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区域水资源智能配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资源配置领域,具体为一种区域水资源智能配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缺水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可协调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用水矛盾,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综合效益;在水资源相对丰沛的区域,从全局角度出发,水资源优化配置不仅仅有利于当地的水资源保护,更能通过调水工程等方式直接或间接改善缺水地区的水资源危机。总之,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够平衡人类与自然的水资源竞争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0003]以往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接近于理想配置方案,只能作为现实水资源配置的目标,缺乏实用性;而水资源系统模拟配置大多以动态供需平衡为基础,对水资源的整体配置最优效益往往相对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并提供一种区域水资源智能配置方法。本专利技术输出的水资源配置方案除了经过模型寻优优化外,还符合区域的供水特征。即区域水资源智能配置既从宏观上对水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益进行优化,又具备实际操作性。
[000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区域水资源智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依据区域水资源智能配置指标体系确定所研究区域的配置指标,所述配置指标包括状态指标、响应指标和压力指标;S2、按照所述状态指标与响应指标,基于研究区域的历史资料生成数据集;S3、构建区域水资源智能配置仿真模型,随后利用所述数据集生成预案库;S4、基于所述预案库,构建区域水资源智能配置决策模型;S5、基于步骤S1所述配置指标,构建子区优化模型与二级优化模型;S6、应用优化算法求解所述子区优化模型和所述二级优化模型,随后结合所述仿真模型和所述决策模型,完成所研究区域的区域水资源智能配置模型的构建;S7、输入所述区域水资源智能配置模型的规划年状态指标与目标压力指标,得到输出的区域水资源智能配置方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区域水资源智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指标划分为水资源指标集Z1={z11,z12,z13,z14,z15,z16,z17}、水生态指标集Z2={z21,z22,z23,z24,z25,z26,z27,z28}、经济指标集Z3={z31,z32,z33,z34,z35,z36,z37,z38,z39,z310,z311,z312}与社会指标集Z4={z41,z42,z43,z44,z45,z46,z47,z48,z49,z410,z411,z412,z413,z414,z415};其中:z11为区域年地表水资源量,z12为区域年可开采地下水资源量,z13为区域年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量,z14为区域年协调地表水资源量,z15为区域年协调地下水资源量,z16为区域年协调非常规水资源量,z17为区域年外调水资源量;其中,z14~z17构成决策变量受到区域多目标优化算法的协调;z21为城镇居民生活年退水量,z22为工业年退水量,z23为建筑业年退水量,z24为服务业年退水量,z25为城镇居民生活年退水BOD含量,z26为工业年退水BOD含量,z27为建筑业年退水BOD含量,z28为服务业年退水BOD含量;z31为水田年生产总值,z32为旱地年生产总值,z33为菜地年生产总值,z34为园林草年生产总值,z35为畜牧业年生产总值,z36内塘养殖年生产总值,z37为电力年生产总值,z38为一般工业年生产总值,z39为建筑业年生产总值,z310为服务业年生产总值,z311为水田年粮食产量,z312为旱地年粮食产量;z41为水田年需水量,z42为旱地年需水量,z43为菜地年需水量,z44为园林草灌溉年需水量,z45为鱼塘补水年需水量,z46为畜牧业年需水量,z47为火核电年需水量,z48为一般工业年需水量,z49为建筑业年需水量,z410为服务业年需水量,z411为城镇居民年生活需水量,z412为农村居民年生活需水量,z413为河道外生态用水年需水量,z414为城镇人口总数,z415为农村人口总数;所述应指标分为包括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非常规水资源量以及外调水资源量配置的4层水资源配置方案,每层R4={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r13},调整区域用水方案以调整区域基于水资源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的状态;其中:r1为水田年配水量,r2为旱地年配水量,r3为菜地年配水量,r4为园林草灌溉年配水量,r5为鱼塘补水年配水量,r6为畜牧业年配水量,r7为火核电年配水量,r8为一般工业年配水量,r9为建筑业年配水量,r10为服务业年配水量,r11为城镇居民生活年配水量,r12为农村居民生活年配水量,r13为河道外生态补水年配水量;所述压力指标分为外压力指标与内压力指标;其中,外压力指标描述决策者所施加的决策压力;内压力指标反映着外压力指标施加于状态指标的压力,其从水资源、水生态、经济与社会四个方面描述影响水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平衡的因素,是外压力指标的量化
指标;外压力指标包括:P={P1,P2,P3,P4,P5,P6,P7,P8},P1为居民生活用水保障程度,P2为第一产业发展程度,P3为第二产业发展程度,P4为第三产业发展程度,P5为产值重视程度,P6为社会用水公平程度,P7为生态环境保护程度,P8为水资源系统协调程度;内压力指标包括水资源指标集p1={p11,p12,p13},水生态指标集p2={p21,p22,p23},经济指标集p3={p31,p32},社会指标集p4={p41,p42,p43,p44,p45,p46,p47};其中,p11为地表水用水比例,p12为地下水利用比例,p13为非常规水资源量利用率,p21为单方水退水率,p22为河道内生态用水比例,p23为退水生化需氧量,p31为单方水GDP,p32为单方水粮食产量,p41为第一产业缺水率,p42为第二产业缺水率,p43为第三产业缺水率,p44为非产业缺水率,p45为年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p46为年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p47为河道外人均生态年用水量,p48为缺水不均衡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区域水资源智能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正华,王庭辉,张佳怡,周统,何葆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