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胶型聚羧酸减水剂、混凝土及其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76605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3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减胶型聚羧酸减水剂、混凝土及其生产系统,包括异戊烯醇聚氧化乙烯醚大单体、不饱和酸单体、消泡单体、链转移剂、氧化剂、还原剂以及去离子水,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配比为3.5:1~4.2:1;链转移剂占单体总组份的比例:0.75%~0.85%;去离子水占全部总组份含量的72%~78%。混凝土生产系统,包括:反应装置,用于配置形成外加剂并将外加剂加入到搅拌室内;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室以及设置在搅拌室内的搅拌组件,搅拌室用于盛放有混凝土原料;搅拌组件用于对搅拌室内的浆料进行搅拌,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以及设置在搅拌轴上的至少一个搅拌叶片;搅拌叶片上设置有振动组件,振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搅拌叶片上的超声波换能器。件包括设置在搅拌叶片上的超声波换能器。件包括设置在搅拌叶片上的超声波换能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胶型聚羧酸减水剂、混凝土及其生产系统


[0001]本申请一般涉及建设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减胶型聚羧酸减水剂、混凝土及其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当今混凝土行业不断的发展与更替,各种超大型建筑工程要求混凝土行业满足各种施工要求以及各种特殊性能。低成本、绿色环保、高性能、高强度、施工性能优越、耐高低温、耐久性等性能指标已成为混凝土行业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0003]减胶减水剂是综合型混凝土外加剂,通过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提高混凝土整体浆量,从而减少水泥或其他胶凝材料用量。
[0004]但是现有的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将原料定量导入至搅拌室中并通过搅拌装置对原料进行搅拌,原料搅拌混合后通过排料口排出。然而在生成过程中,混凝土原料拌和不均匀或者混凝土中混入大量气体等情况,都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减胶型聚羧酸减水剂、混凝土及其生产系统,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减胶型聚羧酸减水剂,包括:异戊烯醇聚氧化乙烯醚大单体、不饱和酸单体、消泡单体、链转移剂、氧化剂、还原剂以及去离子水,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配比为3.5:1~4.2:1;链转移剂占单体总组份的比例:0.75%~0.85%;去离子水占全部总组份含量的72%~78%。
[0007]可选地,所述不饱和酸单体包括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消泡单体包括聚氧乙烯

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

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链转移剂包括巯基乙酸、正丁硫醇、叔十二烷基硫醇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中的至少一种;氧化剂包括叔丁基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氢和双氧水中的至少一种;还原剂包括次磷酸钠、2

羟基
‑2‑
亚磺酸基乙酸二钠盐、抗坏血酸和N,N

二甲基苯胺中的至少一种。
[0008]可选地,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异戊烯醇聚氧化乙烯醚大单体360份,丙烯酸50份,聚氧乙烯

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32.4份,巯基乙酸3.5份,双氧水2.8份,抗坏血酸0.7份,去离子水1327份。
[0009]可选地,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异戊烯醇聚氧化乙烯醚大单体325份,丙烯酸45份,聚氧乙烯

