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传递构件和超声波处置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7296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振动传递构件和超声波处置器具。超声波处置器具包括:第1棒状构件,其具有嵌合孔;以及第2棒状构件,其安装于所述第1棒状构件的顶端侧,具有在从所述嵌合孔的内周面受到压缩面压力的状态下嵌合于所述嵌合孔的嵌合部,该超声波处置器具包括能够传递由换能器产生的振动的振动传递构件。在所述振动传递构件以预定的共振频率振动的状态下,振动的最靠近所述第2棒状构件的基端的波腹位于比所述第2棒状构件的所述基端靠顶端侧的位置。第2棒状构件的所述基端靠顶端侧的位置。第2棒状构件的所述基端靠顶端侧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振动传递构件和超声波处置器具
[0001]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17年12月14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日期:2020年06月12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7/044940(国家申请号:201780097686.2)、专利技术名称为“超声波处置器具”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超声波振动对处置对象进行处置的超声波处置器具。

技术介绍

[0003]在US2015/0018726A1中公开了一种使用超声波振动对生物体组织等处置对象进行处置的超声波处置器具。该能量处置器具包括传递由超声波换能器产生的超声波振动的振动传递构件(超声波探头)。振动传递构件形成末端执行器的顶端处置部。传递至振动传递构件的超声波振动从顶端处置部向处置对象施加,从而进行处置对象的处置。
[0004]US2015/0018726A1的振动传递构件由能够分离的2个构件形成。振动传递构件通过将分别形成的2个构件接合而形成。2个构件之间通过螺纹紧固而接合。在使用了螺纹紧固的接合中,根据制造2个构件时的加工精度,规定接合后的2个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在接合时,难以调整接合后的2个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所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声波处置器具,在接合由分别形成的2个构件形成的振动传递构件时,能够调整2个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0006]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超声波处置器具包括:第1棒状构件,其具有顶端和基端,沿着长度轴线延伸设置,能够在基端部连接用于产生超声波振动的换能器,具有从所述顶端朝向基端侧沿着所述长度轴线延伸设置的嵌合孔;以及第2棒状构件,其沿着所述长度轴线延伸设置,安装于所述第1棒状构件的顶端侧,具有在从所述嵌合孔的内周面承受压缩面压力的状态下嵌合于所述嵌合孔的嵌合部,该超声波处置器具包括振动传递构件,该振动传递构件能够将由所述换能器产生的预定的共振频率的振动沿着所述长度轴线从所述第1棒状构件的基端部传递至所述第2棒状构件的顶端,在所述振动传递构件以所述预定的共振频率振动的状态下,振动的最靠近所述第2棒状构件的基端的波腹位于比所述第2棒状构件的所述基端靠顶端侧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概略性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图。
[0008]图2是以局部截面概略性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振动传递构件的图。
[0009]图3是图2的X

X线剖视图。
[0010]图4是以穿过长度轴线的截面概略性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振动传递构件的第1棒状构件与第2棒状构件接合的接合部的结构和由振动引起的应力在长度方向上的分布的
图。
[0011]图5是以通过长度轴线的截面概略性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振动传递构件的第1棒状构件与第2棒状构件嵌合的嵌合部分的结构的图。
[0012]图6是以通过长度轴线的截面概略性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振动传递构件的第1棒状构件与第2棒状构件嵌合的嵌合部分的结构和由振动引起的应力在长度方向上的分布的图。
[0013]图7是以通过长度轴线的截面概略性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振动传递构件的第1棒状构件与第2棒状构件嵌合的嵌合部分的结构的图。
[0014]图8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图2的X

