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细胞毒性的PRP分离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7635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细胞毒性的PRP分离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细胞毒性的PRP分离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血液取样分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细胞毒性的PRP分离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富血小板血浆(简称PRP),是源于自体血液,成分包含高浓度血小板、白细胞及纤维蛋白。一般而言PRP中的血小板浓度可为正常血液中血小板浓度的3

17倍。由于PRP的应用范围很广,提取高质量、高浓度的PRP至关重要。PRP的传统分离方法是采用两次离心方法,其原理是基于血液中各成分的比重不同,离心时沉降速度不同,第一次离心分离含有血小板的血浆与红细胞,第二次离心将血小板和贫血小板血浆分离,即可得到富含血小板血浆PRP。
[0003]但是该分离方法却存在以下缺陷:离心分层后无法形成有效的隔离,由于血小板的比重接近血细胞,故大部分的血小板将停在血浆与血细胞的交界处,吸取过程中容易吸入血细胞,且容易重新混匀导致无法收集PRP;开放式的制备体系容易受到外界污染;多个容器间的转移,增加了血小板被污染和激活的机率;操作人员的个人习惯及拿捏尺度极大地影响了PRP中血小板的浓度,使制备的PRP血小板回收率较低。故制备得到的富血小板血浆富集系数低,血小板回收不全,回收率偏低,操作繁琐,容易出现人为的误差甚至失误导致获得较少
[0004]量的PRP甚至是失效的PRP。
[0005]为此,相关研发人员在上述分离过程中加入了PRP分离胶以改善上述缺陷,但是目前现有技术中公开的PRP分离胶的富集效果相对较差,并不能得到高质量的PRP,同时,由于分离胶的引入富血小板血浆不可避免地会有残余的分离胶。而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分离胶成分复杂,且细胞毒性未知,会对富血小板血浆的后期临床施用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细胞毒性的PRP分离胶及其制备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低细胞毒性的PRP分离胶,其特征在于,所述PRP分离胶是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1

十二烯和端乙烯基硅油为单体制备得到。
[0008]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密度为1.073g/ml,常压沸点189℃。
[0009]优选地,所述1

十二烯密度为0.76g/ml,常压沸点213℃。
[0010]优选地,所述端乙烯基硅油的粘度为200

1000mpa.s;
[0011]进一步优选地,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1

十二烯单体为主合成的聚合物比重为1.02

1.04g/ml。
[0012]进一步优选地,在聚合物中引入端乙烯基硅油,使聚合物中增加了硅原子,提高了聚合物与纳米二氧化硅之间的相容性。
[0013]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细胞毒性的PRP分离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如下步骤:
[0014]1)将50g 1

十二烯,225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7.5g端乙烯基硅油加入含有300g溶剂的烧瓶中,并迅速升温至160℃,使其充分混匀;
[0015]2)在滴液漏斗中加入225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13g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混合均匀;
[0016]3)将步骤2)中滴液漏斗缓慢滴入步骤1)中的烧瓶中,滴加时间为4h;
[0017]4)滴加结束后,160℃保温1小时,然后迅速升温至220℃开始减压蒸馏,真空度维持在

0.097MPa以上,减压蒸馏时间为1小时,得到比重为1.036,树脂粘度为93pa.s的树脂;
[0018]5)将步骤4)的树脂降温至常温,在合成好的树脂中,加入纳米二氧化硅,使用行星分散机,调合成PRP分离胶。
[0019]优选地,步骤1)中的溶剂为异构十二烷溶剂。
[0020]优选地,步骤5)中是在100g合成好的树脂中,加入2.5g纳米二氧化硅,使用行星分散机,调合成PRP分离胶。
[002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低细胞毒性的PRP分离胶在制备PRP分离试剂盒中的应用。
[0022]本专利技术的检测技术原理是基于:PRP为富血小板血浆的英文缩写,是指富含血小板的血浆,一般是通过采集患者血液,通过离心,使血液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分层,PRP分离胶是具有特定比重(介于红细胞与血小板之间)的触变性胶体,在离心剪切力作用下,粘度快速降低,变为可流动液体,因其特定比重,会自动切入到红细胞与血小板之间,离心停止,分离胶粘度快速上升,变为不流动状态,从而将红细胞与血小板隔离,以方便获取富含血小板的血浆。
[0023]本专利技术的设计要求是因血小板比重约为1.03g/ml,红细胞比重约为1.07g/ml,本分离胶比重设计为二者之间,即1.05g/ml。本分离胶以纳米气相二氧化硅做触变剂,经实验,获得适宜的触变性,二氧化硅的添加量约为2.5%,以此推算,上述三种单体共聚的聚合物的比重应为1.035g/ml,同时聚合物粘度约为100Pa.S左右,方能保证分离胶可以较好地反转。通过实验确定了三种单体的比例及工艺参数,得到比重和粘度满足要求的聚合物。
[0024]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0025]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低细胞毒性的PRP分离胶是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1

十二烯和端乙烯基硅油为单体制备得到。上述三个单体都具体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合成的聚合物也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以GB/T16886.5

2017标准进行细胞毒性对比测试,结果显示本专利技术的PRP分离胶细胞毒性为1级,远超过目前市场销售的同类产品。
[0026]2)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密度为1.073g/ml,1

十二烯密度为0.76g/ml,以这二个单体为主合成的聚合物比重为1.02

1.04g/ml,在聚合物中引入端乙烯基硅油,使聚合物中增加了硅原子,提高了聚合物与纳米二氧化硅之间的相容性。
[0027]3)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PRP分离胶可以有效回收全血中的血小板,整体血小板的回收率高达93%以上,可制备得到高质量的富血小板血浆。且相比于实施例1而言,实施例2的PRP管中均没发现油滴而实施例1的PRP管中有油滴产生。由此可见,在所述单体中引入乙烯基硅油可以抑制油滴产生的技术效果,这也是选择该三个低细胞毒性单体构建PRP分离胶
的主要原因之一。
附图说明
[0028]图1.实施例1制备的PRP分离胶的胶流变曲线;
[0029]图2.实施例2制备的PRP分离胶的胶流变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
[0031]以下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细胞毒性的PRP分离胶,其特征在于,所述PRP分离胶是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1

十二烯和端乙烯基硅油为单体制备得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RP分离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密度为1.073g/ml,常压沸点189℃。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RP分离胶,其特征在于,所述1

十二烯密度为0.76g/ml,常压沸点21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RP分离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乙烯基硅油的粘度为200

1000mpa.s。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RP分离胶,其特征在于,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1

十二烯单体为主合成的聚合物比重为1.02

1.04g/ml。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PRP分离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聚合物中引入端乙烯基硅油,使聚合物中增加了硅原子,提高了聚合物与纳米二氧化硅之间的相容性。7.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低细胞毒性的PRP分离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如下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海波刘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朗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