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公交线路评价体系及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6163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34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公交线路评价体系及优化方法,其中公交线路评价体系一级指标包括乘客出行体验、公交运行效益、城市公交设施,乘客出行体验包含二级指标满载率、乘客平均投诉率、常住人口出行舒适度;公交运行效益包括二级指标公交线路自营率、某线路公交车单位公里的载客量、公交线路高峰小时平均运送速度;城市公交设施包含二级指标出行便捷系数、公交线路非直线系数、公交站500米覆盖率。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出行者、政府部门、公交公司为评价对象,以用户体验、企业运营、城市公交设施为评价准则,选取合适的公交量化指标建立评价体系,依据运营大数据进行指标计算赋值赋分,结合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形成一套客观、易量化指标体系指导公交线路持续优化。交线路持续优化。交线路持续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公交线路评价体系及优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公共交通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公交线路评价体系及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公交系统是城市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优先战略是解决城市道路拥堵问题最为有效的规划理念。作为现代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公交一直深受上学、上班等有通勤需求的城市居民青睐。布局合理、出行高效的城市公交线网规划方案,为居民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准时准点的出行条件,同时,以常规公交作为城市交通规划的研究导向,可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道路利用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减少公交集团运营成本,并且促进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
[0003]长沙市共有300余条公交线路,4000多个公交站点,公交线路优化主要基于长沙市现有公共交通的运行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来判断方案是否满足未来客运交通需求,这种评价较为通用,缺少科学数据支撑,且现有公共交通的运行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的提出存在一定的偶然性、随机性、经验主义,没有系统的全面的综合的考虑公共交通涉及的出行者、政府部门、公交公司综合利益。
[0004]为此,建立一套结合长沙特点的公交线路评价体系,对长沙市的公交的交通效益进行评价。以出行者、政府部门、公交公司为影响评价对象,以用户体验、企业运营、城市公交设施为评价准则,对城市公交进行交通效益评价,选取合适的公交量化指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作为评价方法进行效率量化权重分析,以长沙市交通综合运行协调与应急指挥中心(TOCC)的公交统计数据为依据,评价公交系统综合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公交线路评价体系及优化方法,该评价体系可根据当前城市历年公交统计数据,计算出各指标的评价结果,用于评价公交系统综合效益,该方法以该评价体系为支撑,进行科学的、可持续性的调优,最大发挥城市公交设施资源作用,为乘客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为企业降本增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公交线路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使用二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包括乘客出行体验、公交运行效益、城市公交设施,所述乘客出行体验包含如下二级指标:
[0008]满载率,用于描述公交车辆的拥挤度、舒适度及使用效率的指标,公交满载率过大,拥挤度提升,会降低乘客的舒适度,但会增大车辆的使用效率;公交满载率过小,拥挤度下降,会提升乘客的舒适度,却可能使车辆使用效率降低;
[0009]乘客平均投诉率,基于公共服务考虑,乘客投诉率则表明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准;
[0010]常住人口出行舒适度,基于公共服务考虑,乘客出行舒适度表达的是乘客出行是否满足乘客出行的需求,主要从等待时间上考虑是否满足;
[0011]所述公交运行效益包含如下二级指标:
[0012]公交线路自营率:基于公交运行效益考虑,通过考虑到部分群体(学生卡、老年卡)的搭乘公交车的需求,从而了解对公交自营效益的影响;
[0013]某线路公交车单位公里的载客量:是交线路运营效益的关键指标,通过该指标与公交线路每车每公里的运营成本比较,可以分析公交线路的运营效益状况;
[0014]公交线路高峰小时平均运送速度:用于衡量乘客的出行时间成本、公交线路运营成本,以及运营车辆的配置情况;
[0015]所述城市公交设施包含如下二级指标:
[0016]出行便捷系数,基于公共服务考虑,考虑市民出行搭乘地铁接驳的便捷系数,从接驳便捷维度评估接驳的便捷系数;
[0017]公交线路非直线系数,公交线路非直线系数反映公交线路的直达程度和乘客的绕行情况,用于评价线路服务的经济性;