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35份,巯基乙酸3.2份,双氧水2.4份,抗坏血酸0.6份,去离子水1217份。
[0010]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减胶减水型混凝土,采用混凝土原料以及如以上任一所述的减胶型聚羧酸减水剂作为外加剂混合形成。
[0011]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减胶减水型混凝土的生产系统,用于制备如以上所
述的减胶减水型混凝土,包括:反应装置,所述反应装置用于配置形成所述外加剂并将所述外加剂加入到搅拌室内;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室以及设置在所述搅拌室内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室用于盛放有混凝土原料;所述搅拌组件用于对所述搅拌室内的浆料进行搅拌,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以及设置在所述搅拌轴上的至少一个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上设置有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搅拌叶片上的超声波换能器。
[0012]可选地,所述反应装置包括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和第三反应釜,所述第一反应釜用于加入所述减水剂的一部分原料配置形成第一混合液,所述第二反应釜用于加入所述减水剂的另一部分原料配置形成第二混合液,所述第三反应釜用于加入所述减水剂的剩余部分原料配置形成第三混合液,其中,所述第一反应釜通过第一滴加组件将所述第一混合液加入到所述第三反应釜内、所述第二反应釜通过第二滴加组件将所述第二混合液加入到所述第三反应釜内,以在所述第三反应釜内反应获得所述外加剂。
[0013]可选地,所述搅拌叶片包括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密封空腔;所述超声波换能器设置在所述密封空腔内,所述超声波换能器通过共振传导层与所述主体接触;所述主体的至少部分外表面上随形覆盖有共振接触层,所述共振接触层与所述搅拌室内的浆料接触。
[0014]可选地,所述搅拌叶片还包括:活动安装在所述密封空腔内的减振支撑组件,所述减振支撑组件包括沿所述主体延伸的中心支架和设置在所述中心支架的侧面并沿所述中心支架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四个侧支架,所述主体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四个侧支架分别配合的四个挡块;所述四个挡块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允许在所述减振支撑组件发生形变时,所述侧支架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与所述主体的内表面发生位移。
[0015]可选地,相邻两所述侧支架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
°
~120
°
,所述侧支架与横向之间的夹角均小于90
°
;所述侧支架包括第一侧子支架、第二侧子支架、第三侧子支架、第四侧子支架,所述第一侧子支架的轴线和所述第三侧子支架的轴线共线,所述第二侧子支架的轴线和所述第四侧子支架的轴线共线;所述侧支架包括设置在端部与所述主体的内表面接触的球形的耐磨块;所述挡块包括与所述侧支架接触的接触表面,所述耐磨块固定在两接触表面之间;所述接触表面在靠近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与所述主体内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
°

[0016]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减胶型聚羧酸减水剂、混凝土及其生产系统,在保证水泥混凝土各种性能的基础上,较大幅度地减少水泥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用量,提高混凝土的性能;生产系统通过将振动组件设置在搅拌叶片上,在搅拌的同时实现对搅拌室内的浆料实现振动分散,提高混凝土的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001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搅拌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搅拌叶片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2中A

A处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部分放大图;图6为图2中B

B处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0]本申请根据《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

2013),目前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按照其性能一般分为标准型、早强型和缓凝型。聚羧酸具有分子可设计特性,这一特性赋予了聚羧酸的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衍生性,换言之,将不同功能的活性大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胶型聚羧酸减水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异戊烯醇聚氧化乙烯醚大单体、不饱和酸单体、消泡单体、链转移剂、氧化剂、还原剂以及去离子水,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配比为3.5:1~4.2:1;链转移剂占单体总组份的比例:0.75%~0.85%;去离子水占全部总组份含量的72%~7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胶型聚羧酸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酸单体包括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消泡单体包括聚氧乙烯

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

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链转移剂包括巯基乙酸、正丁硫醇、叔十二烷基硫醇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中的至少一种;氧化剂包括叔丁基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氢和双氧水中的至少一种;还原剂包括次磷酸钠、2

羟基
‑2‑
亚磺酸基乙酸二钠盐、抗坏血酸和N,N

二甲基苯胺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胶型聚羧酸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异戊烯醇聚氧化乙烯醚大单体360份,丙烯酸50份,聚氧乙烯

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32.4份,巯基乙酸3.5份,双氧水2.8份,抗坏血酸0.7份,去离子水1327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胶型聚羧酸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异戊烯醇聚氧化乙烯醚大单体325份,丙烯酸45份,聚氧乙烯

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35份,巯基乙酸3.2份,双氧水2.4份,抗坏血酸0.6份,去离子水1217份。5.一种减胶减水型混凝土,其特征在于,采用混凝土原料以及如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减胶型聚羧酸减水剂作为外加剂混合形成。6.一种减胶减水型混凝土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胶减水型混凝土,包括:反应装置,所述反应装置用于配置形成所述外加剂并将所述外加剂加入到搅拌室内;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室以及设置在所述搅拌室内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室用于盛放有混凝土原料;所述搅拌组件用于对所述搅拌室内的浆料进行搅拌,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以及设置在所述搅拌轴上的至少一个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匡义周环宇崔巍李崇学苏高伟田宏宇朱海赵云生于立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