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滁州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绩效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722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绩效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需要进行综合整治的所有土地区域名称以及所有土地区域信息,同时根据所述土地区域信息以及该土地区域的北斗卫星图像,建立每个土地区域的地图模型,并将每个所述土地区域的地图模型进行拼接,得到全域模型;获取对土地区域进行综合整治的预期方案措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获取的预期实施措施与方案总结出预期实施目标,然后将实际实施措施与方案以及该措施与方案达到的实际效果与预期实施措施与方案以及预期实施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到真实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绩效评价结果,同时能够判断出实际实施措施与方案是否满足土地规划标准,有利于实际的应用。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绩效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地综合整治绩效评价
,具体为一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绩效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生活中,土地综合整治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土地综合整治事关长远、牵动全局,只有拓宽视野,整体谋划,创新思路,统筹推进,才能实现政府得土地、农民得实惠、城乡得发展,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仅能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还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农业农村提供发展空间,助推乡村振兴,从而根据数据判别该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措施是否满足土地规划标准。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绩效评价时,采用的方法大都是根据预期实施目标总结预期实施措施与方案,然后再将实施之后得到的实际效果与实施目标进行对比评价的,这样的评价方式无法得出实际实施措施与方案是否满足土地规划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绩效评价方法,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绩效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获取需要进行综合整治的所有土地区域名称以及所有土地区域信息,同时根据所述土地区域信息以及该土地区域的北斗卫星图像,建立每个土地区域的地图模型,并将每个所述土地区域的地图模型进行拼接,得到全域模型;
[0008]S2、获取对土地区域进行综合整治的预期方案措施,并根据所述预期方案措施以及全域模型获取对土地区域进行综合整治的预期目标;
[0009]S3、获取对土地区域进行综合整治的实际方案措施,同时获取进行综合整治之后的土地区域的实际效果;
[0010]S4、对预期方案措施、实际方案措施、预期目标以及实际效果进行特征向量提取,分别获取预期方案措施、实际方案措施、预期目标以及实际效果的特征向量;
[0011]S5、计算实际方案措施特征向量与预期方案措施特征向量的比值,得到方案措施完成度A%,计算预期目标特征向量与实际效果特征向量的比值,得到方案目标完成度B%;
[0012]S6、计算方案措施完成度与方案目标完成度的平均值X,即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绩效,并将其土地规划标准进行对比,判断实际方案措施是否满足土地规划标准。
[0013]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中的土地区域信息包括环境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地籍信息和社会经济信息,所述环境信息包括气候信息、土壤信息、地质信息、地貌信息、河床信息、植被信息以及野生动物信息,所述基础设施信息包括公共设施信息、建筑物信息以及交通运输信息,所述地籍信息包括权属信息、测量信息、土地定级与估价信息以及土地利用控制信息,所述社会经济信息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卫生信息、福利信息、公共秩序以及人口分布信息。
[0014]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中将每个所述土地区域的地图模型进行拼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5]S11、通过GPS获取所有土地区域的北斗卫星图像,并根据相应的土地区域信息建立每个土地区域的地图模型;
[0016]S12、根据土地区域信息,判断相邻土地区域之间的地图模型是否有重叠部位,若无重叠部位,则在相邻地图模型之间建立虚拟连接带,虚拟连接带具有根据相邻地图模型的现有土地数据计算出的虚拟数据;
[0017]S13、若存在重叠部位,删除重叠部位,然后在相邻地图模型之间建立虚拟连接带。
[0018]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中,根据所述预期方案措施以及全域模型获取对土地区域进行综合整治的预期目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9]S21、根据预期方案措施内容划分与之相对应的地图模型;
[0020]S22、利用计算机将该预期方案措施投入与之相对应的地图模型进行模拟实施;
