外侧壁的受损粘膜相接触形成瘢痕粘连以及中耳鼓室腔空气流通性差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中耳支架,所述中耳支架包括鼓膜面、连接部和鼓岬面;所述连接部为条形结构体,所述条形结构体的一端连接有所述鼓膜面,另一端连接有所述鼓岬面;所述鼓膜面为设有V型豁口的第一圆形片状结构,所述鼓岬面上为设有U型豁口的第二圆形片状结构;所述V型豁口和所述U型豁口的开口朝向相同。
[0006]可选地,所述鼓膜面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构成的鼓膜面,所述连接部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构成的连接部,所述鼓岬面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构成的鼓岬面。
[0007]可选地,所述鼓膜面、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鼓岬面同轴设置。
[0008]可选地,所述鼓膜面、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鼓岬面一体成型。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圆形片状结构和所述第二圆形片状结构分别为等厚的圆形片状结构。
[0010]可选地,所述鼓膜面的半径为2~4mm,厚度为0.2~0.5mm;所述V型豁口的半径为1.5~3.5mm,夹角为25~50
°

[0011]可选地,所述鼓岬面的半径为1.5~3mm,厚度为0.2~0.5mm;所述U型豁口开口深度为1.2~2.5mm,开口底部圆弧半径为1~2mm,圆心角为90~180
°

[0012]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为圆柱形结构体;所述圆柱形结构体的长度为5~10mm,底面直径为0.5~1mm。
[0013]可选地,所述鼓膜面所在平面与所述连接部长径的夹角α为70~110
°

[0014]可选地,所述鼓岬面所在平面与所述连接部长径的夹角β为70~110
°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本技术的中耳支架,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可以在鼓室外侧壁(鼓膜)与鼓室内侧壁(鼓岬)之间形成一层物理隔离带,避免内外侧壁的受损粘膜相接触形成瘢痕粘连;并且,采用中耳支架的结构能够使中耳鼓室腔具有较多的空间,能够增加中耳鼓室腔的空气流通性。另外,本技术采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能够使中耳支架在使用过程中缓慢降解,避免手术去除带来的二次伤害。
[0016]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本技术一种中耳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一种中耳支架的鼓膜面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一种中耳支架的鼓岬面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一种中耳支架的侧视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鼓膜面;2、鼓岬面;3、V型豁口;4、U型豁口;5、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5]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装置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上和下,例如参考图1的图面方向,“内、外”是指相对于装置轮廓而言的。
[0026]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中耳支架,所述中耳支架包括鼓膜面1、连接部5和鼓岬面2;所述连接部5为条形结构体,所述条形结构体的一端连接有所述鼓膜面1,另一端连接有所述鼓岬面2;所述鼓膜面1为设有V型豁口3的第一圆形片状结构,所述鼓岬面2上为设有U型豁口4的第二圆形片状结构;所述V型豁口3和所述U型豁口4的开口朝向相同。
[002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本技术的中耳支架,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可以在鼓室外侧壁(鼓膜)与鼓室内侧壁(鼓岬)之间形成一层物理隔离带,避免内外侧壁的受损粘膜相接触形成瘢痕粘连;并且,采用中耳支架的结构能够使中耳鼓室腔具有较多的空间,能够增加中耳鼓室腔的空气流通性。
[0028]根据本技术,所述鼓膜面1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构成的鼓膜面,所述连接部5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构成的连接部,所述鼓岬面2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构成的鼓岬面。本技术采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能够使中耳支架在使用过程中缓慢降解,避免手术去除带来的二次伤害。
[0029]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使中耳支架能够匹配中耳鼓室腔,尤其是给鼓膜面1附近的锤骨柄或人工听骨留出空间、给鼓岬面2附近的镫骨底板留出空间,因此,可以将所述鼓膜面1上的V型豁口3与所述鼓岬面2上的U型豁口4的朝向设置相同朝向或者不同朝向;例如,在本技术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中耳支架中所述鼓膜面1上的V型豁口3与所述鼓
岬面2上的U型豁口4的朝向均向上。
[0030]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所述鼓膜面1、所述连接部5和所述鼓岬面2同轴设置,以使连接部5与鼓膜面1和鼓岬面2之间的连接部分不容易断裂。为了进一步增强中耳支架的机械强度,可以使所述鼓膜面1、所述连接部5和所述鼓岬面2一体成型。
[0031]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中耳支架中的所述第一圆形片状结构可以为等厚的圆形片状结构,能够使鼓膜尽可能的与鼓膜面1接触,起到保护鼓膜的作用;所述鼓膜面1的半径R为2~4mm,优选为2.5~3.5mm,进一步优选为3mm;厚度为0.2~0.5mm;优选为0.3~0.4mm,进一步优选为0.3mm。
[003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鼓膜面1上的V型豁口3的参数包括:夹角γ为25~50
°
,优选为30~45
°
,进一步优选为40
°
;半径r

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耳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耳支架包括鼓膜面(1)、连接部(5)和鼓岬面(2);所述连接部(5)为条形结构体,所述条形结构体的一端连接有所述鼓膜面(1),另一端连接有所述鼓岬面(2);所述鼓膜面(1)为设有V型豁口(3)的第一圆形片状结构,所述鼓岬面(2)上为设有U型豁口(4)的第二圆形片状结构;所述V型豁口(3)和所述U型豁口(4)的开口朝向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耳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鼓膜面(1)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构成的鼓膜面,所述连接部(5)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构成的连接部,所述鼓岬面(2)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构成的鼓岬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耳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鼓膜面(1)、所述连接部(5)和所述鼓岬面(2)同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耳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鼓膜面(1)、所述连接部(5)和所述鼓岬面(2)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耳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形片状结构和所述第二圆形片状结构分别为等厚的圆形片状结构。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潘滔鲁兆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