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水力空化减泥机的齿形旋转喷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7935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水力空化减泥机的齿形旋转喷嘴,包括空化诱导结构、以及沿液体喷射方向同轴布置的第一中空管和第二中空管,所述第二中空管可转动的设于所述第一中空管上,所述空化诱导结构包括环设于所述第一中空管的内壁的若干第一凸块、以及环设于所述第二中空管的内壁的若干第二凸块,所述第二中空管的外壁设有用于传动的齿形结构。实现高效空化的同时,又能切碎容易引起堵塞的杂物,保障喷嘴有较大的过流面积,提高工作处理量,可大大提高污染物混合液的处理效率,降低维护频次,使综合使用费用降低。使综合使用费用降低。使综合使用费用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水力空化减泥机的齿形旋转喷嘴


[0001]本技术涉及空化喷嘴
,具体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水力空化减泥机的齿形旋转喷嘴。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主要的污泥处理技术有:焚烧、填埋、厌氧消化、好氧发酵、热干化石灰稳定、污泥热解、水热处理等方法。均属于污泥产生后对其再进行的末端处理技术。而这些处理方式都会带来巨大的设备投资和高昂的运行费用,同时,还会产生二次污染以及生态安全风险。我国平均每天产生80%的泥饼约50万吨以上。由于这种污泥运输、储存、处理处置成本昂贵,目前又无经济有效的处理处置方法,从而导致了这种污泥通过堆肥、焚烧、热解处理的数量不足5%,绝大部分仍然自然堆存或无序抛撒,对环境造成巨大危害。因此需要一种减少污泥产量的装备,尤其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就可减少污泥产量,实现源头减排,进行清洁生产迫在眉睫,十分必要。
[0003]现有技术中,如中国授权技术专利CN200720016011.4新型空化器,公开了孔板在进液管内一端装空化诱导头和驱动叶轮,通过进液管带动驱动叶轮旋转,进而使孔板—起转动,产生局部的高温高压和高速微射流,进而进行空化效应,但现实中要处理的污染物混合液往往成分复杂,含有很多大块状固体物及各种长度的絮体等,因此上述结构存在以下不足:孔板在进液管内的驱动叶轮容易被大块状固体物及各种长度的絮体堵塞,从而导致设备维护频次高,维护费用投入大,难以长久工业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水力空化减泥机的齿形旋转喷嘴,实现高效空化的同时,又能切碎容易引起堵塞的杂物,保障喷嘴有较大的过流面积,提高工作处理量,可大大提高污染物混合液的处理效率,降低维护频次,使综合使用费用降低。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应用于水力空化减泥机的齿形旋转喷嘴,包括空化诱导结构、以及沿液体喷射方向同轴布置的第一中空管和第二中空管,所述第二中空管可转动的设于所述第一中空管上,所述空化诱导结构包括环设于所述第一中空管的内壁的若干第一凸块、以及环设于所述第二中空管的内壁的若干第二凸块,所述第二中空管的外壁设有用于传动的齿形结构。
[0007]优选的,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齿形结构啮合传动。
[0008]优选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中空管的端部的环形槽、以及设于所述第二中空管的端部的环形管,所述环形槽与所述环形管转动配合。
[0009]优选的,还包括密封胶圈,所述环形槽的内壁凹设有供所述密封胶圈安装的凹槽。
[0010]优选的,还包括组装结构,所述第一中空管设有n个,所述第二中空管设有n

1个,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n个所述第一中空管之间通过组装结构同轴连接,所述第二中空管设于相邻的所述第一中空管之间。
[0011]优选的,所述组装结构包括装配部和连接杆,所述装配部凸设于所述第一中空管的外壁,相邻的所述装配部分别可分离的固定于所述连接杆上。
[0012]优选的,还包括若干沿所述第一中空管的内腔轴向设置的第一空化组,所述第一空化组由径向相邻的若干所述第一凸块组成。
[0013]优选的,还包括若干沿所述第二中空管的内腔轴向设置的第二空化组,所述第二空化组由径向相邻的若干所述第二凸块组成。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凸块的的径向高度为c1,c1是所述第一中空管的内腔半径的0.1

0.25倍。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凸块的的径向高度为c2,c2是所述第二中空管的内腔半径的0.1

0.25倍。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实现高效空化的同时,又能切碎大块状固体物及各种长度的絮体,保障喷嘴有较大的过流面积,提高工作处理量,可大大提高污染物混合液的处理效率,降低维护频次,使综合使用费用降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1的减泥机的轴向剖视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1的空化喷嘴的轴向剖视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1的空化喷嘴的轴测剖视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2的减泥机的轴向剖视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2的空化喷嘴的轴向剖视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2的空化喷嘴的轴向剖视图。
[0023]图中所示:
[0024]1‑
进液腔,11

进液管;
[0025]2‑
空化泡溃灭腔,21

直通管,22

锥形管,23

密封板,24

出口管;
[0026]3‑
空化喷嘴,31

第一中空管,311

环形槽,32

第二中空管,321

环形管,33

第一凸块,34

第二凸块,35

齿形结构,36

密封胶圈;
[0027]4‑
中空外壳,41

固定板;
[0028]5‑
组装结构,51

装配部,52

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
[0030]实施例1
[0031]请参阅图1

图3,本实施例中,一种应用于水力空化减泥机的具有齿形旋转喷嘴,
[0032]一种应用于水力空化减泥机的齿形旋转喷嘴,包括空化诱导结构、以及沿液体喷射方向同轴布置的第一中空管31和第二中空管32,所述第二中空管32可转动的设于所述第
一中空管31上,所述空化诱导结构包括环设于所述第一中空管31的内壁的若干第一凸块33、以及环设于所述第二中空管32的内壁的若干第二凸块34,所述第二中空管32的外壁设有用于传动的齿形结构35。
[0033]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水力空化减泥机,包括同轴设置的进液管11和直通管21、以及两端开口的中空外壳4,进液管11开设有进液腔1,直通管21开设有空化泡溃灭腔2,进液管11的进液端固设于中空外壳4的左端开口,第一中空管31固设于进液管11的出液端,第二中空管32的出液端的所述环形管321与中空外壳4的右端开口转动配合,直通管21设于所述中空外壳4的右端,还包括设于中空外壳4右端的固定板41,固定板41上开设有贯穿孔,第二中空管32的进液端、出液端分别设有环形管321,其中,位于进液端的环形管321与第一中空管31上的环形槽311转动配合、位于出液端的环形管321与贯穿孔转动配合;本实施例的进液管11的进液端设有翻边法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水力空化减泥机的齿形旋转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化诱导结构、以及沿液体喷射方向同轴布置的第一中空管和第二中空管,所述第二中空管可转动的设于所述第一中空管上,所述空化诱导结构包括环设于所述第一中空管的内壁的若干第一凸块、以及环设于所述第二中空管的内壁的若干第二凸块,所述第二中空管的外壁设有用于传动的齿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水力空化减泥机的齿形旋转喷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齿形结构啮合传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水力空化减泥机的齿形旋转喷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中空管的端部的环形槽、以及设于所述第二中空管的端部的环形管,所述环形槽与所述环形管转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水力空化减泥机的齿形旋转喷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胶圈,所述环形槽的内壁凹设有供所述密封胶圈安装的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水力空化减泥机的齿形旋转喷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组装结构,所述第一中空管设有n个,所述第二中空管设有n

1个,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n个所述第一中空管之间通过组装结构同轴连接,所述第二中空管设于相邻的所述第一中空管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仲达李冬李胜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源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