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6616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装置(10、20、30、40),能够方便可靠地与便携式设备(60)建立电连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方式,提供一种用于与便携式设备(60)电连接的连接装置(10、20、30、40)。所述连接装置(10、20、30、40)包括第一电极(11、21、31、41)、第二电极(12、22、32、42)以及固定部件(14、24)。第一电极(11、21、31、41)具有导电性且具有磁力。第二电极(12、22、32、42)具有导电性且具有磁力。固定部件(14、24)构成为将第一电极(11、21、31、41)和第二电极(12、22、32、42)以与便携式设备(60)对应的间隔固定。以与便携式设备(60)对应的间隔固定。以与便携式设备(60)对应的间隔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便携式设备大多具有电池。具有电池的便携式设备需要充电,但其工作往往较为繁琐。为此,有人提出了使用磁铁来促进便携式设备与充电器之间连接的技术(见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第2017

1478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4]然而,当使用磁铁连接便携式设备和充电器时,即使磁铁与便携式设备吸附,也存在电极不接触的情况。
[0005]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装置,能够方便可靠地与便携式设备建立电连接。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式,提供一种用于与便携式设备进行电连接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固定部件。第一电极具有导电性且具有磁力。第二电极具有导电性且具有磁力。固定部件构成为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与便携式设备对应的间隔固定。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式,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与便携式设备的电连接。
[0008]另外,也更加易于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接装置10的外观的图。图2是表示便携式设备的外观示例的图。图3是表示连接装置10与便携式设备60的连接状态的图。图4是表示连接装置10的内部结构的图。图5是用于说明电极11的形状的图。图6是用于说明定位方法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定位方法的图。图8是用于说明定位方法的图。图9是表示连接装置20的基本结构的图。图10是表示连接装置20的外观的图。
图11是表示连接装置20的内部结构的图。图12是表示连接装置20的内部结构的图。图13是表示连接装置20的内部结构的图。图14是用于说明电极21的形状的图。图15是用于说明电极21的形状的图。图16是表示连接装置30的外观的图。图17是表示连接装置40的外观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实施例中所示的各种特征事项均可互相组合。
[0011]1.实施例一图1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接装置10的外观的图。图2是表示便携式设备的外观示例的图。如图1所示,连接装置10包括作为第一电极的电极11、作为第二电极的电极12、固定部件14、壳体上部15以及供电线16。所述连接装置10与便携式设备60电连接,并且将与供电线16连接的未图示的电源的电力供给至便携式设备60。连接装置10被设定的情况如下:预先将其放置在桌子或洗脸台的搁板等上,在其上放置便携式设备,将两者电连接。当然,连接装置10的利用方式并不仅限于此,可以是任意的。
[0012]此外,如图2所示,便携式设备60包括电极61和电极62。电极61是与电极11接触的电极,电极62是与电极12接触的电极。另外,只要是不论极性,例如经由连接装置10供电的电力为交流电的情况等,则也可以是电极61与电极12接触、电极62与电极11接触。
[0013]电极11既具有导电性又具有磁力。即,电极11由具有导电性的磁铁、例如被磁化的硬磁性体构成。同样地,电极12既具有导电性又具有磁力,并且由具有导电性的磁铁、例如被磁化的硬磁性体构成。作为具有导电性的被磁化的硬磁性体,例如有铝镍钴磁铁。电极11的一部分从壳体上部15突出,电极12的一部分也从壳体上部15突出。电极11和电极12分别与未图示的电源50电连接,电极11与便携式设备60的电极61接触,电极12与便携式设备60的电极62接触,由此向便携式设备60供给未图示的电源输出的电力。
[0014]固定部件14兼作连接装置10的壳体的下部,例如,通过塑料等树脂的模制来实现。固定部件14构成为将电极11和电极12固定为与便携式设备60对应的间隔,即与电极61和62之间的间隔相同的间隔。