[0018]公交站500米覆盖率,公交站点服务面积率,是公交站点服务面积占城市用地总面积的百分比,用于反馈城市公交设施服务水平。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公交线路评价体系的二级指标的数据取值依据交通综合运行协调与应急指挥中心(TOCC)的公交统计数据计算获取,所述公交线路评价体系的二级指标的赋分方法依据指标的实际计算值进行赋分。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公交线路评价体系的二级指标实际计算值通过以下方法获得:
[0021][0022]数据需求:需要每个站点的上车人数、下车人数,公交车内的可利用空地面积;
[0023]表示第f次公交车在第n个站点与第n+1个站点之间的满载率,表示对应车辆的下车人数,表示对应车辆的上车人数,α为时间不均衡系数,β为空间不均衡系数;
[0024]乘客平均投诉率=(乘客投诉数量/历年线路投诉的均值)*100%
[0025][0026]数据需求:某一线路趟次公交车中,乘客投诉时间以及次数;
[0027]D表示对应线路的乘客平均投诉率,C
current
表示对应线路本年度出现了投诉量,C
history
表示对应线路历年线路投诉的均值;
[0028]常住人口出行舒适度=(乘客公交出行人数/乘客出行总人数)*100%
[0029][0030]数据需求:乘客出行数据;
[0031]D为常住人口出行舒适度,P1为乘客公交出行总人数,P为乘客出行总人数,总出行人数详细包括:该站点的公交出行人数、站点附近的出租车、网约车出行总人数;
[0032][0033]数据需求:公交卡类别数据,刷卡数据;
[0034]D表示公交线路自营率,S表示学生的刷卡量,O表示老年人刷卡量,sum表示刷卡总量;
[0035][0036]数据需求:公交刷卡数据(实体卡、虚拟卡)、到离站数据,城市公交线路线网长度基础数据;
[0037]PTNI
13
表示某线路公交车单位公里的载客量,表示第f次公交车n站点的载客量,l
(n,n+1)
表示第n个站点与第n+1个站点之间的距离,B
f
表示第f次公交车的车辆换算系数,见下表:
[0038][0039][0040]数据需求:公交线路总运营里程、总行程时间;
[0041]为公交线路高峰小时平均运送速度,即某线路的公交车在统计的高峰时段内总运营里程与总行程时间的比值,表示某线路的公交车在高峰时段i的总运营里程,T
iH
表示表示某线路的公交车在高峰时段i的总行程时间;
[0042]出行便捷系数=(站点商圈距离/距离基数)*100%
[0043][0044]数据需求:站点坐标位置,商圈坐标位置;
[0045]D为出行便捷系数,d为站点商圈距离,其中距离基数为乘客出行可接受的最大步行距离,约为2km;
[0046][0047]数据需求:城市公交线路线网长度基础数据;
[0048]PTNI7是公交线路非直线系数,即某线路长度与该线路起点站与终点站之间的直线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公交线路评价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公交线路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使用二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包括乘客出行体验、公交运行效益、城市公交设施,所述乘客出行体验包含如下二级指标:满载率,用于描述公交车辆的拥挤度、舒适度及使用效率的指标,公交满载率过大,拥挤度提升,会降低乘客的舒适度,但会增大车辆的使用效率;公交满载率过小,拥挤度下降,会提升乘客的舒适度,却可能使车辆使用效率降低;乘客平均投诉率,基于公共服务考虑,乘客投诉率则表明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准;常住人口出行舒适度,基于公共服务考虑,乘客出行舒适度表达的是乘客出行是否满足乘客出行的需求,主要从等待时间上考虑是否满足;所述公交运行效益包含如下二级指标:公交线路自营率:基于公交运行效益考虑,通过考虑到部分群体(学生卡、老年卡)的搭乘公交车的需求,从而了解对公交自营效益的影响;某线路公交车单位公里的载客量:是交线路运营效益的关键指标,通过该指标与公交线路每车每公里的运营成本比较,可以分析公交线路的运营效益状况;公交线路高峰小时平均运送速度:用于衡量乘客的出行时间成本、公交线路运营成本,以及运营车辆的配置情况;所述城市公交设施包含如下二级指标:出行便捷系数,基于公共服务考虑,考虑市民出行搭乘地铁接驳的便捷系数,从接驳便捷维度评估接驳的便捷系数;公交线路非直线系数,公交线路非直线系数反映公交线路的直达程度和乘客的绕行情况,用于评价线路服务的经济性;公交站500米覆盖率,公交站点服务面积率,是公交站点服务面积占城市用地总面积的百分比,用于反馈城市公交设施服务水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公交线路评价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公交线路评价体系的二级指标的数据取值依据交通综合运行协调与应急指挥中心(TOCC)的公交统计数据计算获取,所述公交线路评价体系的二级指标的赋分方法依据指标的实际计算值进行赋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公交线路评价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公交线路评价体系的二级指标实际计算值通过以下方法获得:数据需求:需要每个站点的上车人数、下车人数,公交车内的可利用空地面积;表示第f次公交车在第n个站点与第n+1个站点之间的满载率,表示对应车辆的下车人数,表示对应车辆的上车人数,α为时间不均衡系数,β为空间不均衡系数;乘客平均投诉率=(乘客投诉数量/历年线路投诉的均值)*100%数据需求:某一线路趟次公交车中,乘客投诉时间以及次数;
D表示对应线路的乘客平均投诉率,C
current
表示对应线路本年度出现了投诉量,C
history
表示对应线路历年线路投诉的均值;数据需求:乘客出行数据;D为常住人口出行舒适度,P1为乘客公交出行总人数,P为乘客出行总人数;数据需求:公交卡类别数据,刷卡数据;D表示公交线路自营率,S表示学生的刷卡量,O表示老年人刷卡量,sum表示刷卡总量;数据需求:公交刷卡数据(实体卡、虚拟卡)、到离站数据,城市公交线路线网长度基础数据;PTNI
13
表示某线路公交车单位公里的载客量,表示第f次公交车n站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敏胡娟龚文安周程隆晓旭文丽何荷邵莹黄锦曾婷张福飞文雅黄辣蒋雪旻姜枫刘思张锦张建明黄逸奇孙程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