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拉桥减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718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斜拉桥减振结构,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斜拉索;固定套筒,固定套筒包括外壳和内壳,内壳设置于斜拉索的外侧,外壳设置于内壳的外侧,外壳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一通风口,内壳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二通风口,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交错设置,内壳上设置有引流槽,引流槽与第一通风口相对应;缓冲件,缓冲件的一端和斜拉索连接,缓冲件的另一端和内壳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降低风雨激振,提高风雨作用下的斜拉索减振效果。提高风雨作用下的斜拉索减振效果。提高风雨作用下的斜拉索减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拉桥减振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斜拉桥减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斜拉桥主要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其中桥梁的斜拉索是重要的承载构件,桥梁的斜拉索由于质量、刚度和阻尼都较小,易发生振动,尤其是在风雨共同作用下斜拉索发生大幅度风雨激振的概率较高,一旦发生激振容易造成桥梁安全事故,因此需要为斜拉索设置减振措施;工程中常采用的斜拉索减振措施包括气动措施、安装阻尼器、安装辅助索措施等等,但是这些措施对斜拉索的振动控制效果均不够理想,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风雨作用下的斜拉索减振效果的减振结构是本领域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斜拉桥减振结构,本专利技术能够能够有效降低风雨激振,提高风雨作用下的斜拉索减振效果。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斜拉桥减振结构,包括:
[0006]斜拉索;
[0007]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内壳设置于所述斜拉索的外侧,所述外壳设置于所述内壳的外侧,所述外壳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一通风口,所述内壳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交错设置,所述内壳上设置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与所述第一通风口相对应;
[0008]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的一端和所述斜拉索连接,所述缓冲件的另一端和所述内壳连接。
[0009]优选的,斜拉桥减振结构还包括支撑座和阻尼器,所述支撑座通过预埋钢筋设置于地面上,所述阻尼器的一端和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阻尼器的另一端和所述斜拉索上的锁夹转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座和所述阻尼器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座分别设置于所述斜拉索的两侧,两个所述阻尼器分别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支撑座上。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座和所述阻尼器的夹角为120
°

[0012]优选的,斜拉桥减振结构还包括密封罩,所述密封罩的顶端和所述斜拉索密封连接,所述密封罩的底端和所述内壳的顶端连接,所述内壳的顶端密封设置。
[0013]优选的,所述缓冲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缓冲件沿所述斜拉索周向均匀分布。
[0014]优选的,所述引流槽设置有多个,多个引流槽交叉设置,所述引流槽的交叉点与所述第一通风口相对应。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均设置有防雨罩。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外壳设置第一通风口以及在内壳设置的第二通风口,使得强风能够从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穿过,从而减少风雨直吹的效果,通过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交错设置,使得穿过第一通风口的雨水无法轻易进入第二通风口,设置与第一通风口相匹配的引流槽使得雨水能够沿着引流槽流至地面,通过设置缓冲件进一步降低斜拉索的振动效果。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斜拉桥减振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固定套筒的俯视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斜拉桥减振结构的正视图。
[0022]其中,图中:
[0023]1、斜拉索;2、固定套筒;21、外壳;22、内壳;23、第一通风口;24、第二通风口;25、引流槽;3、缓冲件;4、支撑座;5、阻尼器;6、预埋钢筋;7、锁夹;8、密封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参阅附图1

3,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斜拉桥减振结构,包括:
[0026]斜拉索1;
[0027]固定套筒2,固定套筒2包括外壳21和内壳22,内壳22设置于斜拉索1的外侧,外壳21设置于内壳22的外侧,外壳21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一通风口23,内壳22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二通风口24,第一通风口23和第二通风口24交错设置,内壳22上设置有引流槽25,引流槽25与第一通风口23相对应;通过在外壳21设置第一通风口23以及在内壳22设置的第二通风口24,使得强风能够从第一通风口23和第二通风口24穿过,从而减少风雨直吹的效果,通过第一通风口23和第二通风口24交错设置,使得穿过第一通风口23的雨水无法轻易进入第二通风口24,设置与第一通风口23相匹配的引流槽25使得雨水能够沿着引流槽25流至地面,从而降低风雨激振。
[0028]缓冲件3,缓冲件3的一端和斜拉索1连接,缓冲件3的另一端和内壳22连接,通过设置缓冲件3进一步限制斜拉索1的振动的频率与幅度,提高减振效果,优选缓冲件3为弹簧或阻尼器5。
[0029]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斜拉桥减振结构还包括支撑座4和阻尼器5,支撑座4通过预埋钢筋6设置于地面上,阻尼器5的一端和支撑座4转动连接,阻尼器5的另一端和斜拉索1上的锁夹7转动连接;通过阻尼器5和支撑座4对斜拉索1进行进一步限制,提高减振效果,通过预埋钢筋6固定支撑座4从而提高支撑座4的稳固性。
[003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撑座4和阻尼器5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座4分别设置于斜拉索1的两侧,两个阻尼器5分别设置于相对应的支撑座4上;通过两侧设置的阻尼器5使得斜拉索1产生振动尤其是左右抖动时,两个阻尼器5均能够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提高斜拉索1的稳定性。
[0031]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撑座4和阻尼器5的夹角为120
°

[0032]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斜拉桥减振结构还包括密封罩8,密封罩8的顶端和斜拉索1密封连接,密封罩8的底端和内壳22的顶端连接,内壳22的顶端密封设置,通过设置密封罩8以及密封内壳22的顶端能够防止雨水通过固定套筒2的顶端进入固定套筒2内部,优选密封罩8为倒置的漏斗型结构。
[0033]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缓冲件3设置有多个,多个缓冲件3沿斜拉索1周向均匀分布,优选设置有8个缓冲件3,每隔45
°
设置一个缓冲件3,通过设置沿周向均匀分布的缓冲件3从而进一步限制斜拉索1的振动的频率与幅度,提高减振效果。
[0034]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引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拉桥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斜拉索;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内壳设置于所述斜拉索的外侧,所述外壳设置于所述内壳的外侧,所述外壳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一通风口,所述内壳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交错设置,所述内壳上设置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与所述第一通风口相对应;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的一端和所述斜拉索连接,所述缓冲件的另一端和所述内壳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拉桥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座和阻尼器,所述支撑座通过预埋钢筋设置于地面上,所述阻尼器的一端和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阻尼器的另一端和所述斜拉索上的锁夹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斜拉桥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和所述阻尼器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座分别设置于所述斜拉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海龙孔令洲王坤牟文科高权阮嘉鹏牛丽娟刘正辉刘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