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332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属于光伏技术领域,包括轻质光伏组件,所述轻质光伏组件的下端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螺栓,所述横梁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所述第一竖梁和所述第二竖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混凝土配重块和第二混凝土配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光伏组件安装结构不便于根据不同堆坡的长度和倾斜度来安装光伏组件,在地基不均匀沉降时无法对光伏组件进行保护,易对光伏组件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降低了光伏组件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光伏组件的维修成本,实用性大大降低的问题。实用性大大降低的问题。实用性大大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光伏
,具体涉及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在垃圾填埋场上新建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是国内外普遍的一个研究趋势,同时,也是将垃圾填埋场打造成生态循环经济地的有利途径,可以在不牺牲现有绿地的情况下,将固废处理也转型循环经济,可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当地建设“低碳城市”,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在垃圾填埋场上新建光伏电站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增加垃圾的填埋量、产生电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垃圾填埋场的特殊地质条件,垃圾成分的不确定性、复杂性、特异性,导致场地极易发生整体沉降或者不均匀沉降,不仅会对发电效率及发电量造成不利影响,也会损坏光伏支架结构及光伏支架基础,因地质条件特殊,安装光伏组件基础及支架设计需要考虑如何减少或消除地基沉降对光伏阵列结构产生的影响,为保证地基处理效果,光伏支架基础不能埋置于压实后的表面覆土层以下,且任何基础形式均不能穿破土层下方的土工膜,因此桩基础在工程上不适用,只能选择直接放置于隔离层以上的扩展基础,基础形式目前结构有独立基础、横向条形基础、纵向条形基础和网状基础,但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光伏组件的破坏力,因此需要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0003]现有技术CN115955169A,公开了光伏组件用安装架,包括:第一支架,包括第一顶板、设置在第一顶板下方的第一底板以及连接第一顶板和第一底板的第一侧板,第一顶板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孔,第一顶板的上表面固定有多个第一折弯卡扣;第二支架,包括支架主体以及支撑在支架主体下方的四个支脚,支架主体包括位于同一平面上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并沿支架主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淌水槽,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同一端均设有第二限位孔,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和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均固定有多个上折弯卡扣。该装置不便于根据不同堆坡的长度和倾斜度来安装光伏组件,在地基不均匀沉降时无法对光伏组件进行保护,易对光伏组件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降低了光伏组件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光伏组件的维修成本,实用性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目的在于解决了现有的光伏组件安装结构不便于根据不同堆坡的长度和倾斜度来安装光伏组件,在地基不均匀沉降时无法对光伏组件进行保护,易对光伏组件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降低了光伏组件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光伏组件的维修成本,实用性大大降低的问题。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包括轻质光伏组件,所述轻质光伏组件的下端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螺栓,所述横梁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所述第一竖梁和所述第二竖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混凝土配重
块和第二混凝土配重块。
[0006]进一步地,所述横梁的上端粘结有结构胶,所述结构胶与所述轻质光伏组件相粘结。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轻质光伏组件固定在横梁上,轻质光伏组件具备超轻、超薄、可弯曲、可打孔、便于运输安装的高性能、无污染的优异性能,便于对其进行粘结固定,且有利于在地基不均匀的环境下安装应用,成本较低,轻质光伏组件之间间隙在5mm

50mm之间,减小缝隙有利于提高轻质光伏组件利用率,实用性强。
[0008]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上设置有卡槽,所述螺栓的螺栓冒卡入所述横梁上的卡槽内,所述螺栓的尾部穿过所述第一竖梁,所述螺栓的尾部穿过所述第二竖梁,所述螺栓的下端外侧依次套设有平垫片、弹垫和螺母,所述第一竖梁与所述横梁通过所述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梁与所述横梁通过所述螺栓固定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冒卡入横梁上的卡槽内,卡槽限制了螺栓冒转动,通过螺栓与螺母,便于将横梁固定安装在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上,第一竖梁与第二竖梁之间是平行状态,可根据需求均匀设置多个横梁,并保持横梁之间是平行状态,起到了支撑作用,有利于轻质光伏组件的固定安装。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竖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弹簧,所述第一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上设置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一竖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弹簧,所述第三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梁,所述第三连接梁上设置有第三销轴。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整个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中第一竖梁与第二竖梁可设置多组,第一竖梁与第二竖梁表面上设置单个或多个轻质光伏组件为一组,便于根据不同长度的堆坡对轻质光伏组件进行安装,操作简便,且每组间均以第一连接弹簧、第二连接弹簧、第三连接弹簧、第四连接弹簧作为连接,在地基不均匀沉降时有利于减轻对每组轻质光伏组件的破坏力,节约了轻质光伏组件维修成本,有利于延长轻质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实用性强。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竖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弹簧,所述第二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二连接梁上设置有第二销轴,所述第二竖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弹簧,所述第四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梁,所述第四连接梁上设置有第四销轴。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整个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中第一竖梁与第二竖梁可设置多组,第一竖梁与第二竖梁表面上设置单个或多个轻质光伏组件为一组,便于根据不同长度的堆坡对轻质光伏组件进行安装,操作简便,且每组间均以第一连接弹簧、第二连接弹簧、第三连接弹簧、第四连接弹簧作为连接,在地基不均匀沉降时有利于减轻对每组轻质光伏组件的破坏力,节约了轻质光伏组件维修成本,有利于延长轻质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实用性强。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混凝土配重块与所述第一连接梁通过所述第一销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混凝土配重块与所述第三连接梁通过所述第三销轴转动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混凝土配重块和第二混凝土配重块分别设置在堆坡坡顶平面和坡底硬化路平面上,便于将装置整体固定在堆坡上,且第一混凝土配重块与第
一连接梁转动连接,第二混凝土配重块与第三连接梁转动连接,便于根据不同堆坡的倾斜角度安设第一竖梁,从而有利于对轻质光伏组件进行安装,在堆坡不均匀沉降时,有利于降低其对轻质光伏组件的影响,保证了轻质光伏组件的正常运行,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用性强。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混凝土配重块与所述第二连接梁通过所述第二销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混凝土配重块与所述第四连接梁通过所述第四销轴转动连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混凝土配重块和第二混凝土配重块分别设置在堆坡坡顶平面和坡底硬化路平面上,便于将装置整体固定在堆坡上,且第一混凝土配重块与第二连接梁转动连接,第二混凝土配重块与第四连接梁转动连接,便于根据不同堆坡的倾斜角度安设第二竖梁,从而有利于对轻质光伏组件进行安装,在堆坡不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包括轻质光伏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光伏组件(1)的下端设置有横梁(2),所述横梁(2)上设置有螺栓(18),所述横梁(2)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竖梁(4)和第二竖梁(5),所述第一竖梁(4)和所述第二竖梁(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混凝土配重块(16)和第二混凝土配重块(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的上端粘结有结构胶(3),所述结构胶(3)与所述轻质光伏组件(1)相粘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上设置有卡槽,所述螺栓(18)的螺栓冒卡入所述横梁(2)上的卡槽内,所述螺栓(18)的尾部穿过所述第一竖梁(4),所述螺栓(18)的尾部穿过所述第二竖梁(5),所述螺栓(18)的下端外侧依次套设有平垫片(20)、弹垫(19)和螺母(21),所述第一竖梁(4)与所述横梁(2)通过所述螺栓(1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梁(5)与所述横梁(2)通过所述螺栓(18)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梁(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弹簧(8),所述第一连接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道荣刘奎庞爱红韩成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道荣新兴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