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7765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支架,包括:立柱、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光伏组件、第一连接套件、第二连接套件、第三连接套件;位于一侧的所述立柱顶部套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套件,位于另一侧的所述立柱顶部套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套件,位于中部的所述立柱顶部套设有所述第三连接套件,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上方分别设有搭设若干横梁;所述光伏组件搭设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上方,并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采用以上设计,通过一体的连接套件全包围的方式取代传统使用角件进行连接,能够有效的增加光伏支架的抗风能力,提升稳固性,且成本小,安装简单,稳固性高,一体化使用寿命长,减少后期的维修费用。减少后期的维修费用。减少后期的维修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支架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支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和改进,太阳能作为优选的清洁能源,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使用,各种地面大型光伏电站应运而生。随着地面电站的增多,地面电站用地问题也日益突出,不少地面电站选址都在更风速且地形复杂的地方,如山区地带,该地区地形使得光伏电站需要使用大量的光伏支架,因而对光伏支架的设计和安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光伏支架要具备一定的抗风能力,因此需光伏支架的连接稳固型要高。而传统的光伏支架,通常采用角件和螺栓配合法兰螺母直接将两个型材进行连接,而这种连接方式在平常的使用中是没问题,但当使用在风大且频繁的山区地带时,就无法满足了稳固需求了,容易被风吹倒造成损失。
[0003]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光伏支架来克服上述一种或多种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光伏组件、第一连接套件、第二连接套件、第三连接套件;所述立柱设有若干,若干所述立柱呈矩形分布,每个所述立柱的底端皆套设有底座,用于和地面连接;位于一侧的所述立柱顶部套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套件,所述第一连接套件呈“T”形,且设有至少三个通过孔;位于另一侧的所述立柱顶部套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套件,所述第二连接套件呈“T”形,且设有至少三个通过孔;位于中部的所述立柱顶部套设有所述第三连接套件,所述第三连接套件呈“T”形,且设有至少三个通过孔;所述第一纵梁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套件,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三连接套件内,所述第二纵梁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套件,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三连接套件内;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上方分别设有搭设若干横梁;所述光伏组件搭设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上方,并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
[000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组件的两侧壁分别连接有排水沟槽。
[000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两侧的所述立柱长度低于中部的所述立柱,且两侧的所述立柱长度分别向远离中部的所述立柱方向依次缩短,相邻的所述立柱之间依高低连接有角钢。
[000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套件的顶部随此侧的所述立柱长度缩短方向倾斜。
[000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套件的顶部随此侧的所述立柱长度缩短方向倾斜。
[000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套件的顶部自中间向两侧倾斜。
[00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套件的相邻侧壁分别设有加强筋,所述第
二连接套件的相邻侧壁分别设有加强筋,所述第三连接套件的相邻侧壁分别设有加强筋。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一体的连接套件全包围的方式取代传统使用角件进行连接,能够有效的增加光伏支架的抗风能力,提升稳固性,且成本小,安装简单,稳固性高,一体化使用寿命长,减少后期的维修费用。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光伏支架的顶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图1中A

A剖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图1中B

B剖视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图1中C

C剖视图;
[0016]图5为本技术图2中A1处放大图;
[0017]图6为本技术图2中A2处放大图;
[0018]图7为本技术图2中A3处放大图;
[0019]图8为本技术图2中A5处放大图;
[0020]图9为本技术图2中A6处放大图。
[0021]图中:
[0022]10、立柱;11、第一纵梁;12、第二纵梁;13、光伏组件;14、第一连接套件;15、第二连接套件;16、第三连接套件;17、排水沟槽;18、角钢;19、底座;20、加强筋;21、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4]如图1

图9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0、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光伏组件13、第一连接套件14、第二连接套件15、第三连接套件16;所述立柱10设有若干,若干所述立柱10呈矩形分布,每个所述立柱10的底端皆套设有底座19,用于和地面连接;位于一侧的所述立柱10顶部套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套件14,所述第一连接套件14呈“T”形,且设有至少三个通过孔;位于另一侧的所述立柱10顶部套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套件15,所述第二连接套件15呈“T”形,且设有至少三个通过孔;位于中部的所述立柱10顶部套设有所述第三连接套件16,所述第三连接套件16呈“T”形,且设有至少三个通过孔;所述第一纵梁11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套件14,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三连接套件16内,所述第二纵梁12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套件15,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三连接套件16内;所述第一纵梁11和所述第二纵梁12的上方分别设有搭设若干横梁21;所述光伏组件13搭设于所述第一纵梁11和所述第二纵梁12的上方,并与所述横梁21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一连接套件14和第二连接套件15及第三连接套件16分别呈“T”形状,且具有三个通孔,形成类三通管件结构;第一连接套件14的一个通孔用于套设在立柱10的顶部,另外两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通孔用于套设在第一纵梁11上,从而将第一纵梁11与立柱10相连接固定,其中,第一连接套
件14分别通过螺栓配合螺母的方式与立柱10或与第一纵梁11固定连接,避免出现松动;第二连接套件15与第一连接套件14相同做法,从而将第二纵梁12与立柱10相连接固定,在若干第一纵梁11上还设有与第一纵梁11在水平面上相垂直的横梁21,若干第二纵梁12上亦设有横梁21,其中横梁21通过抱箍等紧固件与第一纵梁11或第二纵梁12固定连接,从而将多个第一纵梁11或第二纵梁12相连接固定,避免出现横向方向不受力的情况,第三连接套件16用于和位于中部的立柱10连接,使得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的一端能够分别插入第三连接套件16内,通过第三连接套件16将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连接一起,其中第三连接套件16亦通过螺栓配合螺母的方式与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及立柱10固定连接,通过连接套件将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与对应的立柱10相连接固定,并通过横梁21形成网状结构,随后光伏组件13即可铺设在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的上方,其中,光伏组件13与横梁21固定连接,且通过横梁21与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通过一体的连接套件全包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光伏组件、第一连接套件、第二连接套件、第三连接套件;所述立柱设有若干,若干所述立柱呈矩形分布,每个所述立柱的底端皆套设有底座,用于和地面连接;位于一侧的所述立柱顶部套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套件,所述第一连接套件呈“T”形,且设有至少三个通过孔;位于另一侧的所述立柱顶部套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套件,所述第二连接套件呈“T”形,且设有至少三个通过孔;位于中部的所述立柱顶部套设有所述第三连接套件,所述第三连接套件呈“T”形,且设有至少三个通过孔;所述第一纵梁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套件,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三连接套件内,所述第二纵梁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套件,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三连接套件内;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上方分别设有搭设若干横梁;所述光伏组件搭设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上方,并与所述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源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