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墙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77825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墙板系统,包括墙板、设置在所述墙板顶部的顶边收口条、设置在所述墙板底部的底边踢脚线、设置在所述墙板侧边的侧边收口条、设置在阳角拐角处相邻两块所述墙板之间的阳角收口条、设置在阴角拐角处相邻两块所述墙板之间的阴角收口条及设置在同一平面上相邻两块所述墙板之间的内嵌收口条,所述顶边收口条、所述底边踢脚线、所述侧边收口条、所述阳角收口条及所述阴角收口条上均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墙板的安装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卡接的方式组装拼接墙板,构成完整的墙板组装系统,节省人力劳动力以及安装与拆卸的花费时间。的花费时间。的花费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墙板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的涉及一种装配式墙板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装饰行业,装配式墙板具有自重轻,安装效率高,保温隔热等优点,广泛应用在家用、商用、工业、楼宇等场所。现有装配式墙板在使用上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的青砖红瓦的使用,减少砖石在使用时对土地资源造成的压力,以及砖石水泥建筑工程产生的大量粉煤灰对空气粉尘的压力。同时安装简单,减少劳动力的消耗。
[0003]申请号为CN202022560517.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装饰墙板系统,其包括主体墙板,主体墙板的底部通过地脚龙骨与室内地面连接,主体墙板的顶部通过顶龙骨与室内顶面连接,主体墙板的左右两侧通过边龙骨与室内立面连接,在横轴或者纵轴方向上连接时,相邻的两个主体墙板之间通过竖龙骨连接,在阳角处连接时,阳角处的两个主体墙板之间通过阳角龙骨连接件连接,通过各个部件的连接及组装使其形成多个依次排列的墙体,两个相邻的墙体使用连接配件进行连接。
[0004]然而,上述装配式装饰墙板系统,其主体墙板与连接配件之间需要配合固定件(如射钉、螺钉等等固定件)才能完成稳固的装配,导致墙板系统安装/拆除时,不仅需要安装/拆除连接配件与墙体之间的固定件,还需要安装/拆除主体墙板与连接配件之间的固定件,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劳动力和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装配式装饰墙板系统存在安装与拆除时,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劳动力和时间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墙板系统。
[0006]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07]一种装配式墙板系统,包括墙板、设置在所述墙板顶部的顶边收口条、设置在所述墙板底部的底边踢脚线、设置在所述墙板侧边的侧边收口条、设置在阳角拐角处相邻两块所述墙板之间的阳角收口条、设置在阴角拐角处相邻两块所述墙板之间的阴角收口条及设置在同一平面上相邻两块所述墙板之间的内嵌收口条,所述顶边收口条、所述底边踢脚线、所述侧边收口条、所述阳角收口条及所述阴角收口条上均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墙板的安装卡槽。
[0008]根据上述方案的装配式墙板系统,所述顶边收口条包括第一收口条和第二收口条,所述第一收口条的上端外侧设置有侧向开口的卡槽,所述第二收口条的内侧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槽卡接,使得所述第一收口条与所述第二收口条之间形成用于卡接所述墙板顶部、且开口向下的第一安装卡槽,所述第一收口条的下端与室内墙体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收口条的下端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用于与室内墙体连接的安装孔。
[0010]根据上述方案的装配式墙板系统,所述底边踢脚线包括踢脚线本体和踢脚线配
件,所述踢脚线本体的上端外侧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墙板底部、且开口向上的第二安装卡槽,所述踢脚线本体的上端内侧与室内墙体连接,所述踢脚线本体的下端内侧与所述踢脚线配件的下端外侧卡接,所述踢脚线配件的上端与室内墙体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踢脚线本体包括矩形条,所述矩形条的下端内侧设置有倒L型条,所述倒L型条与所述踢脚线配件的下端外侧卡接,所述矩形条的顶端设置有J型条,所述J型条的内侧形成所述第二安装卡槽,所述J型条的上端设置有向内凸的第一U型条,所述第一U型条通过固定件与室内墙体连接,所述踢脚线配件呈J型。
[0012]根据上述方案的装配式墙板系统,所述侧边收口条包括第一侧臂和第二侧臂,所述第一侧臂与所述第二侧臂相互垂直形成用于卡接所述墙板侧边的第三安装卡槽,所述第二侧臂远离所述第一侧臂的一端与室内墙体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臂呈L型,所述第二侧臂包括靠近所述第一侧臂、且向外凸的第二U型条和远离所述第一侧臂、且向内凸的第三U型条,所述第三U型条通过固定件与室内墙体连接。
[0014]根据上述方案的装配式墙板系统,所述阳角收口条包括阳角十字组件,所述阳角十字组件位于外侧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挡条,两条所述第一挡条配合所述阳角十字组件以实现对阳角拐角处相邻两块所述墙板进行卡接;
[0015]所述阳角十字组件位于内侧的两端均设置有向内凸的第四U型条,两条所述第四U型条均通过固定件与阳角拐角处的室内墙体连接。
