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流式污水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7649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3
一种旋流式污水换热器,包括热流体入口,检查口、热流体出口的内筒和包括冷流体入口、冷流体出口的外筒组成,内筒与外筒间形成冷流体腔,冷流体腔内设有螺旋支承导流片,内筒内壁设置螺旋导流片,换热器外筒包裹保温棉,检查盖与检查口紧固密封,换热器可以进行并联,通过热流体分流管、冷流体分流管进行连接,用以增加换热量,通过液体流动特性,使热流体在换热器内腔产生旋流,热流体与外筒、内筒夹层中的冷流体进行换热,热流体出口设置在换热器底部,有利于热流体的流动顺畅,可根据热冷流体流量、换热面积、换热量大小等实际需求,可以多个换热器并联安装。多个换热器并联安装。多个换热器并联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流式污水换热器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源热泵领域,涉及一种关于污水源热泵系统的专用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水源热泵主要的技术之一就是换热,如何稳定的与污水热是污水源热泵使用的关键,近年来国际对温室气体排放要求愈发严格,环境污染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利用可再生能源是环保节能的必要手段。采用热泵技术,利用城市污水热能作为低位热源供热/制冷是实现污水热能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回收蕴藏于污水中的城市废热这种可再生能源,拓展城市污水处理和能源利用的效益,实现废水回收再利用,体现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要求。但同时城市污水热能利用的首要难题在于如何避免污水中所含的大量固体污杂物堵塞换热设备。为解决原生污水堵塞换热器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计特殊的污水换热方式,用以达到良好的防堵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换热器易堵塞的问题,本技术使用了一种旋流式污水换热方式,通过液体流动特性,使热流体在换热器内腔产生旋流,热流体与外筒、内筒夹层中的冷流体进行换热,热流体出口设置在换热器底部,有利于热流体的流动顺畅,可根据热冷流体流量、换热面积、换热量大小等实际需求,可以多个换热器并联安装。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换热器主要包括内筒(热流体入口,检查口、热流体出口),外筒(冷流体入口、冷流体出口),内筒与外筒间形成冷流体腔,冷流体腔内设有螺旋支承导流片,内筒内壁设置螺旋导流片,换热器外筒包裹保温棉,检查盖与检查口紧固密封,换热器可以进行并联,通过热流体分流管、冷流体分流管进行连接,用以增加换热量。
[0005]热流体沿热流体入口进入内筒,沿内壁切线高速流入内桶,螺旋导流片辅助热流体在热流体腔内形成旋流,与内筒外壁的冷流体进行换热,换热后热流体通过底部热流体出口排出。同时,冷流体从换热器底部冷流体进口流入换热器内,通过螺旋支承导流片的约束,在净水层螺旋向上流动,与内筒内壁热流体进行换热,冷流体换热后从冷流体出口流出。
[0006]螺旋支承导流片设置在内筒外壁,外筒内壁,上部分为圆柱螺旋,下部分为圆锥收缩螺旋,用于约束内筒与外筒间距离,保障冷流体腔空间,同时为冷流体导流,在顶部热流体入口管道处截取一段,避免接入内桶的热流体入口管道截断冷流体流动路径。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8]1、旋流式污水换热器使污浊流体当中的高温与低温进行二次分类,由于高温分子活跃,运动速度快,旋转时高温污浊流体会向内筒壁靠拢,而低温分子不活跃,运动速度慢,低温污浊流体会向内筒中心聚集,使高温污浊流体一直附着在换热面上,有效提高换热有
效性。
[0009]2、旋流式污水换热器创新研制的新式独特的一种换热器的核心部件。内筒的材质可依据冷热流体的化学形态、冷热流体运行压力大小等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0010]3、热流体与冷流体呈逆向流动,可获得最佳换热效果,而且内筒与外筒间设置了螺旋支承导流片,既增强了换热器的抗压强度,同时又减弱了因冷热流体的压力波动而产生的振颤;这种螺旋导流形式,可有效约束冷流体,确保换热面全接触,较好的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结构组件图1。
[0012]图2为本技术结构前视图2。
[0013]图3为本技术结构斜侧图3。
[0014]图4为本技术结构后视剖视图4。
[0015]图5为本技术零件前视图5。
[0016]图6为本技术装配斜侧图6。
[0017]图7为本技术零件前视图7。
[0018]如中所示:1.外筒,2.检查盖,3.检查口,4.内筒,5.冷流体入口,6.冷流体出口,7.热流体入口,8.热流体出口,9.冷流体腔,10.螺旋导流片,11.热流体腔,12.螺旋支承导流片,13.保温棉,101.旋流式污水换热器,102.热流体分流入口,103.热流体分流出口,104.冷流体分流入口,105.冷流体分流出口,121.截断点,14.热流体分流管,15.冷流体分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0]热流体从热流体入口(7)穿过外筒(1)进入内筒(4)沿筒壁切线旋转,螺旋导流片(10)辅助热流体在热流体腔(11)产生稳定的旋流,换热后的热流体温度降低,从热流体出口(8)排出,外筒(1)顶部设有检查口(3),检查口(3)通过检查盖(2)密封,冷流体从冷流体入口(5)进入由外筒(1)与内筒(4)中间的夹层形成的冷流体腔(9),冷流体腔(9)内设有螺旋支承导流片(12),冷流体沿导流片螺旋向顶部流动,换热后从冷流体出口(6)排出,外筒(1)外壁敷保温棉(13)。
[0021]螺旋支承导流片(12)的截断点(121),为避让热流体入口(7)管道,截断点(121)大于热流体入口(7)管道,可以让冷流体不受阻碍从热流体管道边缘继续向上流动。
[0022]旋流式污水换热器(101)并联时热流体分流入口(102)在并联组一侧,热流体分流出口(103)在并联组另一侧,冷流体分流入口(104)与冷流体分流出口(105)方向不做限制,通过热流体分流管(14)、冷流体分流管(15)与旋流式污水换热器(101)连接。
[0023]本技术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任何在本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的等同构思或者改变,均列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流式污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由包括热流体入口,检查口、热流体出口的内筒和包括冷流体入口、冷流体出口的外筒组成,内筒与外筒间形成冷流体腔,冷流体腔内设有螺旋支承导流片,内筒内壁设置螺旋导流片,换热器外筒包裹保温棉,检查盖与检查口紧固密封,热流体沿热流体入口进入内筒,沿内壁切线高速流入内桶,螺旋导流片辅助热流体在热流体腔内形成旋流,与内筒外壁的冷流体进行换热,换热后热流体通过底部热流体出口排出,同时,冷流体从换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阳刘明珠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葆光节能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