X线剖视图。
[0015]图9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的图2的X

X线剖视图。
[0016]图10是概略性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第1实施方式)
[0018]参照图1~图4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
[0019]图1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处置器具1的图。如图1所示,处置器具1包括壳体4和与壳体4连结的筒状的轴5。壳体4能够被保持。在壳体4连接有电缆7的一端。电缆7的另一端以能够装拆的方式与电源装置3连接。
[0020]轴5规定长度轴线C。在此,将沿着长度轴线C的方向设为长度方向。将长度方向的一侧设为顶端侧(图1的箭头C1侧),将与顶端侧相反的一侧设为基端侧(图1的箭头C2侧)。轴5与壳体4的顶端侧连结,从基端侧向顶端侧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
[0021]在轴5的顶端部设有末端执行器6。末端执行器6包括第1把持片13和第2把持片14。第1把持片13与第2把持片14之间能够开闭。第1把持片13支承于轴5,第2把持片14以能够相对于第1把持片13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轴5。
[0022]第1把持片13具备与第2把持片14相对且向处置对象施加处置能量的处置面(相对面)17。第2把持片14具备与第1把持片13的处置面17相对且向处置对象施加处置能量的处置面(相对面)18。
[0023]末端执行器6的开闭方向相对于长度轴线C交叉(成为垂直或者大致垂直)。将末端执行器6的开闭方向中的第2把持片14相对于第1把持片13打开的那一侧设为第2把持片14的打开方向(箭头Y1),将第2把持片14相对于第1把持片13关闭的那一侧设为第2把持片14的关闭方向(箭头Y2)。另外,将与长度轴线C交叉(垂直或者大致垂直)且与末端执行器6的开闭方向交叉的(垂直或者大致垂直的)方向设为末端执行器6的宽度方向。
[0024]如图1所示,壳体4包括壳体主体10和把持件(固定手柄)11。壳体主体10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把持件11自壳体主体10朝向远离长度轴线C的那一侧延伸设置。轴5从顶端侧与壳体主体10连结。
[0025]可动手柄1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壳体主体10。可动手柄12相对于长度轴线C位于把持件11的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手柄12相对于把持件11位于顶端侧。通过可动手柄12相对于壳体主体10转动,从而可动手柄12相对于把持件11打开或关闭。通过可动手柄12相对于把持件11打开或关闭、从而使末端执行器6如前述那样进行打开动作或者关闭
动作的操作在可动手柄12处输入。即,可动手柄12是开闭操作输入部。
[0026]可动手柄12与第2把持片14之间经由可动构件16连结。可动构件16在轴5的内部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通过将可动手柄12相对于把持件11打开或关闭,从而可动构件16相对于轴5和壳体4沿着长度轴线C移动,第2把持片14相对于轴5转动。由此,把持片13、14之间打开或关闭。通过以在把持片13、14之间配置有处置对象的状态将把持片13、14之间关闭,从而将处置对象把持在把持片13、14之间。
[0027]作为一例,电源装置3包括高频电源和超声波电源。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电源装置3包括高频电源和超声波电源这两者的例子,但本实施方式的电源装置3至少具备超声波电源即可。高频电源包括波形生成器、转换电路以及变压器等,将来自电池电源或者插座电源等的电力转换为高频电力。另外,第1把持片13和第2把持片14各自的至少一部分由金属等导电材料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动传递构件,其中,该振动传递构件包括:第1棒状构件,其具有嵌合孔;第2棒状构件,其具有嵌合于所述嵌合孔的嵌合部,该第2棒状构件的粗细与所述第1棒状构件的粗细不同;第1区域,其为所述嵌合部嵌合于所述嵌合孔的区域;以及第2区域,其为所述第1区域以外的区域,所述振动传递构件由所述第1棒状构件和所述第2棒状构件构成为能够沿着长度轴线传递预定的共振频率的振动,在所述第1区域,与所述第2区域相比,晶粒径较大,在所述第1区域,相对于所述第2棒状构件沿径向作用压缩面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传递构件,其中,所述第2区域位于比所述第1区域靠顶端侧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传递构件,其中,所述第1棒状构件具备规定基准位置的第1指标,所述第2棒状构件具备规定相对于所述第1指标的位置关系的第2指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传递构件,其中,所述第1指标是第1基准面,所述第2指标是规定在绕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1指标的所述第1基准面的位置关系的第2基准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传递构件,其中,所述第2指标规定在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1指标的位置关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传递构件,其中,所述第2棒状构件具备与所述长度轴线正交的截面的面积在第2棒状构件中为最大的最大截面积部,所述最大截面积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振动的从最靠近所述第2棒状构件的基端的波腹到顶端侧的距离成为所述振动的1个波长以下的范围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传递构件,其中,所述嵌合孔沿着所述长度轴线贯通所述第1棒状构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传递构件,其中,所述嵌合部在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上的长度为所述振动的波长的1/4以下。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传递构件,其中,所述嵌合孔的底面位于所述振动的比最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康博岛村之彦山田将志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