[0015]壳体上部15是连接装置10的壳体的上部,例如通过模制硅橡胶等来实现。为了防止水等从电极11和电极12突出的部分侵入到内部,壳体上部15优选为弹性材料,并且为了不使电极11和电极12之间电短路,壳体上部15必须是具有绝缘性的材料。
[0016]另外,由固定部件14和壳体上部15构成的壳体具备从上面向下面贯通的贯通孔。因此,壳体上部15具有贯通孔151。贯通孔151是考虑到水滴等附着在连接装置10的壳体上面的情况下的排水而设置的,因此,作为壳体上面的壳体上部15优选具有从边缘部152向贯通孔151下降的倾斜。
[0017]供电线16将由未图示的电源输出的电力供给至连接装置10,并且一方连接至电极11和电极12,另一方连接至未图示的终端或连接器。
[0018]便携式设备60的电极61和电极62被配设成在便携式设备60的载置面63上形成凹部。载置面63是在便携式设备60和连接装置10未连接的状态下,将便携式设备60放置在桌子或洗脸台的搁板等上的情况下成为下面的面。因此,电极61和电极62形成为凹部,使得在将便携式设备60放置在桌子或洗脸台的搁板等上的情况下,便携式设备60处于正立。因此,电极61和电极62也可以配设成与载置面63大致同一平面。另外,在将电极61和电极62设置在载置面63以外的场所的情况下,电极61和电极62也可以形成凸部。另外,电极61和电极62需要具有导电性,并且需要由软磁性体等吸附在磁铁上的材料构成。
[0019]图3是表示连接装置10和便携式设备60连接的状态的图。便携式设备60的电极61和电极62分别与连接装置10的电极11和电极12连接。由于电极11和电极12具有磁力,因此吸附电极61和电极62,使连接变得容易且可靠。此外,如图3所示,电极11和电极12的高度被调整,使得便携式装置60的载置面63和连接装置10的壳体上部15之间成为预定间隔d。因此,便携式设备60处于仅电极61和电极62与连接装置10接触的状态,不易出现电连接不良的情况。间隔d例如为0.2mm。另外,由于便携式装置60相对于连接装置10的定位仅能够通过电极61和电极62进行,因此不需要除此之外的其他磁力或用于定位的引导等。
[0020]接下来,对连接装置1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连接装置10的内部结构的图。如该图所示,在固定部件14上一体成型有贯通孔141、固定框142和固定框143。贯通孔141与壳体上部15的贯通孔151一起形成连接装置10的贯通孔。固定框142是配设电极11的场所,固定框143是配设电极12的场所。电极11具有作为第一突起部的突起部111,所述突起部111与固定部件14嵌合,由此固定电极11。同样,电极12具有作为第二突起部的突起部121,所述突起部121与固定部件14嵌合而固定电极22。
[0021]在此,对电极11及电极12进行说明。图5是用于说明电极11的形状的图。如该图所示,电极11是具有突起部111、柱状部114和平面部115的形状。突起部111是在将电极11配设在固定部件14上时与固定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与便携式设备进行电连接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固定部件;所述第一电极具有导电性且具有磁力,所述第二电极具有导电性且具有磁力,所述固定部件构成为将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以与所述便携式设备对应的间隔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由被磁化的硬磁性体构成,所述第二电极由被磁化的硬磁性体构成。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至少有一部分是柱体的形状,所述第二电极至少有一部分是柱体的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磁化方式,所述第一电极构成为含有具有导电性的软磁性体,所述第二电极构成为含有具有导电性的软磁性体,所述磁化方式构成为磁化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化方式包括第一磁化部和第二磁化部,所述第一磁化部包含被磁化的硬磁性体,所述第二磁化部包含被磁化的硬磁性体,所述第一磁化部磁化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磁化部磁化所述第二电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含所述第一磁化部,所述第二电极包含所述第二磁化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至少有一部分是筒状的形状,所述第二电极至少有一部分是筒状的形状。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至少有一部分是平面的形状,所述第二电极至少有一部分是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宫正雄
申请(专利权)人:雅萌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