[0016]根据上述方案的装配式墙板系统,所述阴角收口条包括阴角十字组件,所述阴角十字组件位于内侧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挡条,两条所述第二挡条配合所述阴角十字组件以实现对阴角拐角处相邻两块所述墙板进行卡接,
[0017]所述第二挡条包括靠近所述阴角十字组件、且向外凸的第五U型条和远离所述阴角十字组件、且向内凸的第六U型条,所述第六U型条通过固定件与阴角拐角处的室内墙体连接。
[0018]根据上述方案的装配式墙板系统,所述内嵌收口条包括用于与室内墙体连接的固定部和用于拼接同一平面上相邻两块所述墙板的凸起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向外凸的第七U型条和向内凸的第八U型条,所述第七U型条通过固定件与室内墙体连接;
[0019]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八U型条的正面垂直连接,使得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八U型条之间形成用于拼接同一平面上相邻两块所述墙板的拼接位,且所述凸起部的厚度不超过所述墙板的厚度。
[0020]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1、本技术提供的装配式墙板系统,只需通过固定件将顶边收口条、底边踢脚线、侧边收口条、阳角收口条、阴角收口条及内嵌收口条等等连接配件安装在对应的室内墙体节点上,再通过顶边收口条、底边踢脚线、侧边收口条、阳角收口条及阴角收口条上的安装卡槽,即可通过卡接的方式组装拼接墙板,构成完整的墙板组装系统,无需再额外配合固定件固定,节省人力劳动力以及安装与拆卸的花费时间,而不损坏墙板,做到二次利用;
[0022]2、本技术的各种连接配件可以标准化大量生产,不受天气等其他不确定因素影响,减少在建设过程中的物料浪费,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
[0023]3、连接配件在工厂加工完成,减少了人力的需求,并且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
度;
[0024]4、连接配件加工完成之后,直接拉到施工现场组装,减少了其中的供需,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中顶边收口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中顶边收口条的侧视图;
[0028]图4为本技术中顶边收口条与墙板的安装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中底边踢脚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中底边踢脚线与墙板的安装示意图;
[0031]图7为本技术中侧边收口条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本技术中侧边收口条与墙板的安装示意图;
[0033]图9为本技术中阳角收口条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为本技术中阳角收口条与墙板的安装示意图;
[00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墙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墙板、设置在所述墙板顶部的顶边收口条、设置在所述墙板底部的底边踢脚线、设置在所述墙板侧边的侧边收口条、设置在阳角拐角处相邻两块所述墙板之间的阳角收口条、设置在阴角拐角处相邻两块所述墙板之间的阴角收口条及设置在同一平面上相邻两块所述墙板之间的内嵌收口条,所述顶边收口条、所述底边踢脚线、所述侧边收口条、所述阳角收口条及所述阴角收口条上均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墙板的安装卡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边收口条包括第一收口条和第二收口条,所述第一收口条的上端外侧设置有侧向开口的卡槽,所述第二收口条的内侧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槽卡接,使得所述第一收口条与所述第二收口条之间形成用于卡接所述墙板顶部、且开口向下的第一安装卡槽,所述第一收口条的下端与室内墙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墙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口条的下端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用于与室内墙体连接的安装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边踢脚线包括踢脚线本体和踢脚线配件,所述踢脚线本体的上端外侧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墙板底部、且开口向上的第二安装卡槽,所述踢脚线本体的上端内侧与室内墙体连接,所述踢脚线本体的下端内侧与所述踢脚线配件的下端外侧卡接,所述踢脚线配件的上端与室内墙体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墙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踢脚线本体包括矩形条,所述矩形条的下端内侧设置有倒L型条,所述倒L型条与所述踢脚线配件的下端外侧卡接,所述矩形条的顶端设置有J型条,所述J型条的内侧形成所述第二安装卡槽,所述J型条的上端设置有向内凸的第一U型条,所述第一U型条通过固定件与室内墙体连接,所述踢脚线配件呈J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伟杨振威张彩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康缔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