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信号接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7729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激光信号接收器,属于光电传感技术领域,具体技术方案为:包括发射端,发射端的光信号输出端与光敏接收及信号放大模块的光信号输入端相连,光敏接收及信号放大模块的电信号输出端与信号处理模块的电信号输入端相连,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入端相连,第一电源模块为光敏接收及信号放大模块、第二电源模块供电,第二电源模块为信号处理模块供电,发射端发出的光信号输入至光敏接收及信号放大模块内,光敏接收及信号放大模块处理后的电信号输入至信号处理模块中进行处理,信号处理模块处理后的信号通过信号输出模块最终输出,精准完成了对接收到的微弱信号的处理,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减少了远距离下的误操作。了远距离下的误操作。了远距离下的误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信号接收器


[0001]本技术属于光电传感
,具体涉及一种激光信号接收器。

技术介绍

[0002]对射式激光型光电传感器是一种利用激光束作为探测光源的光电传感器,它通过测量激光束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实现目标物体的检测。对射式激光型光电传感器一般由发射端和接收端组成,发射端发射出激光束,接收端接收发射端发射回来的激光信号,当有物体出现遮挡光路时,接收端输出变化,以达到检测物体的功能,同时由于使用环境各不相同,具有各种信号干扰,这就要求接收端可以消除干扰信号,识别有效信号,正确有效工作。
[0003]激光型光电传感器具有高精度、高速度、长寿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测量仪器、安防监控等领域,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物体距离测量、物体位置检测、物体识别、工件定位等。
[0004]目前,国内外的光电传感器难以满足绝大多数激光光源的使用要求,国内外光电传感器的价格因品牌、型号、功能、性能、数量等因素而异,性能稳定的光电传感器价格较高,价格较低的光电传感器性能不稳定,激光光源无法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很难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因此,亟需一种价格低廉、性能稳定的激光信号接收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激光信号接收器,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使用安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激光信号接收器,包括发射端,发射端的光信号输出端与光敏接收及信号放大模块的光信号输入端通过光信号相连,光敏接收及信号放大模块的电信号输出端与信号处理模块的电信号输入端相连,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入端相连,第一电源模块为光敏接收及信号放大模块、第二电源模块供电,第二电源模块为信号处理模块供电。
[0007]光敏接收及信号放大模块包括接收电路,接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口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相连,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相连,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阻R7相连,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容C10的一端相连,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
[0008]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的1号引脚和5号引脚均接VCC3.3V,控制器的11号引脚为数据输出端口,控制器的15号引脚与光敏接收及信号放大模块的电信号输出端相连,控制器的16号引脚接地,控制器的24号引脚接时钟电路;
[0009]信号输出模块包括三极管Q3,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10与控制器的11号引脚相连,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1与VCC24V相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2与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VCC24V相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3、光
敏二极管D2的正极相接,光敏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
[0010]第一电源模块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正极接VCC24V,二极管D1的负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的发射极接VCC5V,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与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三极管Q1的基极与二极管ZD1的负极相连,二极管ZD1的正极接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容C1的一端相连,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0011]第二电源模块包括电源管理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的1号引脚、3号引脚均与VCC5V相接,电源管理芯片的2号引脚接地,电源管理芯片的1号引脚与电容C2的一端相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2号引脚相接,电源管理芯片的4号引脚与电容C3的一端相连,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电源管理芯片的5号引脚接VCC3.3V。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通过选择使用小封装STM32单片机采用频谱识别算法得到频谱信号,更为精准地完成了对接收到的微弱信号的处理,大大提升了抗干扰能力,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远距离下的误工作,使得对射式激光型光电传感器的有效使用距离有所增长,对射式激光型光电传感器可以实现0

50米,满足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同类产品的要求,大大降低了成本,使用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框图。
[0014]图2为图1中光敏接收及信号放大模块的电路图。
[0015]图3为图1中信号处理模块的电路图。
[0016]图4为图1中信号输出模块的电路图。
[0017]图5为第一电源模块的电路图。
[0018]图6为第二电源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如图1所示,一种激光信号接收器,包括发射端,发射端的光信号输出端与光敏接收及信号放大模块的光信号输入端通过光信号相连,光敏接收及信号放大模块的电信号输出端与信号处理模块的电信号输入端相连,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入端相连,第一电源模块将DC24V转换为DC5V,DC5V为光敏接收及信号放大模块、第二电源模块供电,第二电源模块将DC5V转换为DC3.3V,DC3.3V为信号处理模块供电。
[0021]发射端发出的光信号输入至光敏接收及信号放大模块内,光敏接收及信号放大模块处理后的电信号输入至信号处理模块中进行处理,信号处理模块处理后的信号通过信号输出模块最终输出,精准地完成了对接收到的微弱信号的处理,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减少了远距离下的误操作。
[0022]如图2所示,光敏接收及信号放大模块包括接收电路,光敏接收电路由U2、R2、C5构成,接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口与第一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第一级放大电路的输出与第二级放大电路的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相连,集成运算放大器的
反向输入端即为反馈端与VC3.3V经电容滤波后与电容C9相连,并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相连,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阻R7相连,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容C10的一端相连,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
[0023]光敏器件是一种能够感知光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的器件,包括光敏二极管、光敏电阻和光敏三极管等,电路U2为信号接收光敏,是一种光敏二极管,在使用时,光敏接收到的微弱信号须经信号滤波及放大后输入信号处理模块。
[0024]第一级放大电路为三极管放大电路,在许多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将输入信号放大到需要的电平,以便驱动后续电路或设备。三极管放大电路由输入电路、放大电路和输出电路三部分组成。其中,输入电路用于接收输入信号并将其转换为适当的电压或电流信号,放大电路利用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将输入信号放大到需要的电平,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信号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端,所述发射端的光信号输出端与光敏接收及信号放大模块的光信号输入端相连,光敏接收及信号放大模块的电信号输出端与信号处理模块的电信号输入端相连,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入端相连,第一电源模块为光敏接收及信号放大模块、第二电源模块供电,第二电源模块为信号处理模块供电;所述光敏接收及信号放大模块包括接收电路,所述接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口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相连,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相连,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阻R7相连,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容C10的一端相连,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1号引脚和5号引脚均接VCC3.3V,控制器的11号引脚为数据输出端口,控制器的15号引脚与光敏接收及信号放大模块的电信号输出端相连,控制器的16号引脚接地,控制器的24号引脚接时钟电路;所述信号输出模块包括三极管Q3,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齐师霖郭锐谢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巍昂科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