[0021]S23、得到进行模拟实施之后的最终地图模型,并获取最终地图模型的土地区域信息,所述最终地图模型的土地区域信息即为预期目标。
[0022]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中的预期目标为按照预期方案措施进行综合整治之后的土地区域的土地区域信息。
[0023]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3中的实际效果为按照实际方案措施进行综合整治之后的土地区域的土地区域信息。
[0024]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4中,对预期方案措施、实际方案措施、预期目标以及实际效果进行特征向量提取,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5]S41、将预期方案措施、实际方案措施、预期目标以及实际效果数据信息录入计算机设备内部,并分别对每项进行信息数据统计,统计每项信息数据总数N;
[0026]S42、统计每项信息数据总数N中每个词语的正页数文档出现频率a、负页数文档出现频率b、正页数文档不出现频率a1以及负页数文档不出现频率 b1;
[0027]S43、根据统计的数据频率,并按照阿拉伯数字顺序对每项信息数据中每个词语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提取末尾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作为每项信息数据的特征向量。
[0028]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6中计算方案措施完成度与方案目标完成度平均值的公式为:X=(A%+B%)/2,其中X为平均值,A%为方案措施完成度,B%为方案目标完成度。
[002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获取的预期实施措施与方案总结出预期实施目标,然后将实际实施措施与方案以及该措施与方案达到的实际效果与预期实施措施与方案以及预期实施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到真实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绩效评价结果,同时能够判断出实际实施措施与方案是否满足土地规划标准,有利于实际的应用。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绩效评价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33]实施例:
[0034]一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绩效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S1、获取需要进行综合整治的所有土地区域名称以及所有土地区域信息,同时根据所述土地区域信息以及该土地区域的北斗卫星图像,建立每个土地区域的地图模型,并将每个所述土地区域的地图模型进行拼接,得到全域模型,便于更好的根据所有土地区域名称以及所有土地区域信息,获取全域模型,从而方便后续获取预期目标;
[0036]S2、获取对土地区域进行综合整治的预期方案措施,并根据所述预期方案措施以及全域模型获取对土地区域进行综合整治的预期目标,便于更好的获取按照预期方案措施进行实施之后的预期目标;
[0037]S3、获取对土地区域进行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绩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需要进行综合整治的所有土地区域名称以及所有土地区域信息,同时根据所述土地区域信息以及该土地区域的北斗卫星图像,建立每个土地区域的地图模型,并将每个所述土地区域的地图模型进行拼接,得到全域模型;S2、获取对土地区域进行综合整治的预期方案措施,并根据所述预期方案措施以及全域模型获取对土地区域进行综合整治的预期目标;S3、获取对土地区域进行综合整治的实际方案措施,同时获取进行综合整治之后的土地区域的实际效果;S4、对预期方案措施、实际方案措施、预期目标以及实际效果进行特征向量提取,分别获取预期方案措施、实际方案措施、预期目标以及实际效果的特征向量;S5、计算实际方案措施特征向量与预期方案措施特征向量的比值,得到方案措施完成度A%,计算预期目标特征向量与实际效果特征向量的比值,得到方案目标完成度B%;S6、计算方案措施完成度与方案目标完成度的平均值X,即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绩效,并将其土地规划标准进行对比,判断实际方案措施是否满足土地规划标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绩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土地区域信息包括环境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地籍信息和社会经济信息,所述环境信息包括气候信息、土壤信息、地质信息、地貌信息、河床信息、植被信息以及野生动物信息,所述基础设施信息包括公共设施信息、建筑物信息以及交通运输信息,所述地籍信息包括权属信息、测量信息、土地定级与估价信息以及土地利用控制信息,所述社会经济信息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卫生信息、福利信息、公共秩序以及人口分布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绩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将每个所述土地区域的地图模型进行拼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1、通过GPS获取所有土地区域的北斗卫星图像,并根据相应的土地区域信息建立每个土地区域的地图模型;S12、根据土地区域信息,判断相邻土地区域之间的地图模型是否有重叠部位,若无重叠部位,则在相邻地图模型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敬杰彭俊吴震周林波陈猛赵欣雨周宇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