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采区高边坡生态恢复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6703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五采区高边坡生态恢复治理方法,将高边坡从高到低依次分为坡顶区、坡面区、坡底区和地平面区后先进行工程改造再种植植物;坡面区和坡底区均包括平面和坡面,坡顶区外侧种植攀缘植物,内侧种植乔木类;坡面区的平面种植灌木,坡面种植攀缘植物;坡底区的平面种植乔木类,坡面种植攀缘植物;地平面区种植喜阳、耐旱、耐寒的乔木类树苗。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五采区高边坡分为四个区域进行分区治理,从高到低分别是坡顶区、坡面区、坡底区和地平面区,首先对四个区域采用一些工程措施进行坡面修整、树穴修筑、稳固危石等改造,再运用林业与园建技术手段,实施造林及坡面复绿,整体高低搭配组成群落式,以实现修复的近期景观和远期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五采区高边坡生态恢复治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恢复
,具体涉及一种五采区高边坡生态恢复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长期以来,由于石料、砂土、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导致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尤其是面山采挖,致使“五采区”(指采石、采砂、采矿、取土、砖瓦窑)原有植被遭受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土壤板结,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丧失了应有的调节功能,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和整体景观,影响了城市形象,制约了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和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五采区”植被恢复治理,是创建生态城市和文明城市的重要基础,更是改善生态环境、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的现实需要。
[0003]经过石场的长年采石作业,原有植被、土壤等已基本不存在,主要现状为:

立地条件差。区域内大面积岩石裸露、地层瘠薄,原有成土已基本消失,不具备直接造林条件。

水土流失严重。大量采石致使原有植被破坏殆尽,土壤结构疏松,面蚀、沟蚀等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水资源匮乏。区域内及周边没有任何地表径流和地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五采区高边坡生态恢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高边坡从高到低依次分为坡顶区、坡面区、坡底区和地平面区后先进行工程改造再种植植物;所述坡面区和坡底区均包括平面和坡面,所述坡顶区外侧种植攀缘植物,内侧种植乔木类;所述坡面区的平面种植灌木,坡面种植攀缘植物;所述坡底区的平面种植乔木类,坡面种植攀缘植物;所述地平面区种植喜阳、耐旱、耐寒的乔木类树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采区高边坡生态恢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平面区的工程改造为采用机械对用地进行整理,清除表面杂草,再回填种植土51

1.5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采区高边坡生态恢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底区的工程改造为在平面与地平面区之间修筑挡墙一,然后在挡墙一与坡底区的坡面之间回填种植土,在挡墙一顶面和地面之间铺设攀爬网,在坡面根部先铺设三维网固定碎石,再铺设攀爬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采区高边坡生态恢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坡底区与坡面区之间修筑挡墙二,所述坡面区的工程改造为在平面采用浆砌片石修筑弧形墙,修筑“燕窝式”树穴,穴内回填种植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采区高边坡生态恢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平面区种植的乔木类树苗高50

60cm,2

3年生。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五采区高边坡生态恢复治理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伦田留宝王峰雷艳荣徐财进宋卓郭华阳陈述亮屈兆雄康义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